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红颜劫——萧后传
421800000266

第266章

我知他的意思,想借此机会抑制宫妃的野心,让她们好生收敛,安守本份。但我并不想后宫再弄出大的动静来,正想开口劝。永琮已神色紧张地问:“娘娘受伤了?伤了哪儿?”被永璘一个警告的眼色逼得吞下了后面的话。我躺在床上,看着永璘,道:“皇上,皇儿们无辜,要责也等她们产后再责好吗?”永璘看了我半晌,道:“皇后听旨!”我一惊,这当儿传的什么旨?待要起身接旨,他已道:“不用起来,卧着听好了,此次宫妃产子,无论生男生女,一律不得借此觐升妃位,现定的位号维持不变!”我看看萧子风跟永琮,他两人的神色一般无二,似乎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永璘的脸色更是冷、硬、坚决,我不得不道:“臣妾接旨!”

听永璘又道:“兹封皇后腹中之子为永亲王,赐名玄康,着皇后亲自哺养,并此次其他宫妃所生之子亦由皇后统一看视料理,其亲生母妃不获旨不得随意亲近,钦此!”我道:“臣妾接旨谢恩!”在腹中便已封王赐名的,独此一份,以后怕也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这个恩典已是很大了,永璘将其他皇子公主与母妃分离,交给中宫抚育,明摆着是不信任其他嫔妃,生恐将皇子公主教坏,而皇妃没了子女可倚仗,自不敢随意生事。这法子也亏他想得出来,细思之下,确也没有比这更好的一举几得的法子了。永璘身后的萧子风脸上掠过一丝微笑,永琮也放松了神色。

我轻轻道:“皇上,臣妾现怀了龙胎,无精力照料玄岳玄泰,太皇太后那里又已替臣妾养育了一女二子,三公子那里有玄鹰,加之宫妃多即产子,臣妾有一不合之请,望皇上酌情允准让御弟浏阳王替臣妾和皇上暂时养育这两位小皇子,待臣妾产子后,玄康大一些时再接回宫中抚育,皇上看可好?”永璘迟疑起来,我道:“皇上一直怕臣妾抚养的皇子会过于软弱,沾染了脂粉气,浏阳王府多士卒男仆,这一点上自不用担心。四王爷虽好武,文治上不如皇上,但到底也是同皇上一起在上书房读过书,再说皇儿此刻也还小,大了也还要延请明师教授文字,臣妾记得皇上以前也曾说过,这两个皇儿无福承受皇位,能做个上柱国将军也不失为皇家亲王的武威,所以……”故意停下来,看永璘的反应,永璘沉吟了一会儿,道:“好吧,那玄岳跟玄泰就暂由老四抚养吧。”“多谢皇上,娘娘!”永琮大喜,当即跪伏在叩首地道:“臣弟定不负皇上娘娘所托,尽心竭力照料好两位皇子,保护他们的安全,不叫他们伤一根毛发,请皇上娘娘放心!”我笑着点头,他一定会,我相信。永璘却道:“你没有孩儿,也没正经娶妻,老实说朕是有点不放心的,但稚奴说得对,至少在你那儿皇儿不会养成脂粉气。这点朕深信不疑,你熟谙兵法,朕的皇子中有两个带兵的也不错么。”我叫人抱了皇子过来,吻了吻他们,依依不舍地将他们交给永琮,我是舍不得的,但这次正好是一个机会,错过了,以后怕是再也不会有了。当日,永璘留萧子风跟永琮在宫里用了膳,说完了事才让他们出宫。

永璘不愿回奉乾殿,说“多吹几天,别有了异味儿”。我暗笑,他也真是孩子气。次日的宫务上,他沉着脸,把宫妃结结实实说了一通,打灭了她们的幻想:一是后宫妃位的升擢,二是皇子为太子的期盼。话里话外说是两个字“休想”!说“朕的大臣们升个官还要看政绩,熬资格,凭才干,你们单凭生了个皇子就想升位?那未免也看得朕的后宫妃位太不值钱了!”说的很是彻底干脆。“后宫争宠原是常事,但要有分寸,有礼数,修身心,不妒忌,不失礼,凡事要以太皇太后,皇后为先,礼敬她们”,渐次说到靖美人,“恃腹中之子为骄,擅闯帝宫,抓伤皇后,行为狂悖,言语失当,故降其为更衣,以示薄惩,其行为更令皇子早殇,亦朕之痛也,望各宫以此为戒,勿蹈覆辙。”又谆谆教讳,夸了我一通孝顺,懂事,知礼之处。我心中微有不安,但他在说话,也只能恭敬聆听。他教训完,叫上我跟他一起走了。

过了一个月,汐美人早产,生了一位公主,母女均安,我守着她母女从阵痛到产出近一天一夜,倒也不为博贤惠之名,是实实感到生产的艰难,知道她们初产心中自是极怕,而永璘恰于前一日去永琮的军中处理军中一件大事,故而未在宫中。日后我告诉他汐美人产下公主,他也只是淡淡嗯了一声表示知道,我苦劝他去看她母女,稍做安慰。他才去了。但只待了两三个时辰就回来了。

我边指点宫女给他沏茶边问他觉得公主如何,他说公主不好看,眼睛小,鼻子又大,耳朵小嘴又大,哭声也难听,似乎把他跟汐美人的所有不好的五官都捏在一块儿造出来的。我嗔他有偏见,再说孩子还小,哪里看得出好看难看?待长大了自然就漂亮了。可他说什么也不肯去了,接下来一个美人小产,另两个贵人产下了一子一女,他都不肯去守,我职责在身,不能不去的。因此倍觉乏累,体重反倒减轻了,萧子风嗔我多事,永璘也不领情,唉,我早说过,当这个皇后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儿。

嫔妃的事刚好些,又听公主说上书房的师傅总是说皇子们顽皮不好好读书,因此特意去了上书房,当着师傅们的面训诫皇子们,让他们不得贪图安逸,若是不好好学习,迟早一天会让皇上生气,不读书不养性,日后难免犯错,不仅会给自己招来祸事,且会误国误民。又拿永璘来比,拿了当年他读书时的书单子给他们传看,让他们知道父皇是如何不易,即算建立如今这番功业,也未尝有丝毫懈怠,依旧在政务繁忙之余,让饱识之士来侍讲,以精进学问。师傅们听得频频点头,皇子们也貌似感愧,实际成效如何,我自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