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羊皮卷
4282800000005

第5章 致富的奥秘(1)

真正伟大的人都看似平凡普通、毫不起眼,但是却深明常理。

这里有一个最好的例证,它是一个大家都听说过的真实的故事。纽约有一个穷孩子,名叫斯图亚特,他刚开始闯荡的时候手头只有1美元50美分。可是做第一笔生意,他就赔上了全部身家的二分之一——87.5美分。这个男孩子还算是幸运,因为初次冒险就经受了失败的教训。他说:“以后我再也不会在生意上冒险了!”他也确实再没有去冒第二次险。究竟那87.5美分是如何损失的呢?可能大家都知道其中的缘由——他买了一些针线和纽扣,可是这些东西根本没人需要,所以一直滞销,钱也就这样亏进去了。过后他告诉自己:“我再也不会像这样损失一分钱。”然后他挨家挨户地登门拜访,去了解人们需要些什么,调查清楚之后,他用仅剩的62.5美分来满足这些需要。不管做什么——你是做生意,或是在公司任职,或是打理家务,简言之,生活中的所有事,都应当研究研究人们的需求,这就是一个人成功的秘诀。因为只有在对人们的需求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你才能将自己完全投入到最需要你的地方。此后,斯图亚特赚了4000万美元,他所依据的也正是这种原则。他的后继者——沃纳梅克先生将他的伟大事业继续向前推进,对斯图亚特在纽约创建的商店进行打理。他的财富源于一个重要的教训,也就是必须把自己的资金投入到人们需要的东西里。推销员们,你们什么时候能从这个教训里得到启示?制造商们,你们什么时候能明白成功的第一要务是必须要先了解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呢?所有的人,所有的基督徒,无论你是制造商,商人,还是工人,都应该努力满足人们的需要。这条原则对全人类都适用,它就像《圣经》本身一样深刻。

另外一个明证是关于约翰·雅克·阿斯特,这个纽约阿斯特家族财富的创始人的。他年轻的时候一无所有,靠借钱才买了张船票渡过太平洋到达纽约,之后秉持一条原则,创造了阿斯特家族的奇迹。可能今晚在场的某个小伙子会说:“但是,他们是在纽约致富的,换作是费城,就做不到!”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读过里斯的一本书?这本书里面详细记载了1889年107位纽约巨富的数据资料。读过这些记录,你就会发现,他们当中在纽约发家的只有七位。这107位富翁当时拥有价值千万美元的房地产,而其中67位是在人口数不足3500人的小镇上发家的。如果有机会看看固定资产表,你就会发现,现在美国最富有的人,都终生居住在只有3500个住户的小城。你是谁,住在哪里,这些根本就不重要。如果在费城你不能发财致富的话,那么在纽约同样也是痴心妄想。

约翰·雅克·阿斯特的故事就可以证明这一点,无论是在什么地方,他都能成功。

他曾经接手了一家女帽专卖店,这家店严重亏损,原先的店主哀叹自己生不逢时,走了霉运。但阿斯特却不这样想,他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一个人来到公园,找了张树阴下的长椅,然后坐在那观察。他注意到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一位昂首挺胸的女士身上。当这位女士从他面前优雅大方地经过时,阿斯特对她的帽子研究起来,并靠自己的眼力,默默记下帽子的形状,花边的颜色和羽毛上的装饰物。接着他回到商店,对手下的店员说:“你们赶紧根据我的描述做一顶帽子,摆在橱窗那,因为我已发现有位女士中意这种式样的帽子。”然后,他又回到刚才的老位置,坐在那张长椅上,继续观察来来往往的女士们。根据观察的结果,吩咐店员们做出了一顶顶别致新颖的女帽。没过多久,他的商店就吸引了不少顾客。这家商店也就是纽约最兴盛的女帽和女服专卖店的前身。阿斯特用他的行动向世人证明了这样一条原则:成功在于不懈努力,在于迎合市场需求,在于预知未来潮流!

