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铁与血
4284100000018

第18章 “三枪八路”

百团大战,最先是从井陉煤矿开始的。

山西是煤矿储存大省,1937年8月,全面侵华战争刚刚开始一个月,板垣征四郎率领第五师团就沿着太行八陉偷袭山西,进攻大同。晋绥军与日军激战,无法抵挡日军飞机坦克的强大攻势,晋北重镇大同失守。

大同失守后,日本人就开始疯狂掠夺中国的煤炭资源。

彭家集是当年为日军在大同煤矿挖煤的劳工。他出生在河南固始,日本人占领了固始后,就哄骗他们说,要修铁路,给工钱,他就和同村庄的18名少年报了名,“那时候,等在村子里就是死,没有吃的,不去就不能活命。”

报名后,日本人就把他们拉到了一千里外的大同,下井挖煤。不但不给工钱,而且不能吃饱,经常遭受毒打。

18名乡党都死在了矿井了,活着的只剩下了彭家集一个人。

在大同煤矿里,彭家集的工作是端着铁锨给推车里装煤,一铁锨煤有十几斤重,动作稍微慢一点,就遭到监工的鞭打,每天天没有亮就下矿井,出来的时候已经满天星星,躺在地上浑身疼痛,连一步也迈不动。

当年,大同煤矿的矿工成千上万,操着不同的口音,后来据资料记载,矿工们来源于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因为大同煤矿储量丰富,而大同本地的人难以满足日军贪婪的胃口。

彭家集至今还能记得,有一年年夏天,因为空气污染,环境恶劣,大同煤矿开始蔓延传染病,矿工身上长满黑黄色的脓包,正在干活的时候,就突然倒下去,再也站不起来。日军挖掘了一个大坑,就那些他们认为有病的,丧失了劳动能力的,统统推进了大坑里,然后浇上汽油烧死,哀嚎声通宵达旦。当年的报纸登载,仅一次烧死的劳工就有2000人。

20年后,大同农村战天斗地改造梯田,翻出了一具具白骨,这就是以后资料中所说的“万人坑”。日军在抗战时期,仅仅在大同煤矿,被残害致死的中国劳工就达到15万人。

在日军的眼中,中国人的生命不是生命,中国人是给他们创造财富的工具。日军的眼中只有能够带来巨额财富的,能够让战争机器运转的煤炭。普通的日本士兵是这样,日本的将领也是这样。

冈村宁次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据说在此地西面,隔着中条山脉的山西省东南部潞安高原一带有大煤田,储藏量在2000亿吨以上。山西省大同煤矿的缺点是离海远,但其储藏量极为丰富,而且和日本煤矿比,第一,绝对不进水,不需要排水设备,坑口是个简单的斜坡;第二,绝对不会发生瓦斯爆炸等事故;第三,煤层坚实,不需要坑木。

冈村宁次说大同煤矿的煤炭距离大海远,这是为了将煤炭走海路运往日本的。

日本人在山西各处疯狂挖掘,为了防止八路军偷袭,日军进行了防范措施。冈村宁次写道:在场地周围圈上大围墙、铁丝网等,并设置枪眼;在外围冲要设置据点,昼夜警卫;警卫队员一般数百人,其中大部分仍用华人,以当地退伍的日本兵为骨干。

这里所说的场地,就是煤矿。

日军占领下的煤矿惨无人道,每天都有大量的中国劳工残害致死。

这些苦难的劳工,每天都等待着八路军来解救。

八路军的“百团大战”,最初叫做破袭战,战役的重点是破坏日军的正太铁路(石家庄—太原)和同蒲铁路(大同—蒲州),本来,主战场在山西境内,然而百团大战的第一声枪响,却在井陉煤矿响起,井陉煤矿在河北。

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抗战八年来对日军发起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击作战。

当时,种种因素促使八路军不得不打这一仗。

南岳会议结束后,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日军的纲领是不再进行新的战略进攻,全力巩固已有的占领区。冈村宁次也在回忆录中说,此时日军的主要作战目标,是在后方发展壮大的八路军和****的游击队。日军不断给后方增兵,建立碉堡,扩大占领区,《彭德怀自述》中说:日军采用多面政策,除军事进攻,还有政治诱降、经济封锁、文化欺骗。日军推行所谓“治安强化”政策后,伪军、伪组织扩大,敌占区扩大,我抗日根据地愈见缩小,部队给养供应困难。日军又封锁与隔绝我各抗日根据地之联系,特别对晋东南实行其“囚笼政策”,使形势日趋严重。敌伪依靠据点到处抢掠,实行“三光”政策,人民受到了严重的摧残。

