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生在中国(下卷):复生时代
428500000044

第44章 戊戌年 (29)

同一天,慈禧太后命令光绪皇帝派庆亲王奕劻等管理骁骑营、派步军统领崇礼等管理护军营,光绪皇帝虽想反对,终究只得遵命照办。

光绪二十四年五月二十二日(1898年7月10日),光绪皇帝诏令改直省各属书院为兼习中西学校,以省书院为高等学、郡书院为中等学、州县书院为小学,其地方义学、社学亦如之。

光绪二十四年五月二十三日(1898年7月11日),光绪皇帝奉慈禧太后之命,召四川总督裕禄进京,并任命他为军机大臣。

光绪二十四年五月二十五日(1898年7月13日),光绪皇帝谕令三品以上京堂及各省督抚、学政举堪与经济特科者;颁士民著书,制器暨创兴新政奖励章程;并命中外举制造、驾驶、声光化电人材。

光绪二十四年五月二十六日(1898年7月14日),光绪皇帝诏令各省保护商务。

光绪二十四年五月二十七日(1898年7月15日),光绪皇帝在紫禁城皇宫养心殿前殿的东暖阁召见了著名维新人物梁启超。此时,梁启超已经有了一个六品官衔。--将近一个月之前,光绪皇帝曾经召见过康有为与张元济这两个也是官阶只有六品的著名维新人物,那时,光绪皇帝还怕自己过于违反清朝典章制度所规定的陈腐老例,不敢在紫禁城皇宫中正式召见他们,只敢在北京西郊的行宫颐和园内召见他们,让那次召见多少具有一些非正式的性质。此时,光绪皇帝的胆子比那时稍微大一些了。

这天清晨,梁启超早早地就来到了紫禁城,在朝房中等候召见。早朝之后,一个老太监负责将他引入养心殿。

养心殿的建筑格局虽然并不很宽敞,可是,这组建筑却是整个紫禁城皇宫中装修陈设得最庄重、最气派、最典雅、最奢华的殿宇之一,它位于紫禁城皇宫的后半部分--也就是内廷,在西一长街的西侧、月华门外,它的前面是军机处,后面是统称为西六宫的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养心殿的整个建筑呈"工"字形,前殿与后殿相连,四周有廊庑环抱,结构很是紧凑。前殿是皇帝处理政事之所,皇帝一般在东暖阁正式召见臣工,在西暖阁批阅奏章、与军机大臣等重要的或亲信的官员密谈。后殿则设有皇帝寝殿;皇帝寝殿的东边有体顺堂,是皇后在自己所居的本宫以外所拥有的另一座寝殿;皇帝寝殿旁另有燕喜堂。按照清朝宫廷所规定的皇帝"召幸"后妃的制度,每天午后,在皇帝进"晚膳"时,除皇后以外的所有妃妾都进养心殿院的如意门到燕喜堂"听叫",由养心殿内殿首领太监用大银盘将刻有诸妃妾名字的绿头签捧至皇帝的膳桌上,皇帝的手翻哪个妃妾的绿头签,首领太监就到燕喜堂"叫"哪个妃妾,再向其他妃妾"传散",于是,被叫的那个妃妾就在这天晚上留在养心殿,与皇帝共同生活,而其他妃妾则各回本宫;皇后不参加燕喜堂内的"听叫"行列,皇帝如果要与皇后在夜晚共同生活,就主动到体顺堂去。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1889年2月26日),光绪皇帝与他的表姐叶赫那拉静芬按照慈禧太后--这个光绪皇帝的可怕的姨妈、叶赫那拉静芬的亲爱的"姑爸爸"的严令,举行了大婚典礼。按照大婚礼仪,拥有皇后尊号的叶赫那拉静芬与光绪皇帝一起在作为他们新婚"喜房"的坤宁宫东暖阁内共同生活了三天,那是让他们两人都特别尴尬的三天!从那以后,按照慈禧太后的命令,皇后叶赫那拉静芬经常住在养心殿后殿体顺堂内,等待光绪皇帝的"召幸",可是,光绪皇帝就是屈服于慈禧太后的命令、经常被迫住在体顺堂中,也从未与叶赫那拉静芬有过真正的夫妻生活。除皇后叶赫那拉静芬之外,光绪皇帝另有两个妃妾,瑾妃(他他拉家的四妞)与珍妃(他他拉家的五妞),当年,她们二人之所以被选进宫,是因为慈禧太后听了她那个亲信老阉奴李莲英的挑唆,命令光绪皇帝将她们二人选进宫中,光绪皇帝服从了这个命令。在光绪皇帝被迫娶进宫中的一妻两妾之中,珍妃逐渐获得了光绪皇帝的宠爱。在慈禧太后不命令光绪皇帝住到体顺堂的那些日子里,当首领太监用大银盘将刻有瑾妃与珍妃的名字的两根绿头签捧至光绪皇帝的膳桌上的时候,光绪皇帝的手几乎只翻珍妃的那根绿头签。不过,按照清朝宫廷那野蛮而恐怖的礼仪,光绪皇帝只能在夜晚的某一段时间内"召幸"珍妃,他们不能在一起度过完整的夜晚睡眠时光,当被礼仪规定死了的那段"召幸"时间将尽的时候,珍妃必须立刻离开光绪皇帝的寝殿,被"上夜"的太监们和宫女们送到燕喜堂西围房内就寝。虽然清朝宫廷礼仪没有明确规定妃妾除了她自己居住的本宫之外,是否在养心殿后殿拥有属于她自己的另一座寝殿,事实上,多年以来,燕喜堂西围房已经成为了珍妃的另一座寝殿。光绪皇帝命人在燕喜堂西围房内多设一架幔帐、一幅板帘、一席大褥,以示他对于珍妃的特别宠爱、特别关心,可是,他对于皇后叶赫那拉静芬在养心殿后殿所拥有的那座寝殿体顺堂却从未显示出任何细心照顾之意,因为,他经常被迫与皇后叶赫那拉静芬一起居住的体顺堂是他平生最痛恨的去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