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红颜
4154500000006

第6章

秋天过去了。冬天来了。

下了一场雪,新年便在眼前了。沈府上下,到处是欢腾的年味。因为是老爷的本命年,今年新岁,就格外地隆重铺张。三姨娘亲自张罗着,督着下人们里里外外布置了,全是明艳的红色。老爷的卧房,更是红字当头。大红的窗幔,大红的床帏,大红的漆金台布,大红的羊毛地毯,仿古的宫廷风味的吊灯,纷垂着大红的流苏,暖红的灯光流泻出来,把屋子点染得温柔富贵。沈老爷一身大红团花绸缎长袍,外罩深红织锦马褂,上面绣着隐隐的淡金的飞龙。沈老爷肖龙。凡一应细小用具,也都是一色的朱红。就连下人们,也都新置了衣裳,进进出出,红影幢幢,说不出的喜庆祥瑞。滕雨自己,也依着三姨娘的意思,新做了旗袍。私心里,滕雨还是更偏好素净的颜色。只是这一回,她还是没有由着自己的性子,选了一种洋红色缎料,裁了一件中式小袄,卸肩,掐腰儿,同色的盘丝搭扣儿,精巧可爱,仿佛一朵朵含苞的腊梅。窄窄的小立领,滚了细细的黑边。下面是一件玫瑰红长裙,同色绣花鞋,同色帕子,通身上下,一派古典风致。滕雨立在梳妆台前,把镜子里的人细细端详半晌,轻轻叹了一口气。直到今天她才发现,原来,红颜色,于自己,似乎倒是更相宜的。她原是担心红色太艳了,自己的年纪,压它不住。正顾盼间,听见有人在身后拍手笑道,姑娘穿这衣裳,简直是再好不过了。她猛吃一惊,待回头看时,见奴儿立在门口,不禁有些难为情,因笑道,我试一下,这新衣裳,倒很合身。奴儿说,封掌柜是谁?京城里出了名的金剪子,这么些年,何时曾错过分毫?滕雨笑道,可不是。一面慢慢把衣裳脱下来,令奴儿叠好,收起来。奴儿一面收拾,一面絮絮地说起封掌柜的种种逸事,见滕雨听得饶有兴致,便越发有声有色起来。

午后,冬日的阳光照下来,柔柔暖暖,把屋子染成一片金黄。滕雨坐在桌前,捧一只小小的手炉,一面漫不经心地翻看一本书。周身暖烘烘的,便有了倦意。恍惚间,看见沈少爷立在门口,却不过来,只是倚在门框上,朝她看。她低头看时,发现自己只穿了贴身的亵衣,水红色抹胸,同色睡裤,一头长发披垂下来,散在胸前。她心下一慌,把脸就飞红了。心想,怎么回事,这等样子,怎么好见人?正羞恼间,见沈少爷已经走过来,坐在她身旁,一双眼睛似嗔似怨。滕雨见他这般光景,暗想,这人少爷脾气,想必是在风月场上得意惯了,自己这般处境,一定要处处当心才是。一念及此,正待正色相告,只见沈少爷早已经一把她揽在怀里,说不尽的柔情缱绻。滕雨想极力挣脱,却是动弹不得,想喊,也喊不出,心里又羞又恨,照着那双手便咬了一口,只听得哎呀一声,便醒了。阳光照过来,绸缎一般,把她包裹得严严实实。手炉里的炭火已经慢慢黯淡下去了,一股淡淡的檀香,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滕雨茫然地看着四周,一时不知身在何方。书桌上,供着一盏水仙,亭亭的,花朵淡黄,开得正好。水仙的香气同手炉的檀香缠绕在一起,令人醺醺然。滕雨对着那水仙看了半晌,想起方才的梦,心里越发地没意思起来。

这些日子,沈少爷倒是得闲了,常常待在书房里,轻易不出来。只有在吃饭的时候,才能够见到他。滕雨发现,沈少爷更加沉默了。神色落寞,一脸的萧索。问奴儿,只说是身体不适,正在吃中药调理。滕雨正待深问,却见奴儿的神情淡淡的,待说不说的样子,就把话止住了。想自己终究是外人,有些时候,还是谨言慎行才是。这一向,老爷倒是越发精神好了。常常有客人来。他们坐在客厅里,喝茶,聊天,时时纵声笑起来,十分爽朗。相形之下,倒是三姨娘,显得有那么一些憔悴。想必是这阵子忙年,太操劳了,也未可知。然而,在人前,仍旧是勉力支撑着,偕同老爷,迎来送往,八面玲珑,从不曾失了分寸和礼节。

腊月二十三,小年。按照民间的说法,是祭灶的日子。这一天,要把灶王爷送上天。灶王爷司人间厨事,一年下来,烟熏火燎,极尽辛苦。这一天,人们须得买来一种吃食,叫做糖瓜,黏而甜,为了把灶王爷的嘴巴粘住,令他在天庭上说不出人间的坏话。一大早,府里上下就忙碌起来。厨房那边,灯火通明,人影幢幢,越发平添了几分繁华。三姨娘亲自督着,摆供,祭拜,恭送灶王爷升天,吩咐下人们把厨房洒扫清爽,只待年三十那天,重新把灶王爷迎请回来。三姨娘虽然年纪轻,行事却十分老派,种种规矩,繁文缛节,都是精熟之极。只这一点,就令沈老爷格外的满意。下人们呢,多有上岁数的老人儿,在京城大户人家辗转多年,见多识广,如今见这三姨娘凡事周至妥帖,巨细无遗,心下不由得越生出几分敬伏之意。

