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生在中国(下卷):复生时代
428500000136

第136章 辛亥年 (41)

凭借电报,消息自然瞬息就到。远在河南彰德的袁世凯在当天接到清朝廷启用他为湖广总督的上谕之后,一边悠闲地往北京给载沣打去了一封电报,婉拒赴任,骗称"惟臣旧患足疾,迄今尚未大愈……已延医赶加调治,一面筹备部署,一俟稍可支持,即当立疾就道,藉答高厚鸿慈于万一";一边十万火急地给他的那些心腹旧部发去密电,召集他们来彰德开一个秘密会议。接到袁世凯的密电之后,时任江北提督、外号"北洋之虎"的段祺瑞立刻带着他的小舅子、时任陆军第十三混成协马炮标标统的吴光新、还有马队二十余人,通通换上便装,趁夜秘出江北提督的驻地清江浦的城垣南门,经高良涧、沿洪泽湖、间道前往彰德。按照清朝律例,凡封疆大吏如出城郭三里者,皆应预先向朝廷奏明,奉旨允许后,才可起身。可是,段祺瑞此时哪还在乎什么律例呢,他已经清楚地判断出,这些律例很快就要成为废纸了……时任军咨府正使、外号"北洋之狗"的冯国璋对于袁世凯的密电也不敢有丝毫怠慢,他虽然身在北京、处于众目睽睽之下,可是,他也想办法带着三、五个副官、马弁,悄悄溜出北京,乘火车顺京汉铁路南下彰德。至于袁世凯的其他嫡系部属,诸如"袁氏屁精"段芝贵、还有赵秉钧、张锡銮、倪嗣冲、袁乃宽之流,也都纷纷聚集到了彰德。袁世凯带着他这些奉命前来、大大小小总共有二十余人的旧部在密会上谋划、部署了一番。当然,他们的谋划、部署都是按照袁世凯的意思进行的,而不是按照清朝廷的需要进行的……

辛亥年八月二十六日(1911年10月17日),海军提督萨镇冰乘楚有号军舰,到达了汉口刘家庙江面……

五天前(1911年10月12日),萨镇冰在驻于上海高昌庙的巡洋、长江舰队统制部接到了清朝廷命令他率舰队星夜驰援湖北武汉的急电。可是,当时四艘"海"字号主力舰正各自在执行其他任务,海圻号由巡洋舰队统领程璧光率领,前往英国参加英国国王的加冕典礼去了;海容号、海琛号在山东海面巡防;海筹号去广州运送兵械,结果被留在那里协防革命党。由于此时手边并无舰队可调派,于是,萨镇冰就电告正在山东海面的海容号、海琛号直接驶往武汉,自己则带着副官汤芗铭等人乘楚有号军舰从上海出发、前往武汉。

江面上,一艘小艇朝楚有号军舰驶来。小艇上载着长江舰队统领沈寿堃与长江水师提督程允和。沈寿堃是在此前稍早一些时候率领舰队从江西九江赶来的。沈寿堃与程允和一起向萨镇冰诉苦,说革命军现在士气高昂,很得民心,他们已扼守了龟山、蛇山、青山等高地。长江舰队到达这里之后,也曾向革命军发炮攻击过,可是,革命军有恃无恐地从上往下发炮,各舰艇只能费力不着边地由下往上发炮,实在难以施展什么,没有几个回合,一些舰艇就已被革命军的炮火击伤了。而且,革命军那边极力宣传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各舰艇上都有许多人被这宣传给迷住了,都纷纷说绝对不能真去打革命军……甚至,建威舰大副朱孝先、郑庆礼等人干脆来了个痛快的,居然真的逃跑上岸、投奔革命军去了……

沈寿堃与程允和越说越沮丧,可是,萨镇冰只是认真地、冷静地听着他们的汇报。待他们二人说完之后,萨镇冰沉思片刻,然后传下命令:全部舰队处于戒严状态;不许任何外来船只靠近军舰;不许官兵离舰上岸;停止舰上人员非公务来往。紧接着,萨镇冰特意向他的副官汤芗铭命令道:"你每天到各舰视察情况,负责联络及传达命令。"

沈寿堃与程允和还在垂头丧气地等着听萨镇冰说出他将如何对付革命军的部署呢,可是,他们等了一会儿,却只等来了萨镇冰的沉默……于是,他们二人不约而同地抬起头,略带惊愕地望着萨镇冰。萨镇冰平静地看着他们二人,他的目光似乎在说:"我已经命令完了,你们还等什么呢?"

武昌起义爆发之后,各国驻北京外交使团要求清朝廷保护各国在汉口的利益、饬令萨镇冰所率各舰"于炮击时,竭力设法,以免毁及租界",他们还要挟清朝廷说,"如萨提督不允,各领事拟有最后之办法。"清朝廷哪里敢怠慢,赶快在八月二十六日(1911年10月17日)--也就是萨镇冰乘楚有号军舰到达汉口刘家庙江面这一天将外交使团的照会转发给萨镇冰,并饬令遵行。也是在这一天,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的军舰相继驶入长江,其中,停泊到武汉江面上的就有十三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