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羊皮卷
4282800000031

第31章 勇气与力量的重要性(2)

在上个世纪,英国人把印度作为展示自身力量的宽广舞台。在印度的立法和战争中,从克里夫到哈夫洛克和克莱德,有一长串令人尊敬的名字,如韦尔斯利、梅特卡夫、奥特伦、爱德华和劳伦斯。而另一个伟大而又声名狼藉的名字是沃伦·黑斯廷斯,他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永不疲倦的超人精力。他的祖上在历史上是名门望族,但在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这个家族的忠心并没得到相应的回报,相反却从此开始衰落。这个家庭曾经数百年间在德勒斯福德做庄园主,但是最后连这里的房产也被他人夺走。沃伦·黑斯廷斯的祖父是在德勒斯福德居住的黑斯廷斯家族的最后一代,他推荐他的第二个儿子去当教区牧师。多年之后,就在他祖父的这座宅子里,沃伦·黑斯廷斯呱呱坠地。在庄园的学校里,他和农民的孩子们坐在同一条凳子上读书学习;在他先人们曾经拥有的田间嬉戏玩闹。祖先们忠诚和勇敢的性格特征开始在这个孩子的头脑里萌芽。他幼小的心灵蠢蠢欲动,开始构思他的雄心壮志。据说一个夏天,不满7岁的黑斯廷斯在庄园旁的一条河流的岸边上躺着,暗自发誓一定要收回这一份祖业。那时这只是一个小孩的天真幻想。然而,他却让这一曾经的幻想变成了现实。梦想开启了他的激情,深深扎根于他生活的每一个缝隙之中。从孩童到成人,他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去追求他的梦想,这或许是他鲜明的特征。后来这个孤儿成为那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重新找回了家族的往日风光,并赎回了祖上的地产,恢复了庄园宅第。历史学家麦考这样来评价他:“在热带阳光的照耀之下,他统治着5000万亚洲人。他非常关心战争、金融和立法等问题,同时仍然念念不忘德勒斯福德。他数年的政治生涯使得他毁誉掺半,他的时善时恶令人捉摸不定。最后他告别政坛,回到德勒斯福德过着隐居的生活,直至终老。”

此外,曾在印度执政的人当中还有查尔斯·纳皮尔爵士,他有着超人的胆识和非凡的意志。在谈及一次战斗时他说:“那些困难不过让我的脚在泥里陷得更深一点罢了。”他所指挥的米亚利战役是战争史上的壮举之一。当时他的军队只有2000人,其中有400个欧洲人,然而敌军多达35000人,而且装备精良,是一支比罗基人劲旅。但是在他指挥下的士兵显得极其勇敢,甚至有些鲁莽。纳皮尔有充分的自信,他带领部队冲进比罗基军队中,抢占了一座高堤并将之作为战斗堡垒。这场残酷激烈的战斗持续了3个小时。在纳皮尔的鼓励下,每个将士都奋勇杀敌,表现得异常英勇顽强。虽然罗基人以20比1的人数占据绝对优势,但却出人意料地被打得溃不成军,节节败退,四下奔逃。纳皮尔能赢得这场战争,正是源于这种英勇无畏的气概、坚忍不拔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其实,任何一场战争都是如此。比赛中往往是一方起步领先就能赢得整个比赛,而这一步正显现了力量的强弱。战争中往往是多了一次行军就能大获全胜,或往往是将拼杀的勇气和毅力多坚持了5分钟就赢得了整个战斗。尽管你的力量看起来不如对方,但只要你多一点坚持、多凝聚一些力量,你就有可能和对方打个平手,甚至战胜对方。斯巴达的父亲曾对抱怨手中的剑太短的儿子说:“往前一步,你的剑不就长了一尺了吗?”

