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生在中国(下卷):复生时代
428500000174

第174章 辛亥年 (79)

辛亥年九月三十日(1911年11月20日)上午,陈家前宅的大厅里,那具小棺材的棺盖已被压实钉牢了,陈宗权与陆珊瑚的女儿已长眠于内了!陈宗权又将那具小棺材抚摸了一下之后,就向陆珊瑚、还有他的母亲宋世乔、弟弟陈宗威、弟媳妇章乐勤等人说道:"我得走了。"大家看着陈宗权,一时都说不出话来……

正在这时,一个男仆匆忙跑进大厅,向大家说道:"陆四老爷来了。"

--昨天,陈宗权与陆珊瑚才一回到陈家,陈家就派人出城到楚甸陆家庄园,将消息通知了陆家。

话才传完,陆四老爷--陆珊瑚的四哥陆崇寿就已带着一个年轻的后生一起走进了大厅。十二年前--光绪二十四年(1899年)春天,陆崇寿在淮安城中心镇淮楼刑场曾救过一个小男孩石冬。那时,石冬年仅六岁,此时,石冬已经十八岁了。石冬在陆家长大,他不仅读书识字,还进过新式学堂受教育。在陆家,陆崇寿的子侄辈都敬称石冬为石大哥。前些天,当陆崇寿还没从北京回到淮安的时候,石冬为保护楚甸陆家庄园的安全很是尽心尽力,对于陆家人而言,石冬实在是一位重要的家庭成员。

陆崇寿与石冬一直匆匆走到那具小棺材跟前才停住脚步,与大家相互见了礼。陆崇寿向陈宗权与陆珊瑚问道:"你们打算在淮安待多久?"陈宗权答道:"我立刻就启程去镇江,珊瑚就先留在淮安了。"陆崇寿略点了点头,然后又向陈宗权问道:"你这么急着去镇江,是不是要去投奔江浙联军?"陈宗权答道:"是。"这时,石冬忽然插言,向陈宗权说道:"三姑父,我也跟您一起去镇江投奔江浙联军去!"陈宗权乍听此话,觉得有些意外,于是,他向石冬说道:"投军可是大事,你仔细考虑过吗?"石冬严肃而坚定地答道:"我考虑了很久了。今天,四叔(陆崇寿)本来想留我在楚甸照看的,可是,我一定要跟着他来这里,就是想跟您商量一下投军的事。您是见过大世面、有真本事的人,跟着您去投军,不会走错了路!"陆珊瑚听到这里之后,看了看石冬,又看了看陈宗权,悄悄地叹了口气。

宋世乔向石冬劝道:"你这孩子,还是多准备准备为是。若是就这么匆匆忙忙地走了,恐怕将来会遇到什么麻烦呢……"

石冬看着大家,倔强地说道:"我早就不是孩子了!能投奔革命军、推翻满清、给我爹报仇,是我最大的心愿!想当年,我被四叔救回楚甸不久,石江海石二叔曾悄悄到楚甸来看我,那时,大叔(陆嵩寿)曾对石二叔说过,只要我石冬想找官府报仇雪恨,陆家就会尽力帮助我!那时,四叔曾亲耳听到过这话的!"说到这里之后,石冬就握住了陆崇寿的手,向他恳求道:"四叔,您跟三姑父说句话,请他同意带我一起去镇江投奔江浙联军!"

陆崇寿仔细想了想之后,向陈宗权说道:"他决心已定,你就带着他一起去吧!"

陈宗权向石冬严肃地问道:"当兵之后,就要吃大苦、受大累,而且时刻都可能遇到致残致死的危险,你真的能承受吗?"

石冬斩钉截铁地答道:"能!"

陈宗权看着石冬,又仔细想了想之后,才终于点了点头,说道:"那好,咱们立刻就启程!"

很快,两匹战马就已经备好了,等待在大门外。众人一直送陈宗权与石冬走到大门外。众人在门边停住了,陈宗权与石冬则各自跃身上马。这时,一直沉默地、冷静地看着陈宗权的陆珊瑚突然跑到了陈宗权身旁,陈宗权连忙伸出左手来,握住了陆珊瑚那向上举起的右手……这一握有多久?可以说只是一瞬,可以说就是一生……

陈宗权的手与陆珊瑚的手终于轻轻分开了,这一分开,是否还能重握?……

陈宗权与石冬的身影在众人的视线中逐渐、逐渐远去了……

送走陈宗权与石冬之后,陆崇寿又在陈家待了一阵,与众人各自将近况都说了说。陆家众人倒还平安,可是,楚甸陆家庄园附近这些日子以来,常有各种兵、匪出没,陆崇寿已决定将全家人搬到城里去住。这些天打听了一通之后,淮安、清江浦的城圈里都暂时没有合适的住宅可以买下、或租下,昨天又有了个信儿,说宝应县城里倒有一处宅院可以租下。若是最后能谈妥的话,陆家也只能先将就着搬到那里去过渡一阵了。陆珊瑚听到娘家近况之后,自然很着急,她想赶快回楚甸去看看,可是,大家都劝她还是先在淮安城中休养一阵再回去不迟,因为,她现在正受着这次早产之后所带来的诸多病痛的折磨,弱得实在让人忧心。陆崇寿对陆珊瑚说道:"家里人知道你回来的消息之后,都想来看你。可是,这些天路上一直不平靖,所以,今天就只是我带着石冬、还有冯六一起先匆匆过来看看。等过些天平靖一些了,爹、娘、你嫂子们、还有家里别的人一定会来看你的。你在这里静心多休息一阵才是。"陆珊瑚无奈,叹叹气,只得同意先不回楚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