由于日军的力量增强,八路军的生活越来越困难,1939年八路军全盛期,建立了20个抗日根据地,仅仅山东根据地一处,就下辖96个县,人口1350万人。而在百团大战前夕,华北大片根据地被日军割裂蚕食,八路军手中的县城只剩下了太行山的平顺和晋西北的偏关。那时候,日伪军广泛渗入了八路军的根据地里,有时候一天都能遇到好几拨日伪军,八路军的生存随时遇到威胁和挑战。

这种情况打不打?当然要打!

当时的北方局书记杨尚昆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自从我们在华北各地建立根据地以后,日军就以我敌后根据地为“皇军之大敌”,认为“若不剿灭共产党则华北明朗无望”,因此不断地对各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为了割裂和缩小抗日根据地,他们竭力强化交通,所谓“东亚新秩序由交通出”。除了严密控制原有的铁道线外,在各根据地周围增修铁路、公路,并不断向根据地内延伸,在路侧还挖掘交通沟,修筑碉堡,宣称“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企图把各根据地装在他们的“囚笼” 中。这就是所谓“囚笼政策”。在反“扫荡”的斗争中,交通问题一直是斗争的焦点。

日军的“囚笼政策”给八路军制造了很大的麻烦,战斗一开始,日军沿着铁路和公路快速增兵,武器占有绝对劣势的八路军不得不退出战斗,看着到嘴边的肥肉让狗吃了,看着煮熟的鸭子飞走了,徒唤奈何。

外公曾经给我讲过这么一件事情,有一次,他们侦察到山西繁峙县的一座日军碉堡里只有二十个鬼子和伪军,就决定端掉这座碉堡。夜晚,一连八路军悄悄潜行到了碉堡外,准备攻击。碉堡里有一个给日伪军做饭的厨师,是繁峙当地人,这个厨师每隔几天就要出来买菜买肉,八路军的交通员做好了这名厨师的工作,让他做内应。外公说,如果没有内应,一连八路军手持手枪和步枪是绝对打不下日军的碉堡的,即使碉堡里只有日军一个班。

碉堡到底是什么样子?冈村宁次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我军步兵分队在最边缘地区布防时,驻守一般是在村庄或要冲等地修筑碉堡,外面围绕一条深水沟,沟上设置吊桥以便出入,平时将吊桥收起,士兵生活在水沟围绕的范围内,并派有岗哨警戒。

现在看看,没有重武器和内应,别说八路军攻下碉堡,就连水沟都过不去。

那天晚上漆黑一团,八路军来到了碉堡外面埋伏,静候内应出现。半夜的时候,内应悄悄打开了碉堡门,放下了吊桥,八路军一拥而上,冲向碉堡。

然而,就一部分八路军冲进碉堡的时候,碉堡顶上的日军哨兵发现了,鸣枪报警。一百多名八路军不得不分成两拨,一拨对着碉堡顶上的日军哨兵射击,一拨清理碉堡里的日军。

碉堡院子里的日军很快就清理干净了,然而,碉堡顶上的日军哨兵架起机枪,对着八路军疯狂扫射。碉堡外的八路军无法通过吊桥进入碉堡,碉堡里的八路军也无法通过吊桥走出碉堡。一挺机枪让八路军束手无策,一挺机枪打得八路军抬不起头来。

一挺机枪倒也罢了,等你打完子弹,八路军就会要了你的小命。然而,更危险的事情发生了,远处响起了日军汽车的引擎声,雪亮的灯光照着碉堡,日军的援兵开着汽车顺着公路赶来了。八路军危在旦夕。

后来,八路军搜集了所有的手榴弹,堆放在一起,才将日军的哨兵炸死了,也将碉堡顶掀翻了,而八路军也有多人被炸伤。

八路军冲出碉堡后,日军的援兵已经赶到了,一场恶战在所难免。八路军且战且走,外公突然感到手掌火辣辣地疼痛,一看,一颗三八大盖子弹击穿了他的手掌。

****的营连一级没有医务兵,八路军的营连一级更没有。外公按照农村的土方子,抓把黄土按在枪眼上,止住了血,跟着战友撤退了。这场不成功的战斗,坏就坏在日军的援兵,坏在鬼子畅达的交通线。

杨尚昆在回忆录中说:“我们很需要破袭他们的交通线,主要是破袭铁路。”

