书城成功励志深入浅出职场心理学
4149300000031

第31章 职场防身术——防人之心不可无(1)

面对小人谣言要冷静

有人的地方就有谣言的存在,有些是小人的恶意中伤,有些是无聊之人的空穴来风,总之会让你麻烦不断。此时,回避和辩解都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只有冷静应对才是战胜小人的最佳方法。

都说办公室是谣言的集散地,总有一些人以制造传播谣言为乐。对于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敬而远之,否则,你无意间的一句“肺腑之言”就可能成为他下一个谣言的素材了。

但是,如果有一天;关于你的谣言果真满天飞了,你也绝不能陷入急于澄清事实的泥沼中,唯有冷静分析,找出幕后黑手,做出相应的反击才是明智之举。

王晓平和赵景差不多是同时进这个单位的,但他们并不怎么熟络,大概是两人性格相差太大了。王晓平特别开朗,每个同事和王晓平关系都很好,而赵景比较内向,每天都看他皱着眉头,总是在算计事情的样子。

三年后,因为王晓平的工作表现和平时的为人处世,领导准备提拔王晓平。正好他们办公室主任准备退下来,领导找王晓平谈话,让王晓平接这个位子。但王晓平的单位有这样的规定,就是要在单位里公布一段时间,征求大家的意见,这一次,也少不了要走走“形式”。

但过了一个星期,上级领导来找王晓平谈话了,很严肃的样子。他说单位收到了匿名信,说王晓平生活作风有问题,还煞有介事地写到“某年某月某日有某个女人进了王晓平的家”。看了这样的罪状,王晓平气得差点吐血,这样老掉牙的阴招现在居然还有人在使用,信的署名是“一个打抱不平的同事”。

领导让王晓平想一想,毕竟自己从来没有得罪过什么人啊。但谣言已经产生,王晓平升职的事情还是被搁置了。

这件事情过去半年后,准备离职的员工向王晓平说出了事情的真相:“信是赵景写的,我看见了。”王晓平才终于明白,原来赵景一直嫉妒自己,传出这种谣言就是为了中伤自己,真是太卑鄙了。

被人嫉妒我们无法控制,祸起谣言我们也无法阻止,但对于小人的心理,只要我们冷静面对,还是可以找到应对之策的。

首先,不为所怒,努力工作。有人笑你、骂你、讥你、嘲你,你只需由他、忍他、恕他、不惹他。咬紧牙关,不为所动,埋头苦干,卧薪尝胆,心无旁骛,那么他对你的“攻击”就会不攻自破。

与其陷于对小人和谣言的不满中,还不如把精力集中于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工作做得出色了,做得优秀了,小人的诋毁行为就会不攻而自行消失了。行动是最佳解释方法和最有力反击武器,一切造谣中伤止于行为足下。这是处理小人行为根本的方法,哀怨愤懑只是折磨自己,对方得逞,当然要做到如此以静制动境界需要一段时期磨炼。

其次,不要恃才傲物。书生傲气,固然个性鲜明,为人做事有特色,但于办公室做事,是为大忌。恃才自傲这令我们想起王勃、李白。但在你工作生活中存在这样的人,你未必会用欣赏眼光对待他们,所以自己一定不要成为恃才傲物之人。

这种缺点最容易被办公室小人加以利用和发挥,从而孤立你,挑拨你与同事关系。你的自傲性格产生第一个直接效果是同事疏远你,让你因此而缺少沟通渠道,这样你和同事间存在的隔膜地带,就给奸诈的小人兴风作浪制造误会事端提供可乘之机。若你要问同事为何疏远你,那是人性自尊的脆弱和狭隘所致的。

最后,注意和领导保持沟通渠道。人常说,做得越多的人也是错得越多的人。在单位里,往往是这样的情况,你工作很出色,颇获办公室负责人的赏识器重,领导就会让更多工作由你做,马行千里,必有一失,百密也有一疏。

工作中错漏难免,嫉妒你的人虽不会拼命和你比赛工作,但他熟谙避实就虚之法,他瞅准时机,借你工作中错漏之处借题发挥,或在领导面前诽谤你恃宠自满而铸错,或同事面前说你听不进他人意见招致失误。

如果办公室领导是一个明察秋毫的人,那你将是幸运的,你的吃力卖命和所得的荣誉还能扯平。如果你的领导是个量度不足的人,那他就会对你心存偏见,这时候的你如果感到委屈不服,赌气不理,不主动向领导解释认错,正中他人之怀,他就会利用这裂隙。

时刻提防小人抢功

现代职场都提倡团队合作的精神,但是,即使这样,依然难免有个别藏私小人为求功劳而抢夺别人的辛苦果实。如果遭到小人的抢功,绝对不能手软,一定要“打”得他原形毕露。

公司犹如一个小社会,形形色色什么人都会有,抢功小人更是少不了,不管谁遇到这种小人都难逃厄运。比如,你辛辛苦苦地干完活,老板看不到已是令人郁闷之极的事,最可恶的恐怕就是被抢功者横插一杠,吃苦我来,功劳他享,转眼间小人便得了势,逐渐成了上司身边的红人,而埋头苦干者却只能在他的光环下继续黯淡地生活,心中越想越憋气,可又能奈他如何?

