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生在中国(下卷):复生时代
428500000132

第132章 辛亥年 (37)

辛亥年八月二十日(1911年10月11日)这一天下午,在武昌的主要街口,都贴出了以"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黎"的名义发布的大字安民文告。这是中华民国开国史上所发布的第一张文告。其式如下--

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黎布告

今奉军政府令,告我国民知之:

凡我义军到处,尔等不用猜疑。

我为救民而起,并非贪功自私。

救尔等于水火,拯尔等之疮痍。

尔等前此受虐,甚于苦海沉迷。

只因异族专制,故此弃尔如遗。

须知今满政府,并非我汉家儿。

纵有冲天义愤,报复竟无所施。

我今为此不忍,赫然首举义旗。

第一为民除害,与众戮力驱驰。

所有汉奸民贼,不许残孽久支。

贼昔食我之肉,我今寝贼之皮。

有人激于大义,宜速执鞭来兹。

共图光复事业,汉家中兴立期。

建立中华民国,同胞其勿差池。

士民工商尔众,定必同逐胡儿。

军行素有纪律,公平相待不欺。

愿我亲爱同胞,一例敬听我词。

黄帝纪元四千六百O九年八月二十日示

文告张贴之处,围观者可谓途之为塞、万头攒动、群情振奋、欢声雷动……有一边看一边流泪的人,有高声诵读的人,有伫立静听的人……有被人扶持拥到文告前、要用一双久看惨苦世道的老眼亲自看一看才敢相信的白发老翁,有跳嚷欢笑着、用像歌曲似的清脆声音将这文告一字一字学说出来的快乐孩童,有用生硬的汉语、惊诧的语调来幽默感叹"想不到黎协统也是个革命党!"的外国人……

在八月十五中秋节那一天(1911年10月6日)中午才到达武昌、并亲眼完整目睹了起义前后两昼夜之中武昌这座名城那天翻地覆般的革命过程的邵永嘉站在人群中,睁大了眼睛将这文告看了一遍,微风吹过,替他拂拭了他眼角的泪……他将眼睛睁得更大一些,将这文告又看了一遍……

来来回回,他将这文告完完整整地看了五遍,并完全默记在心中……

世界上竟然真有这样奇特、恰巧的经历,命运偏偏让他在这个时候回到了武昌,在这座曾印有谭嗣同的无数身影、曾落下谭嗣同的无数脚步、曾回响着谭嗣同所说的漂亮的北京话与渗透着湘音的官话、曾闪亮着谭嗣同那如炬的目光与温和的笑容的城市,见证了这场胜利的起义!

谭嗣同被杀之前不久、戊戌年(1898年)夏末,他与谭嗣同在南京最后一次相见……那时距离现在已有十三年了,那时,他还是二十七岁的青年人,现在,他已经是四十岁的中年人了!……那时,谭嗣同才三十三岁,若是他真的能死后复生、活到现在,他该已四十六岁了!……

想想才过去的这一昼夜,当他听到那隆隆的炮声、噼啪的枪声、狂勇的呐喊声的时候,他总觉得谭嗣同似乎也在听着这一切……当他看到那火光映照下的色彩奇异的夜空、被革命军攻占的湖广总督衙门与陆军第八镇司令部、牺牲的烈士、欢呼的民众、美丽却仍然忧郁的晨曦、红似鲜血一般的太阳、高高飘扬的九角十八星旗的时候,他总觉得谭嗣同似乎也在看着这一切……

此时此刻,他正睁大了眼睛看着这张以"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黎"的名义发布的、中华民国开国史上所发布的第一张文告,他依然觉得谭嗣同似乎也在看着这张文告……

这张大字安民文告立刻就在武昌城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商民觉得,能有黎元洪这个素有忠厚之名的当今名将出任鄂军都督,哪怕清朝廷立刻就要大军压境、前来镇压了,黎元洪率领下的鄂军也有能力将其打败,那么,这张文告上所说的美妙前景,还是有希望实现的了!于是,他们真的就按照黎元洪所提出的"市面要照常营业"的话认真去做了:欢欣鼓舞地开启店门,照常营业。许多隐匿起来、逃散各处的原湖北新军军官也纷纷地站了出来,表示归附军政府……

至于黎元洪所提出的"开城门"之议,在这一天下午也实现了,不过,只是开了中和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