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归降,郡内各事宜安排妥当后,姜维也终于有了自己的时间。能够如此顺利拿下天水,功劳最大的自然是尹赏和二梁。姜维与梁氏兄弟并无太大交集,自然也不需要太过亲密与客气,但尹赏不同。姜维与诸葛亮说明自己心思,想要离开军营一趟拜访冀城太守尹赏,去和那个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叙叙旧。
天气格外的好,姜维刚到县衙外,就看到尹赏立在那儿。原来尹赏也听说了姜维要来看自己的消息,早就等候多时了。姜维远远就对尹赏抱拳,示意有礼了。
在这之前,尹赏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和姜维一起投靠蜀人,想来命运也挺讽刺。见到老朋友,尹赏看起来似乎并不是很高兴,反而感觉多了一些沧桑。
“后悔了吗?尹兄?”姜维对尹赏问道。
“不,能够这样成为冀城令,我也没什么好不满的。”尹赏的回答打消了姜维的担忧,只是他担心姜维,因为对方比自己有才能,不应该停留在这个地方。细细想来,若不是自己阴差阳错的阻止了姜维通知郭淮,此时自己和姜维应该是魏臣而非蜀将。
其实姜维从来不会怪尹赏,即使这次阻止了自己去郭淮那里报信,因为他一直认为命运总会有命运的安排。
没等姜维继续说话,尹赏突然道。
“令堂我会帮忙照顾,小妹的坟墓我也会看管好。你就照你的想法去做就好了,这是我唯一能够帮你的事。”
果然最了解自己的人还是尹赏,姜维所有的担忧都被尹赏的这一句话化解,看着这位多年陪着自己的兄弟,姜维不知道该如何去感激,只是拍了拍对方的肩膀。长久以来一直都是尹赏无条件支援自己,哪怕之前因为自己放走了羌人俘虏,也只有尹赏和尹香站在自己这边。现在尹赏明白姜维的心思,直接提出了自己愿意照顾对方母亲的建议。
尹赏也拍了拍姜维的肩膀,他是在感谢姜维给了自己勇气,若不是姜维,他自己绝对不敢提出投降的。也正因为跨出这一步,自己突然就成了冀城令,终于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两人相视而笑。
“尹兄,今后大家都是大汉臣子,一起为大汉效命吧。”
“好!”尹赏也痛快的答应了。
两人互相搀扶一起走进县衙,此时姜维心中所想还有另外一件事,那就是自己对尹香的承诺,自己也在心里暗暗发誓,自己一定会衣锦还乡归来。
上邽的郭淮知道诸葛亮入侵陇西的消息后,一直派人到处打听,但是陇西陷落的实在太快,等到探子回来就已经是最坏的消息。上邽议事厅内,别驾鲁芝正在跟郭淮汇报探子带来的结果。
“报告,南安、安定还有天水三郡听闻诸葛亮军队侵攻的消息竟然全部投降了。”鲁芝用不可置信的语气报告郭淮。
郭淮一拍桌子站起身来,“这诸葛亮还真厉害,居然攻击我大魏最脆弱的地方。“
雍凉地方从前代开始就一直是军阀割据,难以治理。之前曹操和马超的战争更是让当地人对大魏怨恨不止。除此以外,麴演、黄华、麴英等人也一直不断造反,雍凉之地从来就没有安定过。
鲁芝看对方反应如此之大,顿了顿,接着用试探的语气对郭淮道。“倒是还有一件事,帮助诸葛亮收降天水的,就是那位中郎姜维。”
“伯约?”郭淮先是吃了一惊,然后缓缓坐了下来。“原来如此…这事都怪马遵,只可惜就算他遭到罢免,也无法改变这已经发生的事。”
“你不生气吗?一手提拔的人居然就这样背叛大魏?”鲁芝看郭淮竟然丝毫不怒,还逐渐冷静下来,继续试探的问了问。
郭淮没有急着回答,反问鲁芝道:“世英,对于这件事,你生气吗?”