提防“抢功小人”首先要提高警觉。不要在人前人后多嘴,让小人有可乘之机;打得过就要一棍子打死,让他从此不能做坏人。打不过,就闪,而且要快点闪,尽快脱离小人的势力范围。别担心自己跑了,小人怎么办呢?山外有山,楼外有楼,自有高手去收拾他。

直接向老板哭诉可能并不能改变既定的局面,反而还会落得搬弄是非的嫌疑;百般忍让只会更加助长小人的气焰;以牙还牙地互相报复换来的将是无休止的办公室风云。手足无措之际,建议不妨先忍耐之时,等待事过之后再陈述立场,或者将此经历默藏心中,日后多留一手,也好及早提防。

面对小人抢功设计。百般刁难,想全身而退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想正当防卫,又无奈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没有三头六臂通天法眼是挡不了全部冷箭的:惟以毒攻毒主动出击,才是揭穿小人鬼把戏的上上策。

张颖刚进这家房地产公司时,为了得到公司的认可,几乎成了工作狂,并想出很多新颖实惠的点子。他的第一次策划便得到经理“有创意很新颖”的表扬,经理的嘉奖让张颖更加自信大胆地工作。

一次,张颖很满意地完成了一个策划交给经理,谁知第二天经理找到他说:“小赵,我本来很看重你的才华和敬业精神,没有新点子也没什么,但你不该抄袭其他同事的创意。”经理看他一脸惊讶,递给他一份策划书。天哪!竟然和自己那份惊人的相似,而策划人竟是吴晓。面对经理的不满和好朋友的“心血”,张颖哑口无言,因为他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

这之后,张颖对于自己的工作内容时时加以记录,包括自己当初提出的想法与做法,是怎样演变到今天这个令人欣喜的局面,都作为书面证据而保存起来。再有这种情况,就可以在必要时,提出证据供主管参考。因为对于不动声色窃你成果的小人,最好的惩治办法就是让其恶行曝光。

不要单纯地认为“没有小人作恶,哪里能衬托出好人的和善光明”,也不要抱着“发光的金子总有被人发现的一天”的态度,而要积极面对,主动出击,从分析他们开始,找出应对之策。首先你要知道的就是抢功小人的心理是什么。

(1)自私心理。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只讲索取,不讲奉献,争名夺利甚至损人利己。这种心理对于交际危害极大,它时时处处会伤害到別人,这种人永远也不会找到真正的朋友。

(2)猜疑心理。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

(3)忌妒心理。抢功小人嫉妒心理较强,看到别人的成功,不是为他们高兴,而是嫉妒。相反,当看到别人受挫时,往往幸灾乐祸。这种人不仅会给自己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也会受到身边人的反感,这也会使别人不愿与之交往。

了解了小人心理之后,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你应该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小人有机可乘?是否自己平时太过相信别人,对人没有防心?谨记不要让同样的事再一次发生在自己身上,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嘛!

其次,认真比较一下双方的实力,如果你有自信且认为自己的能力在对方之上,那你可以通过邮件或者值得信任的第三方向上司澄清事实。但在事情没有得到老板肯定之前不要太过于“招摇”。如果上司不相信你的话,你当然会选择离开。好人不能耍手腕,但也绝对不能不使手段。老板英明的话,自然会云开日出;如果老板阴暗,那么你也不要留恋这样一个肮脏的环境了,离职走人才是上策,相信下一个工作环境永远是最好的。

两招克制进谗小人

无论是学习期间还是工作以后,身边总少不了一些爱打小报告的人。打“小报告”的人在古时被称之为进谗小人,可见这种说别人坏话的人从来就是被列在卑鄙龌龊的行列里的。他们内心阴暗,背后使坏,即使是现在也是最让我们头疼的小人之一。

“小报告”是指一种不正当的向上级的举报行为或是内容不真实不正当,或是动机不正当,或是手段不正当,或是几者兼而有之。在单位之中,“小报告”都是要打给自己领导听的,如果领导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那么这种“小报告”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但是如果领导是一个黑白不辨,容易听信他人的人,那么“小报告”就会对被诬陷者构成很大的威胁。

一个人在一个单位中工作,难免会有得罪别人的时候,如果被你得罪的人正是“小人”之辈,那么你就不得不防他在领导面前进你的“谗言”。这个时候你就要学会保护自己了。

第一招,先发制人。一般而言,那些喜欢散布流言蜚语告“黑状”的人,经常为了使自己编造的“小报告”能够发挥陷害人的功效,总是要时时刻刻研究人们的心理。他们这些人在一些陷害人的实践当中,也会逐渐“摸索”到这样一个规律,即:从总体上来说,人们往往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来得深刻,这个印象一经形成,那么常常会积淀为一种思维上的定势。比如,某人对张三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既没有什么好感,也没有什么恶感。如果在这个时候,有人对他说张三其人是如何的品行不轨,道德败坏等之类的话,那么,他即使是对于这个人的话并不是言听计从。可是,他在内心深处却着实对张三的人品如何打了个大大的问号,在心理上也对其呈现出恶感的苗头。及至张三自己或者另外的人再为之进行辩白,说那些攻击张三品行的话语纯系无中生有,颠倒黑白,这个时候,已经大大落后了。