破袭铁路还有个附带的目的,就是想搞一些铁轨。当时华北好几个根据地都有了自己的小型兵工厂。搞了铁轨来造枪炮。

八路军很穷,不但没水喝,而且连装水的坛子都没有。

八路军的兵工厂那时候资源奇缺,而技术人才都是大学里的爱国流亡学生和南洋归来的华侨,工人则是乡间的铁匠,地址就在人烟稀少的山洞里。兵工厂当初不会造枪,只能对损坏的枪支修一修,后来,随着八路军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武器严重不够用,一个班上战场,只有三四杆步枪,其余的十几个人拿着大刀长矛,依靠缴获日军的武器是完全不现实的,歌曲里所唱的“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是为了表达一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精神,八路军每夺取日军一杆步枪,都要搭上好几条人命。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兵工厂只能开始制造武器。1939年冬季,当德国的兵工厂里生产出了飞机和潜艇的时候,当日军的兵工厂里坦克源源不断地开往中国战场,当美国一艘艘航空母舰从兵工厂里下水的时候,而中国的八路军兵工厂里才生产出了第一杆步枪。当年,朱德刚好55岁,这杆步枪就被命名为五五式步枪。

八路军最大的兵工厂设在黄崖洞,黄崖洞在山西黎城县,从两山之间的夹缝进去,在悬崖峭壁的背后就是八路军总部的兵工厂。八路军的第一杆步枪就是这里生产的,等到抗战后期,这个兵工厂已经能够生产迫击炮了。

外公说,八路军当年打扫战场的时候,不放过任何有用的东西,甚至连弹壳也捡拾,把弹壳送给兵工厂,装上炸药,下次还能用。

很长时间里,我对外公口中的日军表示怀疑。我怀疑日军的作战能力,因为在影视剧中,日军都是不堪一击的。

长大后我才知道,外公的讲述是真实的。

日军的单兵作战能力,毫无疑问是很强的,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每个士兵都训练有素,武器精良,兼之有武士道的洗脑,把一个个士兵锻造成了战争机器。中国的士兵中,95%以上都是文盲,我在采访抗战老兵时,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没有上过学,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而日本的士兵中,可能没有文盲,因为当年每个日本士兵都有一本《步兵操典》,每个华北日军都有一本冈村宁次编写的《剿共指南》,战后每个日本士兵都能写出回忆录,他们的回忆录中逻辑清晰。有文化和没文化,在战场上的差别是非常大的。有文化的人能够进行归纳总结,情报搜集,信息传递,而没文化的人,只能依靠自己的感觉。

日军普遍枪法很准,抬枪就打,不用瞄准,就能击中目标,这是用子弹喂出来的。每一个日军在上战场前,已经打过了几百发子弹。中国士兵上战场前很多人连枪都没有摸过,当兵后有限地供应子弹,尤其是八路军,一杆步枪只能发到几粒子弹,没有子弹,又怎么能训练出神枪手?

李宗仁就曾经说过:“日本陆军训练之精和战斗力之强,可以说举世罕有其匹。用兵行阵时,上至将官,下至士卒,俱按战术战斗原则作战,一丝不乱,令敌人不易有隙可乘。日本高级将领之中,虽乏出色战略家,但是,在基本原则上,绝少发生重大错误。日本将官,一般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其做事皆能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令人生敬生畏。这些都是日本军人的长处。”

抗日将领宋希濂将军也说过,一个日军士兵的作战能力,相当于七八个****士兵;一个日军士兵凭借一杆步枪,就能够阻击****一个连的行动。

一直到抗战末期,日军的战斗力依然令人畏惧。松山战役、腾冲战役,****都是以集团军几万人的兵力进攻日军大队千人的编制,****伤亡近万人,日军伤亡千人,伤亡比高达10:1。而且,此时****的武器比起抗战之初已经大大提高。

很多老兵说,日本人把八路军叫三枪八路。八路军一支步枪一般只有四发子弹,伏击日军的时候,打过三枪,就一定要发起冲锋,和日本人拼刺刀。能够拼过日本人,就不开枪;如果拼不过日本人,就用枪里仅剩的最后一颗子弹对着日本人射击。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用极为简陋的武器,要与日军厮杀,其惨烈和悲壮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