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生在中国(下卷):复生时代
428500000133

第133章 辛亥年 (38)

中和门只开了二尺门缝,门上插刀,想出武昌城的人就从刀下小心地走过去;如果这个人被守门的革命军士兵看出来是旗人,那么,这个旗人管保会得到个刀落脑袋滚的重赏!

这一天下午,已绕着武昌城垣、走过了六座紧闭着的城门的邵永嘉与一个男仆来到了中和门前。看到中和门已开,于是,他们赶紧出了中和门、离开武昌城。然后,他们就急租了一艘民船,渡过长江,抵达汉口。

邵永嘉在他的朋友冯筼家,看到了他那已于两天之前平安到达、并借住在这里的妻子顾知离与六个小孩邵东波、邵平波、邵莲波、邵蕙波、邵恒波、邵颐波。小孩们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告诉邵永嘉:"爸爸,昨天晚上武昌那边一闹起来,大家就都知道一定是革命军举事了。仆人们劝妈妈今天一大早就赶快带着我们、还有他们去搭轮船回江苏去,说不然就怕交通一断、回不去了。可是,妈妈哭着说你还被困在武昌城里呢,她怎么能还不知道你的死活、就自顾自地先走呢!所以,不管仆人们怎么劝,妈妈就是命令说,一定得等你回来之后,再大家一起回去……"

邵永嘉知道这些情况之后,当然觉得特别感动、特别幸福,他连连安慰顾知离与小孩们,说:"你们受惊吓了!……我已经平安回来了,大家可以一起回去了!……"

邵永嘉辞别冯筼,带着家眷、仆从,急搭轮船,沿着长江东下,先到了南京,再从南京换船,回到淮安。这一路上,他们真是踉踉跄跄,遇到的惊险可谓此起彼伏,不过,最后他们总算都平安回到了淮安……

这一路上,他们所闻所见,就是全中国各地到处都有人在响应武昌起义,与此同时,他们也在担心,淮安那边的情况究竟怎么样了,邵家庄中,邵永嘉那病危的老父亲邵振林是否还能看到他们回来……

邵永嘉的仕途之路就这么结束了。

纵有千支笔、万砚墨……纵有千篇歌、万卷赋……纵有千唏嘘、万感叹……也写不尽辛亥年的故事!在这个古中国大爆发的奇特年代里,出现的事情是那么多、那么快……

辛亥年八月二十日(1911年10月11日)夜,驻扎在汉阳的新军在革命党人的发动下,举行起义,光复汉阳。

第二天--八月二十一日(1911年10月12日),驻扎在汉口的新军也在革命党人的发动下,举行起义,光复了汉口。至此,武汉三镇全部被革命军占领!这一天,武昌的邮电恢复,于是,湖北军政府谋略处发出了篇末以"黎元洪血叩"为收束的《布告全国电》,电文中明确提出"是所深望于十八省父老兄弟,戮力共进,相与同仇,还我邦基,雪我国耻,永久建立共和政体,与世界列强并峙于太平洋之上,而共享万国和平之福,又非但宏我汉京而已。"也是在这一天,远在北京的清朝廷颁布上谕,宣布"瑞澂毫无防范,预为布置,竟至祸机猝发,省城失陷,实属辜恩溺职,罪无可赦,即行革职,仍著暂署,以观后效。并著军咨府、陆军部迅派陆军两镇,陆续开发,赴鄂剿办。一面由海军部加派兵轮,饬萨镇冰督率前进。并饬程允和率长江水师即日赴援。陆军大臣荫昌著督兵迅速前往,所有湖北各军及赴援军队,均归节制调遣。"

本来,清朝廷打算于辛亥年(1911年)秋天在河北永平府附近的滦州、开平一带举行全国新军的第四次大操,所谓"永平秋操"。因此,这一年中秋节之前(1911年9月下旬),奉命参加这次秋操,并被临时编成东、西两军的演习部队已在永平府集合。演习部队主要从禁卫军、京奉各镇抽调而成,驻扎在湖北的陆军第八镇也被抽调出了一些官兵。东军由混成第一镇(从陆军第一镇与暂编陆军第二十镇各部抽出)、混成第三协(从陆军第二镇各部抽出)、马队协组成,以冯国璋任总统。西军由混成第四镇(主要由陆军第四镇组成、并编入陆军第六镇步队一标及工程营一队)、禁卫军混成第二协及马队协组成,以舒清阿为总统。总监两军的是军咨大臣、贝勒载涛。与前三次秋操相比,这次秋操又添了些时髦的西洋景,诸如机关枪队、电信队、气球队、卫生队之类。可是,就在组成演习部队的各军、镇、协已按计划完成了自行演习、准备在永平会操时,武昌起义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