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不可替代的员工
4179400000025

第25章 做个值得被培养的人(3)

职场人士也一样,当一个人在组织的呆了一段时间后,完成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方法也需要不断的更新。例如你从事营销工作,以前可能主要是上门推销,但由于大家都用这种方法,让消费者心烦了,你再用这种方法基本上就是失败的了,于是有些人又开始试探着采用电话营销、网络营销等新方式;例如你是从事财务管理的,以前你可能采用的是财务账薄的计账方式,但现在科技发达了,许多公司开始使用各种财务软件,所以你的工作方法也需要不断改进。

至于思维方式,许多人工作久了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一方面会严重受到公司规章制度的束缚,什么事都遵循公司规定的条条框框,什么都按上司安排的去做,也就扼杀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另外在工作中形成的一些工作经验也会扼杀你的创新意识,碰到同样一件事,以前是怎么处理的,现在也用老套方法,也不管这方法是否还适用。

一旦你被一些传统知识、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束缚了,你也就失去创造力了,充其量不过是一台机器,让别人操作。而今,许多工作都很重视员工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员工,无疑会倍受上司青睐。

一家公司的门口有一间旧屋子,门虚掩着,对于新来的员工,总经理都要告诉他们,任何人不能进入这间屋子,于是多年来,虽然员工们猜疑不定,却没有一名员工敢进这间屋子。一天,公司新聘来一名营销人员董遥,他听到总经理这个规定感到很奇怪,问了一串“为什么?”但总经理不但不回答,脸色还很不悦。

于是下午下班后,董遥便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推开了那间屋子的门,只见里面都是灰土,显然多年没人进来了。屋里就一张凳子,上面放着一张纸条,写着:“请速交给总经理”。

董遥感到莫名其妙,但纸条既然交代了,于是他第二天忐忑不安地把纸条交给了总经理,没想到总经理一见,非常高兴地说:“我们公司就是要你这样敢于打破常规的创新型员工!”于是一下就任命董遥为营销部副经理。

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会被自己的思维定式所主导,按自己过去的经验去做事;结果当外界环境变了,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还是那么老套,结果成了公司的“保守派”,不再具有发展的前途。唯有创新,才能不断赋予自己新的生命和活力﹗

8 远离陋习,办事有条不紊

职场中,有无数人因为养成了轻视工作、马马虎虎的习惯,以及对手头工作敷衍了事的态度,终致一生处于社会底层,不能出人头地。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有钱人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他把仆人们叫到一起并把财产委托他们 保管。依据他们每个人的能力,他给了第一个仆人十两银子,第二个仆人五两银子,第三个

仆人二两银子。拿到十两银子的仆人把它用于经商并且赚到了十两银子。同样,拿到五两银 子的仆人也赚到了五两银子。但是拿到二两银子的仆人却把它埋在了土里。

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的主人回来与他们结算。拿到十两银子的仆人带着另外十两

银子来了。主人说:“做得好!你是一个对很多事情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更多的事情。现在就去享受你的奖赏吧。”

同样,拿到五两银子的仆人带着他另外的五两银子来了。主人说:“做得好!你是一个对一些事情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很多事情。现在就去享受你的奖赏吧。”

最后拿到二两银子的仆人来了,他说:“主人,我知道你想成为一个强人,收割没有撒种的土地。我很害怕,于是把钱埋在了地下。”主人回答道:“又懒

又缺德的人,你既然知道我想收获没有播种的土地,那么你就应该把钱存到银行家那里,以便我回来时能拿到我的那份利息,然后再把它给有十两银子的人。我要给那些已经拥有很多的人,使他们变得更富有;而对于那些一无所有的人,甚至他们有的也会被剥夺。”

这个仆人原以为自己会得到主人的赞赏,因为他没丢失主人给的那二两银子。在他看来,虽然没有使金钱增值,但也没丢失,就算是完成主人交待的任务了。然而他的主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不想让自己的仆人顺其自然,而是希望他们能主动些,变得更杰出些。

职场中,许多人从学生时代就养成了许多陋习,比如不修边幅、敷衍了事、懒惰、办事拖拉和半途而废等等;而这些陋习一旦带入你的工作中,无疑成了你成功的最大绊脚石。不修边幅有损你的形象,让上司和同事瞧不起你。敷衍了事让你做起事来往往就会不诚实,这样,人们最终必定会轻视你的工作,从而轻视你的人品;粗劣的工作,不但使工作的效能降低,而且还会使你丧失做事的才能;所以,粗劣的工作,实在是摧毁理想、堕落生活、阻碍前进的仇敌;懒惰会导致你工作拖沓,今天的任务拖到明天,明天的任务又拖到后天,依次类推,最后积累了一大堆亟待处理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坏的习惯。对于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拖沓是最居于破坏性的,也是最危险的一种恶习,它会让人失去进取心,也会让上司对他大有成见。

新瑞房地产公司的高老板委托一家中介机构协助销售商品房,合作谈得差不多了,于是高老板就叫助理小张起草一份合同,让他两天内交给他看。两天过后,高老板急急地向小张要合同;小张急得满脸通红,跟老板说:“合同才完成了一半,昨天董事长让我去采购办公用品,今天早上又来了个客户要接待;我明天给您行吗?”

高老板听后火冒三丈:“办公用品用得着你去采购吗?随便找个人去就行了!今天下午要与对方签订合同,现在拿什么去签?!”

