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左手蜗居右手奋斗
4176200000010

第10章 以陈龙为个案的资深“蚁族”心理分析(1)

在陈龙身上,我们依稀能看到许多成功者应有的品质——勤奋努力,能吃苦耐劳,懂得思考和反省自己,富有激情,目标明确… …但他为什么没有成功,相反却生活得比一般人更加落泊呢?应该说,陈龙的经历代表了这个世界上特殊的一群人,在他们的身上,既有非常优秀的品质,又存在致命的缺陷。他们的人生可能走向两个极端:如果他们能够克服自身的缺陷,他们会成为社会的精英,成就超越常人的事业;如果他们不能克服自身的缺陷,这种缺陷可能会引导或者驱使他们走进失败的陷阱,从而毁掉自己的人生。对于他们来说,只有直面和克服自身的缺陷,才能最大限度地逼近成功的目标。而直面和克服自身的缺陷的前提是,他们要清醒地认识自身的缺陷的本质,并找到造成这种缺陷的根源所在。

从个性特征来看,陈龙是一个活脱脱的大男孩,虽然他的身体已经成年,但他的心还在童年。每当得到一份新的工作,进入一个 新的环境时,陈龙都异常兴奋,像孩子一样雀跃不已。无论是骑着自行车到处散发酒店的传单,还是带着学生出去聚餐,特别是刚到出版社时“每天都像过年一样”,陈龙都像一个单纯、任性,高兴起来手舞足蹈,失望的时候马上又垂头丧气的孩子。因为孩子的特点就是不会驾驭和隐藏自己的情绪,喜怒形于色。而陈龙身上的其他一些个性特征,如心态和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和走极端,一旦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都是身体已成年、心还在童年的表现。

如果说在酒店和学校工作的时候,陈龙刚刚走出校门,没有经过社会的打磨和生活的历练,不够成熟和稳重,还可以理解。那么 ,他进入出版社工作的时候已经30多岁,是成年人了,表现却与以前如出一辙,就让人觉得有些费解了。

区分幼稚的孩子和成熟的大人,不仅仅是看一个人的年龄,还要观察其行为方式: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的是孩子,按照“现实 原则”行事的就是大人。孩子可以毫无顾忌地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而成年人则要从现实出发,以理性的态度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

人的心理和生理成熟程度经常会发生不对称的情况。孩子如果有很强的自制能力,做事情考虑比较周全,会被人们称为“小大人 ”;成年人如果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就会被责备是“幼稚的孩子”。社会对一个成年人的要求就是行事稳重,能够驾驭自己的情绪,喜怒不形于色——不能为一些小事情表现得过于高兴或过于激动,也不能为了一些小事情在别人面前伤心流泪。总而言之,成年人不能感情用事,而要保持理性。

30岁是一个人由孩子(未成年)向成年人过渡和转型的时期。在30岁前后,一个人要从追求快乐和梦想的孩子成长为顺应现实的 大人。而接受与梦想背离的现实和不符合自我期待的自己,可能很痛苦,所以有的人在潜意识里抗拒成熟,以至于虽然身体成年了,但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还跟孩子一样。

当然,这种身心发展不协调的状态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程度的区别。比较严重的情况是,一些本来已经成年的人却不想承担 责任,只想着享受、玩乐,无法融入社会。而陈龙的情况则属于正常范围,经过自我调整他的身心发展不协调是可以得到修正的。现在他需要做的是修炼自己的情商,成为自己情绪的主宰,绝对不能身体已成年,心还在童年。

● 驾驭自己的情绪,而不要被负面情绪所奴役

相信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由于熬夜熬得太晚,一觉睡到日上三竿。醒来的时候,屋子里非常昏暗,好像天还没亮。于是走到 窗前,一把拉开窗帘,灿烂的阳光瞬间照亮了整个房间,精神也为之一亮。我们的心境有时就像这个拉上窗帘的房间一样,封闭、阴暗。人生的困境、生活的压力、事业的挫折、内心的焦虑,都可能让我们把自己封闭起来,在黑暗中越陷越深。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拉开窗帘,让阳光照进来,驱走黑暗,用一种明亮的心境去迎接世界。

实际上,当我们在蜗居的过程中像陈龙一样被痛苦、忧虑、沮丧、烦躁等各种负面情绪所包围的时候,不妨找个机会宣泄一下。 因为如果我们内心的负面情绪长期累积,得不到释放,就可能造成心理危机。只有适时地将各种负面情绪宣泄出去,我们才能驱散笼罩在心头的乌云,重新迎接阳光明媚的生活。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呢?

当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或受到挫折心里烦躁不安时,应该尽力克制自己的冲动情绪。我们可以寻找一个“出 气玩偶”。比如,你可以发狠猛撕几张报纸或一些无用的图书,直至扯成碎屑;我们也可以把一个空玻璃瓶、一只廉价的盘子或杯子,猛力地掷在地上或墙上;我们还可以用手掌猛击墙壁、桌子等物品。当然,我们也可以找自己的亲朋好友倾诉苦衷,从他们的劝告中求得理解、支持和宽慰,让他们帮助你找回迷失的自己。如何我们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那么也可以用自言自语的方法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或者给过去的同学或者远方的朋友写封信。写信有两个好处:一是所倾诉的对象远在天边,我们不会觉得不好意思;二是可以用富有条理的语言对内心的真实感受进行描述,并使之系统化,以理顺自己的思绪。

心理学家爱丽恩曾说:“人的认识直接影响情绪,错误的或者不现实的认识会导致异常的情绪反应,进而产生各种身体和心理病 症。如果矫正了认识,就能改善情绪反应并消除身体和心理病症。”我们可以用理智去分析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找出负面情绪的症结所在,通过改变自己的认知来化解负面情绪。而经常沉浸于愉悦、开心的氛围和活动中,能消除我们的紧张、疲倦、烦躁、易怒等负面情绪。我们可以找本幽默诙谐的书读一读,找几幅滑稽的漫画欣赏欣赏,或者去看场喜剧电影。我们可以从事某项体育活动,或者去听听音乐会,去游览风景美丽的地方。

总而言之,不管是宣泄、倾诉还是想办法让自己开心,或者对自己的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事体育运动、听音乐、旅 游,我们都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来驾驭自己的情绪,做一个理智而成熟的成年人。

●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受伤的小孩

在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之后,我们还要进一步找到自身的缺陷形成的根源。因为只有找到了根源所在,我们才能从根本上完善自 己的个性。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可能要追溯到自己童年的经历。

人生最初几年的经历非常重要,将会决定我们整个人生的大体轮廓,影响我们看待他人和世界的方式、人际关系和爱情取向等。 例如,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如果父母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照顾,他们就会有自信心和安全感;如果父母对他们突然发火或者表现出厌烦的情绪,他们就会感到孤独和畏惧,内心也会受到伤害。

在孩子受伤的时候,如果父母察觉不到他们的伤痛,或者虽然隐约觉察到了但没有帮助他们抚平伤痛,那么伤痛就会在他们的心 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严重时会导致孩子的一部分停止发育。当然,孩子的一部分停止发育不表示孩子的整体都停止发育,没受伤害的部分将会继续发育,结果可能是孩子的智商发育非常突出,但是在情商上一点都不成熟,致使智商情商发育严重不均衡。而这是形成“大孩子”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不曾受过任何伤害的孩子,所以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受伤的小孩,区别仅仅是伤口的大小 和深浅以及所造成的伤害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已。

陈龙对周围的人的言语和行为经常过于敏感,而且非常容易生气和发怒,就是他内心里那个受伤的小孩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