“其实我非常愤怒,就是因为益州人背叛才会导致当年长安被破,先父也因此被郭汜杀害…”鲁芝义愤填膺,他气的是郭汜和益州人,而蜀汉的根基就在益州,姜维降蜀汉就是在投靠益州人,叫他怎么能不气。
“原来如此,你确实有愤怒的理由。”郭淮叹道,“不过如果伯约还留在天水那个地方才是可惜。”
鲁芝有些摸不着头脑,已经背叛了自己国家,还那么关心那个人,鲁芝不禁怀疑的又问了问,“刺史?你说的话是真心的吗?”
“叫我伯济就好。”郭淮已经心平气和,表示自己确实这么认为。
“真让人太失望了,没想到您会是这样是非不分的人!”鲁芝转过身,竟然因为郭淮同情姜维更加气愤起来。
郭淮刚刚听了鲁芝的诉说,也能理解鲁芝,其实鲁芝也并不是气姜维投降,而是气姜维投的是蜀汉。所以郭淮走到鲁芝前面拍着他的肩膀道:“世英呀,大魏长期以来忽视关西人,这点你我也应该感同身受。以你的学识和才能,早就应该在洛阳发展才对。”
鲁芝一时语塞。
郭淮继续道:“这是我们必须要吞的苦果,如此想的话,或许可以释怀吧?”
鲁芝还是不大能够明白,也不打算去明白,他最想知道的是郭淮怎么去对付诸葛亮。“您打算什么都不做,就这样眼睁睁看着诸葛亮入寇?”
“不!”郭淮已经定计,“待会世英你就将此信连夜送往彻里吉那里。”
“羌人?”鲁芝明白了郭淮的打算,“原来如此,我这就去。”
西羌这个少数名族,长期以来以游牧为生,因为生存需要也会时不时的劫掠边塞汉人。因地域他们分为好几个不同的部落,彻里吉就是长期盘踞在雍凉西北方的羌人一族首领。其实对于西羌王彻里吉,无论是蜀汉还是大魏通统治雍凉都是无足轻重的。换句话说,谁给他的好处多,他就听谁的。今天帮魏国攻打蜀国,如果稍后蜀国能送来更好的利益,西羌也可以马上转身去打魏国,这是羌人的生存之道。
西羌王彻里吉营帐内,鲁芝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并将郭淮的信件递了过去。鲁芝也不想多说,只是静静的看彻里吉读完信,确认没有问题后,鲁芝就跟彻里吉道别,转身直接就离开了。鲁芝很清楚西羌王一个人下不了出兵决断,自己在这里留下只会碍事,所以给他足够的时间考虑,他知道对方一定会出兵的。果然羌王彻里吉等鲁芝一离开就马上叫来卫兵通知众将前来议事,并且安排了酒席,他们的习俗就是一边吃肉喝酒一边商议大事。
待众人聚齐,彻里吉就让众人开吃。过程中彻里吉环顾四周,感觉吃喝差不多了,彻里吉忽然对众人宣布了大魏那边送信过来,要求与自己出兵夹击诸葛亮的事情,他想问问大家的意见。
雅丹丞相一直比较亲近大魏,彻里吉这么一问,他立即停止了酒肉,表示西羌与与大魏有长久友好关系,现在对方求救当然不可以坐视不管。
大将军越吉是个好战分子,只要听说要打仗,不管谁对谁错,都会全力支持。他们的铁甲战车,用铁叶裹钉,几乎刀枪不入,只要找不到弱点,几乎可以说无坚不摧,光靠这个就足以破敌。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结果讨论下来基本都是帮助魏国出兵伐蜀的意思。彻里吉明白这是注定的,毕竟自己一直以来也有依靠魏国的地方,也就让大家继续吃喝,待吃好喝足,就帮助大魏,夹击蜀国。
突然营帐外开始吵吵闹闹起来,不知是何情况,还没等众人起身查明,两个羌人士兵就被人从外面丢了进来,众人随即也跟着都站了起来。
只见一双皓肤如玉的纤手推开帐门,一个年约十八的少女出现在营帐门前。对方那如透明一般的乌黑头发梳着流云装,她有着白白净净的脸庞,柔柔细细的肌肤。双眉修长如画,双眸闪烁如星。小小的鼻梁下有张小小的嘴,嘴唇薄薄的,嘴角此时微微向上弯。她扫视了一圈,看向雅丹丞相的方向道。
“雅丹丞相应该是收了对方不少好处吧,看你一副油光满面的样子。”
女子身着一袭红袍,衬得赛雪的肌肤更加几分动人,众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去,连羌王彻里吉也立刻起身相迎。此女子一看就知道在西羌地位不低,正是目前这个部落的最强佣兵。
谈话间,女子已经来到了营帐中间,此时雅达丞相则气得满脸通红,怒道。“你说什么?一个小小佣兵说话还那么呛!”