滕雨早已经起来了,歪在榻上想心事。前几日,母亲有书信来,嘱她在京安心过年,勿以还乡为念。母舅不日将接她返乡小住,阔别多年,如今已近人生晚景,正可借此兄妹团聚。滕雨思忖着母亲言语间的深意,只有把回乡的念头暂且按住。奴儿进来,端了一碟糖瓜请她品尝。她拈了一颗,刚放进嘴里,却即刻被粘住了。

数九的天气,在北方,格外寒冷。阳光却是十分的好,明晃晃地照下来,给人一种虚假的温暖。午觉起来,滕雨因想起了手帕的绣样儿,去前面找三姨娘。穿过园子,快到三姨娘卧房的时候,却见一个小厮立在廊下,晒着太阳昏昏欲睡。听见脚步声,激灵一下醒过来。滕雨见他神色有异,心下纳罕。又见他模样陌生,见了她,也不知问候,不似这府上的下人,正疑惑间,只听见卧房里传来三姨娘的笑声。这时候一个丫头出来,手里拿着一件羊毛大氅,见了滕雨,忙低头问好。滕雨道,这么急三火四的,是要去哪里?那个丫头说,姑娘不知道,老爷一早出门往夏家贺寿,穿得单薄,三姨娘怕老爷受寒,特为使人把这大氅送了去。滕雨眼见得那丫头远去,心想,这个三姨娘,倒真是心细如发。自己还是凡事谨慎些,省得惹上一身的是非,不好做人。转身便回后院去了。

正月里,常有来府上拜年的客人,整日里宴请不断。滕雨照例须得陪着,穿着出客的衣裳,时时端着一副笑脸。几日下来,就有些筋疲力尽。沈少爷也是一脸倦容,勉力撑着。老爷呢,一则是上了岁数,到底是精力不够,又加上日日肉林酒池,忘了节制,咳嗽的旧疾复发,绵延不愈。有不甚要紧的客人,就只有请三姨娘出面陪着。这三姨娘果然是久经欢场磨砺的人物,迎来送往,应酬功夫十分了得。

元宵节这天,阖府上下张灯结彩。大红的灯笼,在寒冽的空气里摇曳,显得格外喜庆祥瑞。偏就下了一场雪,虽不甚大,皑皑的雪色,映着幢幢红灯,越发平添了无尽的年味。滕雨望着檐下的灯笼,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看来这民谚是对的。因想起去岁中秋节的事情,心里一时乱纷纷的,左右纠缠不清。正胡思乱想,听见有脚步声,以为是奴儿,便道,这雪可小些了?不见回话,抬眼一看,竟是沈少爷。滕雨赶忙起身迎候,沈少爷说,这样好的雪天,姑娘如何不喜欢?滕雨一时有些窘迫,因唤奴儿沏茶,不见应声,正欲亲自去弄,却被沈少爷拦住了。沈少爷立在地上,左右环视屋内的摆设,不由得点头赞叹。因见案上设了纸笔,便凝神片刻,挥毫写下一阙词:

华灯影绰,恰逢春夜雪。自古有此情此景,好时节。谢长天人世,如卿恩惠于我。遣词吟歌,无以表心结。惟余柔情缱绻,从头说。

滕雨从旁观看,见墨色淋漓,笔意天真,自有清俊之气,又细品词间意味,似句句皆有所指,悬了多时的一颗心,不由得如五雷轰掣,一时怔住,竟说不出一句来。

奴儿进来的时候,滕雨竟然没有发觉。奴儿俯身看那纸上的字,滕雨一阵心跳,待要劈手夺过来,却猛然想到,这个丫头,原是不识字,由她看好了。不想奴儿看了半晌,叫道,沈少爷来过了?滕雨一惊,心想,这丫头,果然伶俐,八成是见得多了,认得沈少爷的字。正不知该如何搪塞,见奴儿却不似要等待答案,自顾说下去,便听她啰嗦。原来是封掌柜的绸缎庄失了火。众说纷纭,一说是夜间店铺里灯笼翻覆,伙计一时马虎。一说是夜贼盗窃不成,纵火以泄怨愤。一说是绸缎庄树大招风,惹来祸端。滕雨听着,心里惊跳不止。想那封掌柜素日里为人低调,绝不是张扬跋扈的人物,又极乐善好施,竟然会招人忌恨,有此一劫。奴儿只顾啰嗦,见滕雨默然不语,便悄声道,我只是刚才听来的。待会见了太太,只当不知道罢。

滕雨对着那阙词看了半晌,想起沈少爷的种种举止,心里仿佛落满了细密的绒毛,乱纷纷痒梭梭,喧闹得紧。也不知道这沈少爷究竟是何心意,几番撩拨,无意却似有心,有情却似无情,令人费尽思量。自己在这沈府,虽礼遇周全,究竟是寄人篱下。时时处处,须得格外谨严。所幸在沈少爷面前,一向端庄得体,从来不曾失了闺中淑仪,心下既觉安慰,又略有一些遗憾。然而,终究还是安慰。滕雨慢慢把字卷起来,收好,想起奴儿刚才已经看见了这字,只是被封掌柜的事搅扰,并没有细究。倘若事后想起来,只怕是免不了胡乱猜测。因又想起那一只飞来的绣花鞋,心里越发烦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