一天,高老板大学一个导师前来他市寻找企业策划项目,当然高老板盛情不已。一天吃完午饭后,高老板带着导师去各个企业寻找企业策划项目;同时带小张去沿途拍照。高老板带着他导师已经走到楼下轿车前,而小张却还在楼上洗手、梳头;于是高老板打个电话叫他快点下来;小张应付着说:“来了,来了”

可一等又是十分钟过去了,小张依然还没有下来;高老板实在奈不住了,再次打个电话给小张:“你以为我们在等市长啊?”小张这才跑下来说:“刚才我在上厕所。”可这时,高老板的脸已经气得通红了……

拖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如果将一天的时间记录下来,你就会惊讶地发现,拖拉正在不止不觉地耗费着你的生命。拖延是因为人的惰性在作怪,当自己要付出劳动,或者做出抉择时,我们总会找出一些借口来安慰自己,总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些。有些人能在瞬间果断地战胜惰性,积极主动地执行任务;有些人去深陷于激战的泥潭里,被主动和惰性拉来拉去,不知所措,无法定夺。

一个陋习太多的人,不可能出色地完成任何任务。去银行办事时总是迟到,人们会拒付他的票据,因为票据上有错误;与人约会时总是延误,会让人大失所望。一些人从来不会认真地整理自己的文件和书信,所有的文稿和信件散乱地堆放在书桌上,办事时他就会缺乏条理,不讲究秩

序,思维也不周密,结果是连自己最基本的立场、原则和态度都会丧失,也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心。

9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人都羡慕成功人士的优秀,觉得他们的为人处事,言行举止都那么到位,常抱怨自己缺陷太多,显得处处不是。其实优秀是一种习惯,人每天的行为都是由习惯在主使,人都是按照日积月累形成的习惯来为人处事。有一个故事:父子俩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一个成功的人懂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人出生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它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工作环境和自律的结果。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习惯能改变一个人,可以让一个人从平凡到优秀,也可以让一个人从优秀到平凡。

苏格拉底曾经对学生们说:“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咋们只做一件事:每个人尽量把胳膊往前甩,然后,再往后面甩。”说着,他做了一遍示范。然后,他接着说:“从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谁不能做到?可是一年之后,苏格拉底再问起此事的时候,发现全班只有一个学生坚持下来了。这个人就是以后的大哲学家柏拉图!伯拉图就是一个能将好的东西持续下去,并形成习惯的人,也正是许多良好的习惯,成就了伯拉图的一生!

如果一个人每天被良好的习惯主导,他一定会很有成就,而一个人如果每天驱使在坏习惯下,他会逐渐走向没落。一个人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很难,而要积成恶习,则非常容易。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自己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本你是个很有激情的人,做事很积极的人,但面对枯燥而无前途的工作,你会逐渐变得消极、懒惰起来;早上躺在床上懒得起来,上班懒懒散散,工作潦草应付;下午一下班就急切回家消遣,从此过起了朝九晚五的生活,让懒惰成了习惯。

一个人的成败往往由他的习惯所主宰,如果一个人由良好习惯主导,他会变得很有激情,事业也会一帆风顺;而一个人如果被恶性习惯所控制,他会逐渐变得消极和颓废。习惯所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在一个不太健康的环境中,如果一个人不懂得自律,有可能从优秀变得很堕落;而如果能认清环境与自我,找到自己的目标,朝一个良好的方向持续努力,又能从人生低谷中走向优秀。当你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或者认清了自己身上的缺陷,或者刻意让自己向成功人士学习;当持续强化自己的行为,并养成一种习惯后,自然就成了一个优秀的人。一个人从优秀到懒惰很容易,而要消除陋习,形成良好的习惯往往比较困难,这需要你用心持续强化自己的一些良好的行为,刻意去改变自己。

有位做保险营销的年轻朋友,待人处事很热情,但有一种毛手毛脚、不注意小节的坏习惯,也因此留下不少遗憾。一次约客户签完保单,忘了带相关资料不说,临走时又把笔帽丢在了人家客厅的茶几上。客户对他这种丢三落四、毛毛草草的作风很不放心,结果签单的事也泡汤了。他对此事很懊悔,自责因小失大。

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基思德有句名言: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于是,这位员工开始下功夫,走访了周围许多有经验的营销人员,把“准备”二字分类细化。外出见客户的准备项目就分了客户信息准备、展业资料准备、技术准备、心理准备4大类20多项,每次出发前都一一核对完之后再出门。有人问他,不怕麻烦吗?他说:优秀是一种习惯,我下决心要养成好的习惯。

许多优秀人士的一些良好习惯,比如工作很细心,工作很有计划,生活很有规律,这些都不是天生的,而是他们刻意要求自己养成的一种习惯。阻碍你成功的一个最大敌人就是惰性,许多人内心都有一种放纵、散漫的欲望,不喜欢受一些行为的约束,这也是许多人不能让优秀成为习惯,而让惰性主导的关键所在。一个人如果要想成功,那你必须让优秀习惯成为你的主宰,但优秀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需要你假以时日地磨练才会真正形成。有时候可能刚开始不习惯这么做,那也要会“装”,要持续的、不间断地“装”,装的时间长了就会让一些好的行为得到强化,也就形成了习惯。

人们常认为优秀是天生的,上天赋予给你了,你才能拥有。其实,优秀是一种习惯,反复要求自己正确的行为就成了习惯,所以成功的人善于将自己一些好的行为强化下来,演变成自己的一种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