纳皮尔以身先士卒、坚韧英勇的精神激励士气,这一方法无比正确。在军队中,他非常努力地工作,和任何级别的军队成员一样。他曾说:“和其他人平等的担当才是领导的最伟大的艺术。作为一名军队将领,如果他不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那就很难取得胜利。困难越多,就越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形势越严峻,就越要显示出更大的勇气,直到这一问题全部被解决。”一位曾在卡奇山战役中跟随纳皮尔的年轻军官曾这样说:“当我看到这位老人还马不停蹄地纵横驰骋时,我想我自己还是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怎么能就此荒废光阴呢?如果他一声令下,就算是钻进有炮弹的加农炮的炮口,我也绝不犹豫。”这句话后来传到了纳皮尔那里,他说,这是对他辛勤劳动的最好回报,为此他感到非常欣慰。还有一个关于纳皮尔和印度魔术师的故事,生动地刻画出他性格中软弱的一面,但同时也展现出他的淳朴和诚实。印度战争后的一天,有一位著名的印度魔术师来到纳皮尔的营地,为他和他的家人以及全体官兵表演节目。其中有一个节目是这样的:魔术师在他助手的手上放了一枝树枝,然后手拿宝剑,一剑劈下,将树枝或柠檬一分为二,而他的助手毫发未伤。纳皮尔以为这是魔术师和助手相互串通以欺骗观众。虽然在苏格兰诗人和小说家司各托的传奇作品《法宝》中也有过这样的描述,但纳皮尔还是认为,手掌上的物体太小,绝对不可能一剑下去将物体劈开而不伤及手掌。为了弄个清楚,纳皮尔伸出右手,要求用自己的手亲自验证。魔术师仔细打量过他的手后,说他不合适做这个实验。纳皮尔大声说道:“我认为我已经揭穿了你们。”魔术师说:“别急,让我看看你的左手。”纳皮尔伸出了他的左手,魔术师看了看,然后坚定地说:“你的手别动,我来让你表演这个节目。”“为什么不能用右手而只能用左手呢?”“因为你的右手是凹进去的,手心悬空,这样大拇指就有被砍掉的危险,而你的左手手心凸出来一些,这样危险就稍小一点。”纳皮尔感到心惊胆战,他说:“我被吓住了。这回我知道这位剑术高超的魔术师表演的是千真万确的节目了。假如我没有当着部下指责这位剑客,激起他拿我开刀的话,我会诚挚地向他致歉,以结束这次会面。可是我已经开口了,无奈之下,我只好把树枝放在手上,然后稳稳的伸出手臂。魔术师将心情作了一下调整,然后举起剑迅速劈下,树枝被斩为两段。我感觉到手上的剑锋就像一根冰凉的丝线从手心轻轻滑过,这才知道,在米亚利被我们打败的那些印度剑客们竟是如此地英勇。”

在印度最近发生了可怕的斗争,这比以往历史上任何事件都更清楚地表明了这个民族的性格特征——意志坚强和自力更生。虽然英国的官僚主义常常会因为愚蠢而铸成大错,但印度人民总是以一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去开辟自我民族的解放之路。1857年5月,印度的人民起义犹如一声惊雷,瞬间爆发,这时候的英国驻军已被限制到了非常少的数量,且散布全国各地,力量很不集中,其中大部分的分队都驻扎在边远的军营。孟加拉人民也展开了一系列反政府的斗争,他们纷纷离开家园,奔向印度的德里。印度各省市接二连三地发生暴动和叛乱,呼喊声从东到西,连绵不绝。所有的英国军队都被包围、受攻击,毫无抵抗能力,几乎无路可走。此刻的英国人已经一败涂地。以前就有人曾说过:“这些英国人从没意识到他们什么时候会被打败。”这个时候按道理来说,他们肯定要接受失败的命运了。当暴动问题还未解决的时候,英国王子霍尔卡曾请教一位占星学家。这位星相家回答说:“只要还有一个印度人活着,他就会继续奋战并夺回属地。”

在英国人境遇极度恶劣的时刻,即使在卢克罗这样的地方,少数在城市和郊区的英国士兵、平民百姓和妇女也被印度武装所包围。但他们从来不曾说过一句绝望的话,也从来没有想到过就此放弃。数月以来他们与军队的联系已被切断,不知道印军是已经被打败还是仍在顽强抵抗,不过对英国军民英勇顽强的毅力和勇于牺牲的爱国精神他们没有丝毫怀疑。他们清楚,只要在印度的英国人团结一心,那么他们就不可能被轻易打败。他们没有其他想法,一心只想摆脱困难的处境并取得最终的胜利。如果形势不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或者更加恶化,他们将会以身殉职。在这里有必要提及哈夫洛克、英格里斯、尼尔和奥传等人,这些人为我们树立了真正的英雄典范。他们每个人都具有骑士的精神,信徒的虔诚和殉道者的决心。蒙塔伦伯特曾经这样评价他们:“他们是人类的光荣。”但是,这场可怕的战争证明了几乎所有人都是同样伟大的,包括妇女,平民和士兵,甚至从将军到各种军阶的个人和号兵。这些人都是一些极为普通的人,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在家里、街道上、车间里、田间地头和俱乐部所遇到的普通人一样。然而当灾难来临时,所有人都涌现出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力量,每一个人都成为英雄。蒙塔伦伯特说:“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害怕而退缩,不管是军队还是平民,不管是青年人还是老年人,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兵,所有人都在顽强抵抗,拼死战斗。面对死亡他们镇定自若,英勇地奉献自己的生命。此情此景之中,公共教育的极大价值才焕发出夺目的光辉。正是公共教育使英国人从小就懂得力量和自由的重要性,他们团结同胞,抵抗外辱,顽强勇敢,无惧无畏,通过自身的努力把自己从艰难困苦中拯救出来。”

