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他所说,《卧虎藏龙》对于自己而言,无论从人生还是创作角度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有人说正是因为这样一部电影,才让中国电影在世界上有了发言权,让无数的华人为之骄傲和感动。然而,究竟要具备什么素质的人,才能为奥斯卡的小金人所垂青?
在叶锦添纯粹的艺术中,更让人觉察出现实与理想的挣扎,但他的成功,正是缘于他恰恰在这两者间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天平。在影片《卧虎藏龙》中,当发现李安抗拒在影片中注入太多的风格化时,叶锦添对于艺术的把玩就到了一个高度,他恰当地调整了创作思路,将不同于西方的古典中国画意境融入其中,用现代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氛围营造的观念来潜移默化地影响李安。最终《卧虎藏龙》也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外国影片等荣誉,难怪李安会成为叶锦添生命中难得的知己。
傲立精英文化的尖端,寻求艺术的共鸣
叶锦添的服装作品不仅面貌丰富,而且横跨各种艺术形式,包括电影、舞蹈歌剧、戏剧、戏曲、传统乐舞、音乐剧场等。而他的创造灵感,到底从何而来?
答案很简单,他是个爱书之人。
叶锦添的书架足以让每一个爱书的人又羡又妒。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早至远古神话,近到当代艺术,种类涵盖诗歌小说、建筑戏曲……他酷爱漫画,常会从漫画中获得很多灵感,但同时他也是新东方美学的诠释者,其艺术始终离不开古色古香的东方韵味,谈起戏曲来头头是道。有一段时间,他悉心研究戏曲,从京剧上溯至昆曲,查阅戏曲源流。为工作需要,他还特别收藏题材偏门的书,"事实上某些领域内的专业书籍,在我的工作中也用得到。例如做船的书,拍《赤壁》时要做船,我们要计算浮力,研究船怎么压在水面上,这牵扯到整个设计的可能性,需要很多专业知识。"
喜欢刨根问底,是叶锦添为人处世的一大特色。为此他买了许多百科全书类型的书,包罗天文地理。他甚至专门到日本去寻找有关城堡设计的书,研究攻守双方的战斗、城堡每个地方的功能。
从艺术的道路一路走来,叶锦添也从读书人变成一个著作颇丰的作者,从《繁花》、《流白》到《神思陌路》,他笑言自己与书是"共生关系":"很多人看书是为了丰富自己写作的天空,我不是,我看什么有感觉都会去做。"他看文字,便制造文字;他看技术,便制造技术;他看影像,便制造影像;他读书,自己也写书。
2009年6月,叶锦添在刚刚出版的《神思陌路--叶锦添的创意美学》中,提出了"告别文字、图像胜出"的图像时代宣言,未来世界里,"图像"才是全球共通的语言。另一方面,他也在回忆中细数成名前的心路历程,"比如孤独、被忽略的童年,文化失根的香港,欧洲流浪,为了创作来到台湾,曾经三餐不继、住在木板隔间出租公寓里,但我始终不变的是,坚持高度、坚持视野,最后终于走出贫乏。"
真正的艺术,当然不会被轻易埋没。2006年,叶锦添在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夜宴》担任艺术指导、服装造型设计;2008年,他又在吴宇森的电影《赤壁》担任美术指导、服装造型设计。《赤壁》之后,正好赶在下一部电影前有4个月的空档期,于是接手新版《红楼梦》。
醉心艺术,但叶锦添的日子并不宁静。多年来,从《大明宫词》、《橘子红了》、《射雕英雄传》、《无极》、《夜宴》、《赤壁》,到如今的新版《红楼梦》,叶锦添的服装造型一直饱受争议。对此,处于争议旋涡中心的叶锦添很坦然:"我一直在强调,不论谁设计新版《红楼梦》,不管设计成什么样,都会被批评。真正的艺术应该是单纯的、纯粹的。我处于精英文化的尖端,为了满足那些每天看很多世界艺术品的人,必须走得更快。艺术是整体的,现在只是一个过渡期,我相信,观众一定会喜欢我们耗费了大量心血做出来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