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生在中国(下卷):复生时代
428500000147

第147章 辛亥年 (52)

这一天下午,太原城中黄国梁的寓所内,黄国梁、阎锡山、张瑜、温寿泉、乔煦、南桂馨这六个山西新军的军官开了一个秘密会议,商量在山西举行新军起义的办法。他们六个人中,除黄国梁之外,其他五个人都是中国同盟会会员,而阎锡山、张瑜、温寿泉、乔煦更都是中国同盟会内部秘密组建的纯军事干部组织--"铁血丈夫团"中人。黄国梁与阎锡山是拜把兄弟,二人私交一向不错。阎锡山、黄国梁、温寿泉都主张在太原--山西省垣发动起义,因为这样的"首府革命",影响极大。他们初步决定,明天--九月初八日(1911年10月29日)一大早,第八十五标第一营、第二营都领到子弹后,就及时发动起义……

这次秘密会议开得很是匆忙,会议结束之后,当天下午两点钟,黄国梁就率部先行南下、往祁县方向而去。跟着黄国梁开拔的官兵、还有奉陆钟琦之命将于九月初八日(1911年10月29日)开拔的第八十五标第一营的官兵,都领到了军衣各物、还有充足的子弹,他们每个人的子弹袋都装满了,有的人还将富余的子弹用白布扎成包背在背上……

阎锡山在会议结束之后,就来到了督练公所。总办姚鸿发与阎锡山此时的顶头上司--陆军暂编第四十三混成协统领谭振德都正在这里。阎锡山向姚鸿发问道:"亮臣(陆光熙)曾否来访?"姚鸿发答道:"来过了。他还说和你谈得很好,是不是再过几天我们共同谈谈?"阎锡山连忙说道:"总办决定吧。"然后,他就向谭振德悄悄说道:"将子弹发到姚以价部可是不妥、不妥!姚以价手中没有子弹,尚难管住。若将子弹发到他手中,恐怕就不可制约了!"谭振德一听,立刻就犯了难,不由得傻乎乎地半张着嘴呆看着……姚鸿发见状,就笑着向谭振德说道:"发到姚以价手中的,不过才区区五千发子弹而已,能让他成得了什么气候?何况,若真的一点子弹也不发给姚以价,可就让他逮到赖着不走的借口了!还是将子弹发给他,不碍事儿的。"然后,姚鸿发转过头,向阎锡山说道:"再将二万发子弹发到你手里,就由你部担负防城之责。"阎锡山一听,故意显得很着急地反对说:"不可,不可!您可是知道的,呃(我)现在的部下,净是姚以价曾带过的兵,特别是呃部第三营,是姚以价带过最久的一个营。呃可不敢全靠呃现在的那些部下去担负防城之责,呃可是说什么也不领子弹!"阎锡山只管死推,姚鸿发只管死劝,直吵吵到天都撂晚了,都还没吵吵出个结果。忽然,有人匆匆跑来,向姚鸿发禀告说:"已将子弹给姚以价部送去了。"阎锡山在一旁听到这话之后,连忙惊惶地向姚鸿发说道:"既然已经如此了,就请您立刻派仍(人)给正在岗上的熊(国斌)营长再送去一万发子弹,以备万一。"姚鸿发皱着眉头想了想,然后对阎锡山说道:"你说的很是。"谭振德也望着姚鸿发连连点头。

秋院风催漏声残……

山西巡抚衙门内的一间又大又深的冷屋子里,陆钟琦、陆光熙父子又在激烈地争吵着!陆光熙仍旧苦劝陆钟琦站出来响应武昌起义、宣布山西独立,陆钟琦却依然虑于种种繁难、还是不同意。吵到最后,陆钟琦不再理会陆光熙,径直回内院上房去了。陆光熙独自一人,呆呆地在这间屋子里又站了许久……窗外一弯瘦月惨淡,窗内一盏秋灯耿耿,一张茶桌上有一盆菊花正在开着,隐隐泛着清冷之香,此时花瓣叠叠复重重,枝叶聚聚更繁繁,可是,这一派金翠婷婷很快就会淡泊离披了……秋夜本长,可是,再长的秋夜也难禁惊风连宵、数番磨折……

陆光熙无奈地举起那盏很快就要熄灭的秋灯,缓缓移步,绕过一架寥落地绘着浅一丛深一丛菊花的紫檀木水墨绢画屏风,离开了这间越来越冷的屋子,朝内院东房走去……

秋光荏苒,梦总空空,也许这一生就这么辜负了……

黑漆漆的寒秋夜,那发给姚以价部的五千发子弹被送出太原城的城门时,已是这一天晚上十点钟了。这批子弹被送出之后,城门就重又紧紧关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