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生在中国(下卷):复生时代
428500000042

第42章 戊戌年 (27)

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初二日(1898年6月20日),光绪皇帝到颐和园给慈禧太后请安,借此机会,光绪皇帝为了废除八股、改试策论之事,特意向慈禧太后"请懿旨"。光绪皇帝战战兢兢地,心里头已经做好了慈禧太后会将他痛骂一顿、咆哮说绝对不许废除八股的准备。可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慈禧太后只是淡淡地说道:"八股这东西,废就废了,有什么了不得的?你让他们拟旨去吧。"--慈禧太后觉得废除八股对于她的权势并没有什么威胁,因为八股取士只是清朝廷选拔官员的诸多途径之一,用八股取士之法选拔出来的官员并不都会成为她的得力奴才,而她从那些通过其他途径选拔出来的官员中也能找到足够用的得力奴才。例如:她的"奶弟弟"荣禄就是以荫生资格被清朝廷赏了一个主事之职、进入官场的;而她新近任命的那个署理步军统领崇礼则本是一个汉姓为姜、内务府汉军正白旗出身的包衣,他以拜唐阿之资格为清漪园苑丞,此后逐步在官场上获得升迁。

光绪皇帝请得慈禧太后懿旨许可之后,就开始着手准备正式颁布废除八股、改试策论的谕旨。然而,就在这道谕旨正式颁布的前一天--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初四日(1898年6月22日),礼部汉尚书许应骙向光绪皇帝呈递了一道奏折,攻击康有为"逞厥横议,广通声气,袭西报之陈说,轻中朝之典章。其言既不可行,其居心尤不可测,若非罢斥驱逐回籍,将久居总署,必刺探机密,漏言生事,长住京邸,必勾结朋党,快意排挤,摇惑人心,混淆国事,关系匪浅。"许应骙是此时最顽固地阻挠变法、反对新政的高级官员之一,光绪皇帝看到他的这道奏折之后,不但不理会他对于康有为的攻击,反而怒不可遏地将这样一番斥责批示给他:"该尚书嗣后遇事务当更加勉励,毋负委任。"

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初五日(1898年6月23日),端午节这一天,光绪皇帝正式颁布了废除八股、改试策论的上谕。--"谕内阁:我朝沿宋明旧制,以四书文取士,康熙年间曾经停止八股,改试策论,未久旋复旧制。……乃近来风尚日漓,文体日敝,试场献艺,大都循题敷衍,于经义突有发明,而谫陋空疏者,每获滥竽充选,若不因时通变,何以励实学而拔真才?著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拔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可是,光绪皇帝这道上谕所废除的只是科举考试的八股形式,并没有废除其陈腐的内容,这道上谕依然强调"至于士子为学自当以四书五经为根柢,策论与制义殊流同源,仍不外通经史以达事务,总期体用兼备,人皆勉为通儒,毋得竞逞搏辩,复蹈空言,致负朝廷破格求才之意。"

同一天,慈禧太后也命令光绪皇帝按照她的意图颁布了这样两道上谕:任命王文韶以户部尚书为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实授荣禄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端午节,是翁大状元翁同龢在北京度过的最后一个端午节。由于许多赞成变法、新政的官员对于翁同龢被迫退出军机、"开缺回籍"很是同情,趁着端午拜节之时,纷纷来到翁府看望翁同龢,向他表示慰问,故而翁府在这个端午节还显得很热闹,簪门之蒲艾,飨客之黍角……样样都是按照过去多少年的旧例布置安排的,翁同龢与那些官员们的谈话,依旧围绕着维新变法这个核心主题来进行!

拜节的人们纷纷散去之后,已是深夜了。翁同龢独自坐在那灯盏闪亮的书斋之中,看着光绪皇帝赏给他的那份端午节礼,将一杯又一杯雄黄酒慢慢地灌入愁肠……他的手渐渐地哆嗦了起来,那闪亮的灯盏也悄悄地熄灭了……

端午节过后的第二天--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初六日(1898年6月24日),翁府中那为端午节而特别摆设的供桌上,那些桃、杏、李子、樱桃、桑葚之类的供果尚还新鲜饱满得如同刚供上去一般,颇显示出了一些非得将端午节的光景多挽留几天的顽强气概。然而,就在这一天,御史胡孚宸向光绪皇帝呈递了一道奏折,弹劾翁同龢在与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在有关《中俄密约》的交涉谈判中一起受贿二百六十万元,并且两人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