如果我走到听众当中,问你们:“在一个工业已相当发达的城市,还有没有机会在制造业上发财?”“有的,”可能有年轻人会这样回答,“如果有某个托拉斯的大力支持,或者有两、三百万美元的创业资金,你就有机会在这发财。”年轻人,托拉斯已在打击“大企业”的重击之下分崩离析了,这段史实证明,现今发展小企业,正赶上绝佳时机。即使你身无分文,照样能在制造业中迅速发财,目前正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机会。

但是有人可能会有异议:“这样的事,根本就不可能办到,没有本钱,还谈什么做生意呢?”对此我必须阐释清楚,因为我有责任让每一个年轻人明白这个道理,以使他们尽快按同一个计划来发展自己的事业。年轻人,你们要谨记,如果了解人们的需求,那么你所掌握的关于财富的知识比所有的资金都更重要。马萨诸塞州有个人失业了,穷困交加,却终日在家里懒散度日,直到有一天,妻子忍无可忍,把他撵出去找工作。他听从了妻子的劝告,离开家来到海湾,他坐在海岸边,无聊地把一块浸湿的木片削成了一个小人。当天晚上,因为这个小木人,孩子们竟然争吵不休,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他又削了一个。正当他削第二个小人的时候,一个邻居恰好到他家来了。邻居兴致勃勃地看了一会,对他说:

“为什么你不削一些玩具去售卖呢?肯定可以赚钱的。”

“真的吗?”他说,“可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玩具。”

“干嘛不去问问你的孩子应该做些什么呢?”

“那又有什么用呢?”这位木匠说,“我的孩子和人家的不一样。”

虽然这样说,他还是听从了邻居的建议。第二天一大早,女儿玛丽从楼上下来时,他问道:“玛丽,你想要什么样的玩具呢?”女儿告诉爸爸,她想要玩具床,玩具脸盆架,玩具马车,玩具小雨伞,还说了一大堆足以让他做一辈子的玩具名称。于是,靠着在家里向自己的孩子咨询,他获得了充分的灵感。因为没有钱买木材,他找来烧火用的劈柴,削出了一个个结实的,没有涂上色彩的玩具。许多年以后,这些玩具风靡世界各地。那个人最开始只是做玩具给自己的孩子,然后又照着这些式样,做出了更多的玩具,委托他家隔壁的鞋店代为售卖。开始的时候,他挣的钱不多,后来慢慢地,钱越赚越多。劳逊先生在他的《狂热金融》一书中写道,这个人曾经一度居于马萨诸塞州富豪之首。现今他的资产有1000万美元,而且三十四年来,他始终坚持靠同一条原则来获取财富——通过了解自己家的孩子喜欢什么来判断别人家的孩子喜欢什么;通过了解自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而洞悉别人的内心,在制造业上这是一条通过成功的康庄大道。“噢,”你们要问,“难道他什么资本也没有吗?”呵呵,有的,一把小刀,不过这把小刀还不知道是不是他自己花钱买的。

在康涅狄格州新不列颠,我曾经讲过这个故事,当时有一位女听众,是坐在第五排的,她回到家后,想取下衣领,可是领子上的纽扣却卡在扣眼里了。她一把拽出纽扣,气恼道:“我要发明更好的系衣领的东西。”她丈夫说:“今晚刚听了康威尔先生的演讲,可巧你就发现需要发明更好更方便的系衣领的东西了。这就是人类的需求,这就是伟大的财富。很好,你就发明一种新的纽扣吧,你肯定会发财的。”他嘲笑了妻子,实际上也是间接对我进行了嘲笑,这是我所经历的最让我伤心的事了,它就像午夜漆黑的乌云将我笼罩着。虽然这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一直在不辞辛劳地劝导大家,但收获仍然颇为微小。今天晚上虽然你们大家对我赞赏有加,但是如果说你们当中能有十分之一的人因为听了我的演讲而赚上百万元,我是深感怀疑的;不过这可不能怪我,而应该怪你们自己,我是很诚恳地说这话的。如果大家从不依照我的建议行事,那么我的话又有什么用呢?当刚才这位女士被丈夫嘲笑的时候,她就下定决心要发明更便利的衣领纽扣;当一个女人一旦下定决心做某事,她就真能办到,而且她默不作声地就开始动手做了。正是这位新英格兰的女人发明了现在到处可见的按扣。要想把衣服解开,扯开扣子就行了。后来,她又发明了好几种不同的纽扣,并且投入了更多的资金来进行推广,于是有一些规模很大的厂家闻讯后便与她合作。如今,每年夏天这个女人都跟她的丈夫一起乘坐自己的私人汽艇在海上旅行!只要她想要,她有足够的钱给他的丈夫买一个外国的公爵、伯爵或是其它类似的现今最尊贵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