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左手蜗居右手奋斗
4176200000011

第11章 以陈龙为个案的资深“蚁族”心理分析(2)

陈龙的母亲非常疼爱孩子,但却找不到正确的方式来关心和照顾孩子。母亲的脾气非常暴躁,经常打骂他和弟弟。有时候,母亲 会把他赶到门外,不准他回家。陈龙清晰地记得,有一次,他伤心地待在家门外,幻想着警察来拯救自己,抓走母亲。这种幼年的伤害导致的孤独感和恐惧感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田,影响着他成年后的行为方式。而母亲粗暴的管制和干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自制能力的形成。

小时候,陈龙渴望得到母亲的关爱和照顾,害怕受到母亲的伤害;成年后,陈龙希望得到周围人的喜爱和关心,担心其他人抛弃 和伤害自己。正是这种心理,让他对其他人的语言和行为非常敏感,经常会产生过激的反应,那个内心里受伤的小孩一直在影响着他的情绪。

如果陈龙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找到内心里那个受伤的小孩。他内心里那个受伤的小孩还在因为痛苦而挣扎,所以已经成年 的他也总是被相似的痛苦折磨着。所以,陈龙应该抚慰自己内心里那个受伤的小孩,让他说出自己的痛苦,尽情地哭一场。

仅仅了解到问题的根源所在,陈龙还只是达到了“认知上的洞察”,即了解到现在自己经历的不安和恐惧源于过去,自己所经历 的痛苦是内心里那个受伤的小孩挣扎的声音。但要解决问题,陈龙还需要达到“情感上的洞察”——由衷地体会到问题的原因,释放出所有的伤心和恐惧。

但只要认识到了问题的所在,就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当陈龙再次经历同样的痛苦和烦恼时,他就会明白:我已经成年,不再 是一个软弱的小孩,而是一个能够从容应对各种问题、主宰自己生活的成年人。我不应该再被内心里那个受伤的小孩所支配,我要和过去告别,让伤心的童年离开自己的内心。

过分在意别人的言语和行为,还与缺乏自信有一定的关系。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建立起自我信任。自我信任帮助我们建立 起信心,确认自我价值。而缺乏自我信任的人则会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以此来确认自己的价值,建立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他们会对他人的言语和行为过分敏感。对于陈龙来说,强化自信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实际上,要所有的人都喜欢和接受我们是不可能的。在我们周围的人中,如果有20%的人喜欢我们,有50%的人认为我们很普通, 有30%的人讨厌我们,就说明我们已经非常成功了。而且,有人讨厌我们并不意味着我们很坏或者有很多不足,而是彼此之间存在性格和价值观上的差异。同样,我们也无法喜欢所有的人。

别人的言语和行为往往都有自己的理由。今天早晨对我们非常冷淡的上司,很可能是和自己的家人吵嘴了,也有可能是被自己的 上司臭骂了一顿。可以确定的是,上司非常生气,98%不是因为我们。既然是这样,过分在意别人的言语和行为,又有什么必要呢?

● 接纳自己的性格

陈龙认为性格比较内向,不擅长人际交往,是自己成长道路上的一大障碍。这不仅仅是他的看法,很多人都认为外向的性格好、 内向的性格不好。实际上,这种看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外向性格和内向性格并不存在优劣之分。

外向型的人习惯于从外部寻求答案,因此他们会关注外部的一切刺激,并积极加以应对。他们善于社交,活泼开朗,处理事情的 速度比内向型的人更快,懂得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从中获得力量。他们通过与外部世界的频繁接触来获得能量。

与此相反,内向型的人会从自己的内心寻求答案,所以他们喜欢独立思考。而且他们在得出结论之前,会收集大量的信息进行综 合比较,因此内向型的人虽然办事速度比较慢,但是因为他们做事沉着、考虑周全,所以处理事情比较可靠。另外,他们的注意力和耐心也很出色,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内心获得能量,所以对外部的刺激比较迟钝。