据说德里市被占领后,由于约翰·劳伦斯爵士的人格力量,印度被保存了下来。在印度西北各省,“劳伦斯”这个名字就意味着力量。他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充沛的工作热情和永不停止的勤奋。他的精神鼓舞着在他身边的每一个人。有人曾说,劳伦斯的人格力量相当于一支军队。或许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劳伦斯的弟弟亨利爵士。他组织起旁遮普的军队,在攻克德里的战斗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兄弟俩都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而这正是成为一名英雄所必需的的优秀品质。他们以无可挑剔的奉献精神和自信鼓舞了周围的人,他们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永远都给予人们强烈的影响力。总之,正如科尔·爱德华所说的那样:“他们在政治中透露出的诚实可信以及所总结出的经验,至今仍然是一笔宝贵财富,他们为年轻人树立了榜样。”在约翰·劳伦斯身边有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如蒙哥马利、尼科尔森、科顿和爱德华,和他一样,这些人都具有反应迅速、决策果断、精神高尚的品质。约翰·尼科尔森就是其中一位最杰出、最果敢、最高贵的人。国内的人这样评价他:“他就像一名学者,是一个非常靠得住的人。”路德·德尔豪斯也这样描述他的性格特征。凡是他所涉猎的领域,他都表现出杰出的才干,因为不论做什么,他都会全神贯注,全力以赴。有一群关系要好的骗子因为做了坏事而遭到尼科尔森的惩罚,但是他们对尼科尔森仍然十分尊敬,十分崇拜。至于他充沛的精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是有很好的例子可以证明的。一次,他马不停蹄地奔波了20个小时,但为了追赶军队中的第55个叛变的印度士兵,他又继续跑了70多英里。当敌军占领德里城的时候,在旁遮普人极度佩服和信任的目光中,劳伦斯和蒙哥马利竭尽全力维持好自己辖区的秩序并召集所有的力量,包括欧洲军队和印度的锡克教头,对德里发起全面猛攻。当尼科尔森的部队向德里强制行军时,他在给指挥部的信中写道:“要在德里城前紧紧牵制住叛乱者。”后来,一个坚定跟随尼科尔森的锡克教徒在他墓前痛哭流涕,并且说:“那时,数里之外就能清晰地听到军队的马蹄声,只要有一个印度人还活着,他就会继续战斗并夺回属地。”

在与20万敌军对峙了长达6个月之后,英勇的英格里斯指挥军队对勒克瑙展开围攻,英军伤亡人数非常少,仅有32人,不到一个团的兵力。尽管这一战斗非常引人注目,但是在这场大战中,最辉煌的战果还是对德里的猛烈围攻。在德里,虽然从表面看起来英国人是围攻者,但实际上他们是真正的被包围者。这些英国军队驻扎在开阔的地带,人数少得可怜,包括欧洲兵总数不超过3700人,而且每天都要遭受叛军的攻打。有一次,叛军的人数甚至多达75000人。这些叛军曾经在英国军官的指挥下进行过欧式训练,他们还有源源不断的军需品供给,而英国军队只能在城下忍受着炎炎烈日的煎熬。死亡、伤残和疾病都没有使他们忘记自己的目标。敌人曾以压倒优势的人数向他们发起过30次的进攻,但每次都被他们赶回了自己的防御工事。哈德逊上校是那场战斗中的勇士之一,他曾说:“恕我大胆断言,如果世界上有哪个民族也妄想这么做的话,他们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或者很难成功的。”面对极为艰难的处境,那些勇士们毫不退缩。他们以崇高坚韧的力量坚持着,战斗着,直到冲过了“逼近死亡的突破口”,直到大不列颠的旗帜又在德里的城墙上高高飘扬,他们才稍作喘息。在那儿所有的人,包括将军、大小将领和士兵,都是伟大的。无论是家庭贫寒而习惯了吃苦耐劳的士兵,还是家庭富贵而于养尊处优中长大的年轻军官,在那场异常残酷的考验中他们表现出了同等的英勇。英国军队的强大力量与顽强精神,以及训练有素和纪律严明,在此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分体现,同样,这也体现了英国人的伟大。为了书写这一历史篇章,人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是,如果那些战争的幸存者和和后继者能从教训中得到收获和启发,那么这种代价再大也是值得的。

不过,印度以及东方的各族人民在战争中也展示出了力量和勇气,比起英国人来并毫不逊色,而且在其他方面,他们比英国人表现出更多对和平的爱好和更多的仁慈。那些征战沙场的剑客们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心中,而那些传播真理的英雄们也不会被人们所遗忘。有一大批杰出的传教士,从泽维尔到马蒂和威廉斯,他们以一种忘我奉献的精神辛勤地工作着。他们绝不是为了在世间留下美名,而是为了挽救自己种族的堕落灵魂。他们凭着巨大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克服种种艰难困苦以及无数次死亡的考验,义无反顾地向着快乐、光荣乃至殉葬的道路前进。弗兰西斯·泽维尔是他们中间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他出身名门,欢乐、权力和荣誉本来应该唾手可得,但是他用生命向世人证明了还有比等级、地位更远大的目标,还有比聚敛财富更高尚的志向和抱负。泽维尔在行为礼节和品德情操方面是一个真正的绅士,他勇敢、可敬而又乐善好施,他喜欢领导而又颇具领导才能,他喜欢去说服而又颇具感召力,他是一个富有耐心、意志坚定而又精力充沛的人。21岁时,他在巴黎大学教授哲学。在那里,他与罗约拉成为了亲密的朋友和同事。不久,他带领一小群新入教的教徒第一次到罗马去朝拜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