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兰娘雪绒传
423800000100

第100章

林氏族人大结局:

新中国成立后,林楚威仍在武汉经营他的“蕲威”公司。因在解放战争中为共产党供应过大量的医药及其医疗器械用品,故他这个民族资本家在有功人士之列,没有受到什么冲击。公私合营后,他自然而然地成了公司领导中的一个副职;文革开始时,60岁的他便退了休,平稳安静地走完了他余生的道路。

听了八弟林昌威的建议,大武汉一解放,兰雪瓶便走出家门参加了卫生工作。因林楚威经营医药、她又从事过文艺宣传和护士工作,便在卫生厅任了一名科员。更为值得庆幸的是她“参加革命”是在1949年6月,属于建国前的干部,于是到老了,竟还成了“离休干部”。

林若涵武大毕业后到了北京,在农业部工作。

自人民解放军从蕲春的茅山镇渡江起,林若嫣便离开她就读的黄冈师范学校,进入了“湖北革大”,后来当了文艺兵参加志愿军赴朝作战。战争结束后转业在湖北省宜昌行署工作。

林若咏在台湾成长,后留洋哈佛大学。

林若音跟随养父母林江威夫妇长大,上海商学院毕业后一直在上海工作

林若鸣受伤后再没返回归元寺,昏沉瘫痪十年,于1960年的三年困难时期去世

林鄂威购下汉威的房子后迁移到武汉成了市民,土改时家乡的田产全被分掉,他便也与其他兄弟一样与老家没了关系;又因林昌威在捐粮与剿匪之事上为他在县解放史中浓浓地抹上的两笔,实在是救了他!所以在历次大小斗争中他都躲过了非人的折磨。然而到了“文化大革命”,他终于在劫难逃,被老家来到武汉的红卫兵揪斗回乡,拷打致死且无葬身之地。他受此迫害,还与受到七弟林湖威的株连有关。与此同时,斗争大地主还附带有“破四旧、立四新”的革命内容,于是造反派们铲平了占地整座山林的林氏祖墓陵园,并催枯拉朽地推倒了屹立在莲藕塘通往外面世界大道上的那座座牌坊。当然,其中有林四娘穆氏的那座贞节牌坊。

谭金簪与夫一起长住汉口,鄂威去世后她独居直至老死。其长子林若苏和次子随襄威旅居美国后,完成学业成了美籍华侨,后衣锦还乡。然而留在其身边的三个小孩子却没有兄长那么幸运,虽没象他们父亲那样挨整挨斗甚至死于非命,但“地主子女”的出身阴影一直鬼魅般地伴随着他们,伸不起腰来,直到二十世纪末叶才“重新做人”。

林江威的店铺后改为公司合营股份制,与任梓茗成了供销社的营业员。

林荆威的矿产工业公司规模不小,在大办钢铁的年代自然成了国有企业,在矿务局任了一名一般的职工。

林汉威随部长驻台岛,官至陆军中将退役;柳玉玺在“宋庆龄慈善基金会”工作,并精心扶养照料若咏及他们自己生育的四个孩子。

林昌威官至省长,冯秋池省农工部长至离休。

柳水儿和冯冰儿在广州军区工作至离休。

林襄威与艾鹿荞五十年代学成归国定居北京,医学专家。

柳玉来成了京汉铁路上的一名工人,兰雪蕊当了小学教师。

兰雪绒常住蕲春蕲州。一生喜爱孩子的她于1950年利用自己的几间住房和门前的一块场地,自办了一座托儿所;1956年托儿所收为国有,扩充至兰府原整栋楼房和院子,改为“蕲州幼儿园”。雪绒便在该园任保育员,直至六十年代退休。

自宣统元年降生人间,至民国27年,30岁以前的兰雪绒有着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然而自1938年日寇入侵湖北起,她便大难临头、家破人亡,熬过那九死一生的八年以后,她也没有翻过身来,一直过着艰苦的贫民日子。

兰雪绒别无长物,一生最为珍贵的东西也就两样。

第一样是一面老式的玻璃水银镜子,多少年来一直供在家里最显眼的高台上,就是在“文革”期间“三忠于”最盛行的红色时代,那镜子也是高高在上的。领袖像的下方是红宝书,再下面就是这面镜子。后来领袖像撤了、红宝书撤了,水银镜子仍供着。

第二样是一台手摇式留声机,并有一张草帽大的唱片。每当夜阑人静兰雪绒思念亲人的时候,她就会打开擦得铮亮的留声机,摇动那手柄,里面就会滑出了一曲哽哽咽咽、细腻酸涩的《别梦依稀》:

“别梦依稀,

别梦依稀,

风流云散鸣怨笛。

天涯地角寻思遍,

无穷无尽愁别离。

别梦依稀,

别梦依稀

……”

公元2008年,兰雪绒无疾而终,走完了她平凡而又坎坷的一生。享年10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