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猴年,翻开一本万年农历书,读着读着我的面前出现了这样的几组难忘和动人心魄的镜头:寂静的山林中,燃起一堆堆篝火。在铿锵的砍伐声中,传来声嘶力竭的呼喊和号子声;在野藤枝蔓杂草之间,人和猿猴进行着它们单纯而古老的游戏。
高峻跌宕的岩石丛中,一泓清清的山泉边,空中荡起一串身影,朴实、稚嫩的猴群在树下悬起,它们水中捞月,用朴拙和认真形成了千百年古老的神话。
猴群,多么可爱的猴群。但是当我的目光停留在1944、1956、1968等几个猴年时,我的心中忍不住产生一阵痛楚。
1944年,抗日战争已进行了7年,日寇的铁蹄已将大半个中国践踏,整个华北、东北几乎全部沦陷,战火纷飞,民不聊生。这一年出生的属猴人,该是多么凄凉和悲惨。
1956年,新中国的礼炮将一片璀璨绽放于神州大地上空,这时出生的属猴人应该是幸福的。然而,就在这一年的秋天,一场空前的政治运动在中国知识分子中迅速掀起。第二年,中国的知识界、科技界因为反右的扩大化,多少优秀人才被剥夺了做人的权利,多少为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丰功伟绩的人陷入囹圄。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降临在中国的大地上。
1968年,“文革”的动乱进入白热化时期,武斗、串联、罢课、停产。这时候出生的属猴人,穿衣需要布票,吃饭需要粮票,连吃一点菜也需要菜票。
他们一出生就面临着不幸,经受着非人的折磨。
这就是很多属猴人走过的路。然而苦难、打击何止这些,在上山下乡的风潮中,大批属猴的学生走进农村,走向深山老林,走向黄土高坡,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极为困苦的条件下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这些磨难,这些经历,在知青们的身上折射出整个这一代属猴人的苦衷和共性。在这一代属猴人中,哪一个身上没有伤痕,哪一个的心灵没有创伤,哪一个脚下没有弯曲的路,哪一个家庭没遭厄运。
然而磨难归磨难,打击归打击,一代代的属猴人毕竟刚毅地走过来了,毕竟坚强地挺过来了。有人做过调查,共和国的元帅贺龙是属猴的,大将许光达、上将王震是属猴的,北伐名将叶挺、著名作家茅盾、著名画家刘海粟、爱国民主人士张澜都是属猴的。
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一代属猴人中,有不少“猴子”抓住机遇,知难而进,奋力拼搏。他们中不乏高官、富豪、知识精英、知名人士,他们中许多人已成为当今社会及各个领域的带头人。
今夜,我翻了一下有关的书,又获知了许多关于猴的知识。猴,是精灵,是天地间聪明、智慧的化身。在中国古代第一部词典《尔雅》中,记录了各种猿猴的体貌特征、生活习性。战国时期有人写了《山海经》,全书约3万字,叙述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宗教、医药等。这部书中也详细地记载了猿猴和猩猩。在南北朝,对猿猴的描写就更加生动。据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载,东晋的大将军桓温泛舟过长江三峡,部下有人曾在岸上捉到一只幼猴,母猴沿着岸边啼叫号哭,跟着跑了百余里路还不离开,后又奋不顾身从崖间跳入船上,气绝而亡。众人剖开母猴之腹,只见其肠已因哀痛裂成一寸一寸的小段。桓温听说后非常气愤,立即命令黜免了那位捕捉小猴的部下。这就是“柔肠寸断”的故事。
到了汉代,文字学家许慎对猴又进一步研究,他在《说文解字》中说:“夔,贪兽也,一曰母猴,似人。”这种母猴就是猕猴,或者沐猴。
由于猴具有人的灵敏,具有和人极为相似的外形,所以,在古代的学者、文学家的笔下,它们是苍茫大地之间秀雅、灵巧、聪慧的代称。在西藏的布达拉宫中,有一幅《人类起源图》,生动地描述了猕猴生育人类的故事:远古的时候,喜马拉雅山地区洪水泛滥,大地一片狼藉,到处混混沌沌的,没有谁来治理。突然有一天,一位天神登上了喜马拉雅山,大呼一声,举起神斧,一下子将高山劈开。洪水呼啦啦地汹涌而下,一泻千里,大地出现了一大片草地、平原和高原。洪水退去后,这位劈山的天神,变成了一只猕猴。据说,它就是观世音菩萨转世而来的。
有一首彝族的民族长诗,讲述了猴子为万物之灵,是世间一切生灵的始祖。这首诗是这样写的:树林阴森,淌着清凉水。层层的岩石,都有猴子住。