然而,由于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能够迅速作出回应,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外向型的人更容易适应迅速变化的现代社会。因此,大 多数人都认为外向型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内向性的人同样能取得成功。

富有传奇色彩的企业家史玉柱就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曾有记者描述过他接受采访时的情形:眼睛看一下对方,然后就马上转移 开去,看着别处。手在不断地抚摸着自己的紫砂壶,时而旋转它,时而用手指轻击,或者用手掌轻拍。有几次,他拿起紫砂壶向嘴里送茶,竟然漏在了他的红色T恤和白色运动裤上。

史玉柱不喜欢交际,也不愿意跟陌生人接触,甚至有些自我封闭。他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玩游戏上,每天凌晨睡觉,下午起床, 如果有事情就在15点左右到达公司,如果没有事情根本不去。他几乎从不出门,也很少见除了同事之外的人。从性格的角度看,史玉柱显然是个内向得有点过头的人。

如果你像陈龙是个内向型的人,你完全没有必要为自己内向的性格感到自卑,你应该接纳自己的性格,选择符合自己个性的事业 。

著名漫画家蔡志忠说:“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自己。有人适合做总统,有人适合扫地。如果适合扫地的人以做总统为人生目 标,那只会一生痛苦不堪,受尽挫折。而我,不偏不倚,就是适合做一个漫画家。我从小就知道自己能画,所以才15岁就开始专门地画,尽早地画,不停地画,终究画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内向型的人喜欢思考的性格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陈龙所从事的自由撰稿人和出版工作,恰好符合他的性格。所以,他应该对自己有信心,相信通过努力奋斗能够取得成功。

● 当一个人不堪重负的时候,往往是一次重要的成长

陈龙离开出版社之前,由于心情实在太糟糕,什么事情都做不下去,整个人都已经崩溃了。由此可见,他当时承受了多么巨大的 压力。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堪重负的时候,都有打不开的心结。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任何开导和宣泄都无济于事。但只要我们坚强地挺过去,随着时间的流逝,痛苦将一点点地被稀释,肆虐的心魔会逐渐归于平静。

今天,我们看到的在荧屏上挥洒自如的白岩松,同样经历过严重的挫折和一段异常黑暗的日子。读一读他的故事,也许对于我们 会有所启发。

大学毕业后,白岩松分配到《中国广播报》当记者。1993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东方时空》栏目,白岩松去做兼职策划。制片人 见他思维敏捷、语言犀利,便让他试试做主持人。于是,白岩松从《中国广播报》借调到中央电视台。但由于白岩松不是学播音出身,经常发音不准,读错字。当时,台里规定主持人念错一个字罚50元。有一个月,白岩松不仅被罚光了工资,还倒欠栏目组几十块钱。

由于白岩松是借调过来的,如果不能胜任就会被退回去。所以,他的心理压力非常大,有连续四五个月的时间,他成宿成宿地睡 不着觉,甚至还琢磨着自杀。白岩松不愿意说话,和妻子朱宏钧也只是用笔交流。善解人意的朱宏钧鼓励白岩松:“坚持下来,我全心全意支持你!”

为了让白岩松尽快地进入角色,朱宏钧每天都督促他练习普通话。她从字典里把一些生僻字和多音字挑出来,注上拼音,让白岩 松反复朗读,还让他在嘴里含块石头练习绕口令。从低谷中走出来的过程是漫长的,白岩松用了两年的时间,由睡一个小时到睡两个小时,慢慢地才把心态调整过来。“现在回头看,那是我特别重要的一次成长,突然看淡了很多事。”早已经走出困境的白岩松这样评价自己的那段受挫经历。

终于,白岩松练出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加上反映机敏和语言犀利的天生优势,他终于在栏目组站稳了脚跟。两年后,白岩松获 得了“金话筒”奖,也正式调入了中央电视台。

压力非常大的时期,往往就是一个人重要的成长期。当我们从压力的阴影中走出来的时候,心境会更加澄明,心智会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