“本来你们的死活与我何干?不过是基于佣兵的职业道德,我是来提醒你们一下。”女子顿了顿,扫视了一圈才继续道:“当人家马前卒是很惨的,等到你实力衰弱后,对方随时会倒过来扫掉你。”一边说一边还做了一个捏死一只蚂蚁很简单的动作。
彻里吉听完后也不怒,他自然明白女子的意思,但是这几年他们和治无戴或姚柯回的战争,如果不是靠大魏的力量,实在很难取胜。如果现在拒绝出兵,以后万一大魏拒绝援助,他们也一样没有好日子过。
女子看众人都没什么反应,不禁翻了个白眼。“既然你还是不愿意面对现实,我也懒得说下去。”
越吉听出来女子的意思是不想战,随即对着众人出言道:“我看这女人是因为自己体内的汉人血才不想和汉人交锋吧?”说完还哈哈大笑,接着转身看向女子出言质问。“听说你是和汉人混血的杂种,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呢?”
女子一听满脸涨得通红,绕过彻里吉冲到越吉跟前,抬起一脚踏在越吉桌上。“老娘连那老头的脸都没见过,从出生就在这喝狼血,在马背上讨生活。”
女子似乎有不堪的往事,被越吉提到汉人两个字,不禁十分愤怒,对众人接着扫视了一圈。她曾经发过誓,只要有人敢嘲笑她的血统,她就会要对方付出代价。她最后目不转睛的盯着越吉,虽然是个大美人,却让越吉心中一阵发麻。
越吉感觉到对方竟然真发火了,也没了刚刚的气焰,连忙道歉了一句。因为他知道这个女人虽然漂亮,但是心狠手辣,据说为了利益连自己的人都不放过,暂时还是不要惹她的好。
由于离的很近,越吉看见女子胸前挂着的项链上竟然刻着一个小小的“阜”字,而且从三年前自己见过她第一次开始这条项链就从来没离开过。像她这样的狠角色竟然一直带着一条项链不离身,不知道这对她有何意义,“阜”代表着什么呢?
彻里吉看女子一直怒视着越吉的眼神,连忙道。
“别再吵了,每天吵来吵去,难怪我们只能听汉人的摆布。要是可以,本王何尝不想学轲比能?就是打不过才只好听话啊?”
众人都沉默不语,女子也避开了越吉。彻里也不管众人答应不答应,立即下令以越吉为统帅,雅丹为参谋,佣兵杨兰为先锋。率军即可向诸葛亮后方进击。
听到彻里吉的安排,越吉心里有点不高兴,竟然用这个不可靠的佣兵做先锋,难道自己部族没人了吗。但是想归想,却还是不敢得罪眼前这个叫杨兰的女人。
杨兰今年刚十八岁,三年前母亲病重,自己本来准备和她一起去雍凉寻找那个没见过面的父亲,不巧正好碰上了战乱。她和母亲都被卷入其中,也是那时候母亲彻底离开了自己。当时若不是因为一个少年小将相救,自己可能已经身死乱军中。但自从那次以后,杨兰似乎变了一个人,变的气力惊人,短短三年,她回到西羌竟然在羌人营地打遍无敌手。关于自己的身世,杨兰一直不想提起,据说自己的母亲与一位汉人和好,两人相爱,母亲有了自己以后,男人便离开了,说好的一定会回来接她们,可是直到母亲临终前,那个男人也从来没出现过,因此杨兰发誓,等她找到那个男人,一定好好教训他。她脖子上的项链是母亲临终给她的,说是能够找到她父亲的唯一信物,让她务必保管好。
杨兰并不贪生怕死,但是她想完成母亲的遗愿,想知道是谁害的自己的母亲被人瞧不起,那么惨,因此已经暗暗下了决心,打完这场战,自己就离开这里,浪迹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