有红猴,有黑猴,爬在大树上,拿着树枝摇。
一天学一样,猴子变成人,树叶做衣衫,树果当饭吃。
《述异志》中记载,猿五百岁化为,千岁化为老人。《吴城春秋》中记载说,岷山有一只白猿,化成老翁,手握八寸玉牌,精通历法和阴阳之术,能够预卜吉凶。他自告奋勇与人比剑,剑术十分了得。《补江总白猿传》说,白猿力大无比,而且聪明好动,来去无踪,能够知晓过去未来之事,还能够读懂先秦、秦汉时期竹简上的远古文字。所以,自古以来猴不但是聪明、智慧的化身,更是文学家、诗人、少数民族进行文字创作的主要素材。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在十六行生肖诗中是这样写猴的:踏翻菜园底用羊,从他春雷吼枯肠。
击钟烹鼎莫渠爱,小笔自许猴葵香。
南宋理学家朱熹在一首诗中是这样写猴的:平种猴桃垂架绿,养得鹍鸡鸣角角。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秋浦歌》一诗中生动地描写了水边的白猿: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几,饮弄水中月。
明代诗人刘续借“五猴”与“五侯”的谐音写过这样两句猴年祝吉的名诗:残雪未消双凤阙,春风先入五侯家。
毛泽东主席在《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一诗中对猴的精彩描写是: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由于猴子具备了很多特点,千万年来形成了很多妙趣横生的关于猴的成语,如“心猿意马”、“沐猴而冠”、“猿猴取月”、“猿鹤虫沙”、“朝三暮四”、“马上封猴”,出现了《猴子捞月》、《猴子捡豆》、《猴子点灯》、《猴子掰包谷》、《猢狲入布袋》、《猴子办案》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也出现了大量的歇后语,如“猴子上树———爬得快”、“猴子裁花———放放挪挪”、“猴子投胎———手脚不闲”、“猴子看书———假充斯文”、“猴子吃辣椒———红眼睛”、“猴子捞月亮———一场空”、“猴捧仙桃———长命百岁”,等等。
自古到今,对于猴子的描述最成功的当属吴承恩《西游记》中描写的孙悟空了。鲁迅说过,孙悟空的原型是淮河水神无支祁;胡适说,孙悟空的形象是从印度古代史诗中的神猴哈努曼演化而来的;日本学者中野美代子教授说,印度古代史诗中的神猴哈努曼形象,随着婆罗门教传入福建沿海一带,形成了许多猿猴精怪的传说,这些传说与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故事相结合,就诞生了《西游记》。这就是关于猴的传说,让一代一代属猴人感到自豪的故事。
岁月的长河滚滚向东流去,一路烟波,如泣如梦,一声声轰鸣记载着人们多少不堪回首的往事,一束束浪花蕴藏着人们心灵深处的酸甜苦辣。在露珠闪烁、曙光熹微的清晨,传来一阵阵老者蹒跚的脚步声,他们仿佛诉说着属猴人饱含沧桑的历程。寒林暮鸦、繁星斗空的夜晚,一轮钩月倾泻出温馨如银的光芒,静悄悄地抚平属猴人的累累伤痕。已进入40岁、50岁的属猴人毅然弹去苦涩的泪水,拂去身躯上的疲惫,饱含对幸福美好的憧憬,扶老牵幼,走向人生的一程又一程。
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这一代属猴者身上,有我们祖先赋予的智慧灵气,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极强的生存能力。面对猴年,面对坎坷的人生,属猴人是沉溺于痛苦和揪心的磨难中,还是面对现实,拿出属猴人特有的果断和毅力。如果只是向人们展示留下的遍体伤痕,拖着残疾的身体乞求人们的怜悯,那么他们只能更快地被时代被激流所淘汰。一位哲人说过:很多成功的门,其实是虚掩着的,只要勇敢地去叩门,大胆地走进去,呈现在眼前的,很可能就是一个崭新的天地。所以,属猴的朋友们必须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献身今天的改革开放事业。虽然属猴人有了磨难的记忆,有了创伤的疤痕,但这也是铺垫人生、积累人生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不然,为什么石头下面的种子力量最大,雷电击后的树木发的芽最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