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红颜劫——萧后传
421800000259

第259章

我心中不安,起身离坐,跪下道:“都是臣妾平日里教导不严,让太皇太后跟皇上烦恼,请太皇太后降罪。”她道:“你起来,这事虽有你平日里管教不严之过,不过我也知道你的为难,你是怕人说你专宠嫉妒,只怕也有点儿怕皇帝心里不高兴——皇帝也不好,放着皇后这么个美人胚子你还不知足,还要沾花惹草的,当年先皇若不是贪恋美色,哪会那么早就离开我们?又哪里会弄出这么多事情来?哼,都是混胀东西!”说得永璘脸一下子通红,不满地看了她一眼,可也不敢辩,我尴尬,想劝又怕弄巧成拙,反添她的怒气,张了张口又咽了下去。平姑姑上前换了茶,低低说了几句什么,太皇太后才缓下脸色,道:“算了,这些都别说了,皇帝接着刚才的事儿说下去吧。”我接过茶,亲捧给他,示意他不必介意。他强笑了笑,接过茶,喝了几品,平定了思绪,才接着说下去。

原来,这平民出身的妃子虽留在了宫中,先皇后却一直忿忿不平,暗中挑唆其他嫔妃陷害于她,她虽有先皇的宠爱,毕竟一个人对付不了这么多双眼睛,无奈之下,为求自保,她找到了太皇太后,说出前这个女子,那个宠妃的一个贴身宫女趁着宫中平叛之时的混乱逃了出去,后千方百计找到了她的家人,将几件重要的证据留给了她后便投水自尽了。这几件证据证明了那宠妃并无谋反之意,而是遭人陷害,有先皇亲笔的传位于其子的诏书为证,另有一道先皇的密诏,说道若有人篡位,即可执此诏拨乱反正,并留下了另一个即位之子的名字。诏书上有先皇的御玺和指印。证明此诏书确系御书且有效用。但当太皇太后追问这些证据的下落时,这女子却坚不肯吐露,说是只消她一死,立即就会有人持着这些证据公诸天下,到时自会有人来堂堂正正地索取皇位。太皇太后心有所忌,当年先皇即位时即有皇子不平,朝臣中也并不齐心,而先皇的一些行事也颇有让人非议之处,太皇太后怕动摇国基,答应设法保其性命。那女子要求离开宫廷,并以不泄露秘密为胁,太皇太后只好设法帮她逃出宫去。后来便如黄鹤袅袅,再无音信,太皇太后虽也派人去仔细寻找,但这女子颇有心计,逃脱了追捕,就此远离了宫廷。

说到这儿,我已是明白,想必这个女子后来又找到了陆德宜,向他敲榨钱财,陆德宜担心宫中秘闻外泄,所以私调库银满足了她的要求。永璘点头道:“大致如此,但还不止于此,她出宫后生了一个男孩,算起来也当是朕的皇兄了。”太皇太后哼了一声,道:“什么皇兄?这种下贱江湖女子,本来就不干净,未必是先帝的龙种。先帝也是一时脂油蒙了心,才会受了她的盅惑,犯下这等大错!”她似乎忘了,始作俑者却是她。不过当年宫中争斗如此激烈,她若不先下手为强,只怕那时死的便是她母子了,也须怪不得她心狠。我一句不敢插言,只静听他们讲述。安姑姑见气氛僵硬,便上前来低低道:“太皇太后,皇后娘娘该服药了。”太皇太后没开口,她便示意平姑姑将药拿过来,永璘问:“什么药?”平姑姑代答:“是萧三公子配的安胎丸。”他看了我一眼,牵了牵嘴角,神色略见松驰。

我服下药,窥了窥两人的神色,小心翼翼地道:“即便她握有当年的此许证据,只是此事已过去那么久了,当年的人怕是早已做古了,哪里还能掀起什么大浪来?何况目下国家承平,人心思安,他就算想谋反也没人会跟随他,只会招来千古骂名。”太皇太后道:“你说的本是正理,只是你知道他用那一百万两银子做什么去了吗?”我摇摇头道:“臣妾猜不出,若说造反,总要买铁造兵器,这得多大的动静?难道地方官员就敢冒身家性命凶险匿情不报?若说自己花销,那得挥金如土,也很招人眼,也逃不过朝廷的耳目去,除此之外,臣妾想不出他们要这些钱干什么?若是为了保命呢,更不该招惹上朝廷的官员。臣妾愚钝,请皇上,太皇太后开导。”她冷笑道:“你虽聪明,也见过些世面,只是到底不曾做过官,当过政,哪里知道这些拿着朝廷俸禄的湟湟大员们的龌龊勾当?为了钱,他们又焉敢惜命呢?”我思忖道:“即算如此,这一百万两恐怕也是远远不够的,谋反的成本太高,几个一百万也未必拿得下来。”永璘道:“你原本想得没错,但有时钱是可以用来生钱的,花一百万是买不到几个官员和兵卒,但是如果钱生出了钱,就不止是一百万了。”我脑中电光一闪,恍然大悟,道:“原来盐铁课税案根本源于此!”他点头道:“他们并非是这两年才动手的,他们早已在暗中筹谋,那一百万也不全是拿来贿赂官员的,其中大部分是用来填补在任官员的亏空,糊弄朕的银库检查的。也亏得他们不怕累,把这些银子搬来挪去的。哼!”难怪他们要向陆德宜要这么多库银,因为库银是统一制的,上面有统一的官府铭文,只要不仔细看,一时也可糊弄得过去了。想到他们的心计,我不由暗自害怕,看着永璘,他看出了我的恐惧,道:“你安心,朕决不会叫他们这么便宜过去了!”我知道他必会大开杀戒,不由不忍。太皇太后对我道:“你到底心太慈善,这种东西杀一百次也不足惜的。”我低下目光,她当年若不是开了这个杀戒,永璘只怕也不会跟这儿站着了,这种场面她是见得多了,早已见惯不怪。我虽不想杀人,但此时与他们在同一条船上,无论于公于私,断无反对之理。何况如果永璘的皇位被夺,他们对我们怕也不会有丝毫的怜惜,那时谁又来同情我们母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