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和预感
我们常常要比自己所感觉的要愚蠢得多。我们的聪明才智,常常会超乎自己的想象。不过,这一发现必须要有亲身感受,而且要经过很长时间以后才能得出。我们的大脑并非人体最聪明的器官。在人生的紧要关头,当我们要决定重要的步骤的时候,指导我们行为的不是理智的知识,而是一种来自内心的、几乎可以称之为直觉的冲动。倘若到后来,我们没有充分考虑“适于彼者未必适于己”的箴言,就用死板无情的正确理念,或是靠死记硬背记下来或是从他人那里得来的无济于事的抽象观念,或是我们开始遵循的一般规则,以及那些曾经指导他人的原则,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批评,那么,我们很可能要对不起自己。在最后,谁对谁错自会有分晓,只有那些有幸活到高龄的人才有能力公正地判断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预知感”能赋予某类神奇的平稳性和一致性于我们的生命,这是我们在清醒时心境不定所无法获有的。当我们处于知觉状态时,极易犯错或误入歧途。正是因为这种预知感,人们会觉得自己能在某一特别领域独有大成。自青年时期始,它就在内心有一种神秘的感觉,这正是他们的正途。他们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就好像一只蜜蜂在相似的直觉下建造蜂巢一样。葛拉西安将这一冲动称之为“明哲保身的大才能”。我们直觉地认定它可以拯救我们,如果没有它,我们就会无所适从。
抽象的原则
根据抽象原则来行事极为困难,多多练习,才有可能偶然成功几次。原则无法适合我们的特殊情况,这是时有发生的。可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存在某些内在的“具体原则”,它们就好比是流动在我们静脉中的血液的一部分。实际上,它们就相当于我们全部思想、感情和意愿的总和或结果。只有当我们对一生所采取的途径进行回顾时,才知道我们一直受这些内在原则的引导,它们就好似构成了一条看不见的线索,令我们不自觉地一直跟从。而在此之前,对于这些内在原则的抽象形式,我们通常是一无所知的。
顺境与逆境
时间会造成巨变,就其本质来说,万事万物都是稍纵即逝——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些可信的话。故而,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情况,你要对自己做出相反的设想:在顺境中,想到不幸之事;在情投意合时,想到对立;在天气晴好时,想到满天乌云;在热爱时,想到恨;在信任时,想到他人的背叛,对自己如此相信人家感到懊悔。同样地,如果自己身处逆境,也要保持开心时那种轻快感——这的确是处世智慧的不竭资源!所以,我们应该多多反思,避免自己轻易受骗。因为一般说来,我们应该能够对于年岁所带来的变化做出预想。
持久不息的“变”
如果我们能从个人经验领悟出一点,即世上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是在变动的,这也许是我们最不可或缺的知识。万事万物在当时当地,都可谓是必然的产物,因此能够具有充分的合理性。正是由于这一事实,就使得每年每月甚至每天的景况,都似乎有权力可以一直持续下去。不过我们明白,这是永远不可能的,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上,惟有“变”才是不变的真理。明智之人不但不会被表面的稳定所欺骗,而且还能够对变动所发生的路线加以预测。
人们一般总是抱着这样的看法,以为目前的处境会持久,所有事情都会如同过去一样在未来继续下去。他们会有这样的错误,是因为他们对所见事物的缘由不了解——这个缘由不同于它们所造成的后果,缘由是本身就已经含有未来变化的胚芽。人们只知道后果,他们信守那些后果的原因是基于一个假定:既然这类人们还无从了解的缘由足以导致后果,那也应该能够使得那些后果的现状得以维持。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错误。因为大家都被这种错误所引起的祸害而影响,所以还容易忍受;不过要是哲学家独自犯错的话,那对他来说将是加倍的不利。
时间与疾病
“时间”可谓是最厉害的高利贷剥削者,如果你要预先支付时间,你就得为此付出最昂贵的利息。打个比方,如果一棵树被施以未熟化的石灰以及人工热气,那它可能在几天之内就会长叶、开花和结果,可是之后那棵树就会枯萎而死。同样道理,年轻人可以滥用体力——也就几个星期而已——在他19岁就做出30岁时很容易做到的事,时间会将那笔他要求的款项借给他,可是他却必须用他往后岁月的精力,甚至得用他生命的一部分来支付昂贵的利息。