这是因为,这些观点同前面形成的第一印象发生了很强烈的冲突,所以,这样的话很难入脑。除非这个后来的印象特别强烈,或是不断地进行多次的重复,这样才有可能改变或是冲淡先前的第一印象。这就好比是一张白纸,往往第一笔画上去总是清清楚楚,若要在画过的纸上另画一笔,那么,所耗的力气则不知要大多少倍,而且原先留在纸上已形成的影像也很难完全彻底地消除干净。

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如果你为人办事都能够做到实事求是,口说老实话,身行老实事,襟怀坦荡,正直无私,做一个让人值得信赖值得重用的人。那么,谗佞之徒也难以抓住“小报告”诬陷害人的把柄,一切祸患也就不会发生了。

那些善于制造“小报告”的人正是抓住人们的思维和心理上的这一重要的特点,想方设法地做到捷足先登之势,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而被暗箭伤害的人往往是由于疏于防范,棋输与后手,所以,大多被害者常常处于辩诬的不利地位,甚至有些人连辩诬的机会都不可得,白白地被小人坑了一下。

先发制人的厉害,在于那些告黑状的人抢了先手。但是,如果是有可能被诬陷的人事先采取一定的措施,积极进行自我保护,或者是一闻风吹草动,就马上积极行动起来,自己抢夺了小人的先手,那么局势岂不完全改观了吗?所以,对于防范反击“小报告”的每个人来说,都要做到克敌制胜。在这个方面就不能总是“棋行后手”,应该积极地行动起来,在那些打“小报告”的恶人告“黑状”之前,抢夺事情的先机,从而击败流言蜚语对自己的造谣和诬蔑,让自己不被这些流言所害。

第二招,针锋相对一般采取“针锋相对”的对策是为了防范和反击“小报告”最为关键之处,并且针对滋事生非的奸人的逆行,采取一种公开论战的方法,对其所散播的流言蜚语进行大胆的揭露和坚决的批驳,贬斥其所做的这种卑鄙的行为。这就要求被害人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主动出击,把所发生的事情的原委详细客观地公布给大家,使周围的人对此都有一定了解;

第二,与打“小报告”的奸人进行公然的论战,把一些客观事实与那些偷偷摸摸上报的“黑材料”以及背后的各种不实之词等都摆到桌面上来,让众人来对其做出判断;

最后,帮助和引导人们把正确的客观事实与“黑材料”相互对比,用心推敲,进行参照。

这样一来,那些小人所提供的“材料”、“报告”、“证明”和“肺腑之言”等就会彻底失去价值,真假虚实也就自然水落石出。

慧眼识珠认清小人

总是在遭到别人的暗算以后,才知道自己又成了替罪羊;却还是不长记性,一次又一次,直到最后终于不堪重负。到底是谁在背后对自己放暗箭?从自身的个性特点出发,哪一类人才是你最需要提防的小人呢?

如果你是一个常常因为头脑发热而做事不顾后果的人,那么你最需要提防的人就是那种最明显的小人。因为你为人单纯,因此也不会有什么人非要处心积虑地害你,你只需要小心那些把狐狸尾巴露在屁股后面的真小人,伪君子往往伤害不了你什么,真正的小人却会明打明地挑衅你,因为你是个说话直接,爱憎分明的人,所以你很容易防备他们。

如果你是一个心情烦躁时喜欢一个人待在房间里冷静的人,那么你最需要提防的人就在你的家人、亲戚中间。因为你实际是个很容易缺乏安全感的人,你并不容易信任他人,总是会在跟朋友甚至恋人的相处中保持适当的距离,不会完全依赖。但是,家人、亲戚就是你的死穴。你是一个对家庭有依恋的人,你觉得家人是自己最能够放心信任的人,觉得只有家才是自己真正的避风港。这就使得你在外人面前显得不容易看透,但是在家人眼里则是比较单纯的,所以最可能算计你的人就隐藏在他们之中。这样的你,应该把你的信任只针对自己最信任的父母等亲近的家庭成员,对于其他亲戚则还是会保持距离。因此能了解你的弱点的人只能是你的父母等亲密家人,而这些人对你则完全不会构成危险,只会包容你的弱点。

如果你是一个见人只说三分话,即使别人做了得罪你的事情也不会马上表现出来的人,那么你最需要提防的人就是那些很会为人处世的人。因为你本人就是一个很会为人处世的人,一般来说,只要不是太出格的事,只要不是很过分的人,你都能够忍,生气了你也不会真正的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