其实有些疾病是可以彻底康复的,但是必须让病痛自然痊愈。这样痊愈之后的疾病会彻底消失,不留一点痕迹。要是病人性情急躁,仍在病中就坚持自己已经完全痊愈,对于这种情形,“时间”同样也肯借贷,而病痛也会有所好转,但他却要为此付出大笔利息,也就是一辈子的体弱和慢性病。
谨防欠时间的债
战争时期或是动荡年代,我们可能急需现金,那么我们的房产或政府公债,往往就必须以正常价格的三分之一或更少而出售;而假使我们愿意再等一下的话,经过一定时间市场总是会恢复正常。可是我们强迫时间贷款,那么我们所遭受的损失就相当于所付出的利息。又或者是有人想去作长途旅行,需要现钱,其实本来再过一两年,他就能够从收入中存下足够的一笔钱,可是他等不了,于是他去借钱,或者把一部分本钱都取出来了——换句话说,他要时间将钱预先借给他。而他为此付出的利息是收支混乱,亏空增加,遭受了永远无法弥补的损失。这些就是时间在用高利贷盘剥我们,如果不能等待,就会成为它的牺牲者。想要更改时间的步伐,是最为浪费的做法。这样说,我们必须小心谨慎,不要让自己欠时间的债。
政界
在政界当中,私交、朋辈和各种关系都极为重要,其目的就是获得他们的帮助,并藉此向上步步爬升,然后才有到达梯子最顶端的可能。在这样的人生中,你在创业之初最好是一文不名;倘若有志者出身并不高贵,那他只要略有才干,赤贫对于他来说更是绝对有利。因为在一般的交际中,每个人都想证明自己有多优越,他们最乐意见到的就是别人不如自己,在政界尤为明显。这样,只有一无所有的人才会截然相信自己就是彻底地、完全地、绝对地在任何一方面都很卑下,觉得自己一无所长、毫无用处,如此才得以在政治圈中谋得一席之地。只有他会一直鞠躬,深深弯下他的腰身,如有需要还会不惜以脸贴地;只有他能够忍受一切,对所有事都置之一笑;只有他明白才干完全无用;只有他在说话或作文时,总是会用最响亮的语句将他的上司以及位高权重之人吹捧一番;只有他会将那些人胡乱写下的东西立刻就称之为杰作。因为惟有他懂得如何乞求,于是乎年纪轻轻就能成为熟悉那一套奥秘道理的大神棍,这一点歌德早有揭示:
对于下作和卑劣的行为,我们不必鄙夷;无论人们如何看待,世界就是这样运作。
玩牌
在任何国家,玩牌都被作为社会上的主要消遣,因其可以衡量社会的价值观,同时它也是思想破产的表象。因为人们思想贫乏,没有思想可以把玩,于是就玩牌,都想把对方的钱赢过来。太傻了!为了公平起见,我还是先谈一谈玩牌的好处吧。人们通过玩牌,可以学习世故,学会钻营,对于那些由机运决定而不可变更的情况(比如说刚拿到的一手牌)知道该怎样巧妙应付。这就需要尽力为之,必须要学会伪装自己,即使情况恶劣,仍然满脸堆笑。可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正因为如此,玩牌必定会使人玩物丧志,因为采取各种伎俩和计谋,去把别人口袋里的钱赢过来,就是它的整个目的。慢慢地,在牌桌学到的这些习惯,也会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深深扎根。在每天的事务中,人们逐渐将真实人生也看成是一副牌局,认为只要不超出法律的范围,就可以无所顾忌地运用优势。
俄国管号乐队
我们可以用完全由俄国管号组成的乐队所奏出的音乐来比喻一个普通的社会:每一支管号都只有一个音符,每一个音符在恰当的时候出现,这样就能奏出音乐。你能从单一管号所奏出的单调声音中,充分地看出大多数人是怎样的心理状态:我们的脑海似乎只能容纳那么一点思想,别的东西没有任何位置。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为什么人们会如此烦闷,会乐于社交,会喜欢在人群中走动——为什么人类会是群居的?人们会无法忍受独处,因为个人自身性格的单调性。“诚然,愚蠢是自己的重负。”让许多人聚在一起,我们才能得出一点结果——也就是由我们的单音管号所奏出的一些音乐。
神智清醒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很多机会可以辨认一般人和谨慎人士在性格上的差异。在对从事一件工作所涉及的可能危险进行估计之时,一般人只局限于探听这类事情过去已经发生的风险。而谨慎之人则不同,他们会往前看,其忧虑的事情可能每一件都不会发生,但也可能在两分钟之内就会发生。
每个人会有不同的作法当然是很自然的,因为要将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需要一些辨别力,至于察看那些已经发生的事,就只要神智清醒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