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生在中国(下卷):复生时代
428500000045

第45章 戊戌年 (30)

在光绪皇帝的一妻两妾中,他的宠妾珍妃是唯一支持光绪皇帝从慈禧太后手中彻底夺取朝廷大权和宫廷大权、成为一个"真皇帝"的人,因为光绪皇帝一旦成为了一个"真皇帝",她就非常可能代替此时的皇后叶赫那拉静芬成为一个"真皇后"。而对于皇后叶赫那拉静芬而言,一旦光绪皇帝成为了一个"真皇帝",她面临的命运将会非常恐怖,轻则会被废除皇后的尊号、贬降为妃妾,重则会被囚禁于冷宫、甚至会被处死,因此,叶赫那拉静芬宁愿光绪皇帝是个"傀儡皇帝"、甚至"死皇帝",绝不希望光绪皇帝成为一个"真皇帝"。珍妃的那个同父异母的姐姐瑾妃,也同皇后叶赫那拉静芬一样,绝不希望光绪皇帝成为一个"真皇帝"。瑾妃、珍妃二人在娘家时就关系很坏,她们一起被选进宫、一起成为光绪皇帝的妃妾之后,她们的关系比在娘家时更坏。皇后叶赫那拉静芬经常明里暗中地拉拢瑾妃,与她结成共同对付光绪皇帝和珍妃的联盟,对此,瑾妃无不乐于从命。瑾妃刚进宫的时候,光绪皇帝曾因为她是珍妃的同父异母姐姐,在对待她的时候,显得比对待皇后叶赫那拉静芬要稍微亲近一些,可是,光绪皇帝在发现她与皇后叶赫那拉静芬居然有联盟之举后,也就像对待皇后叶赫那拉静芬一样对待她了,珍妃更不必说,怎么痛恨皇后叶赫那拉静芬就怎么照样地痛恨她。因此,对于瑾妃而言,如果光绪皇帝成为了一个"真皇帝"、珍妃成为了一个"真皇后",那么,她所面临的命运将与皇后叶赫那拉静芬的命运非常相似,她将会被贬降、被囚禁、甚至被处死。

光绪皇帝、珍妃、皇后叶赫那拉静芬、瑾妃这四人之间那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政治关系早已不是什么清宫秘密,在那个时代,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人不断地从各自的角度谈论这一切,分析这一切,预料这一切将会给中国的政局与东西洋列强国在中国的殖民利益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当很多人将那个一心想成为一个"真皇帝"的光绪皇帝想象成、吹捧成一个勇于维新变法、勇于实施新政的"维新皇帝"的时候,也顺便将那个一心想成为一个"真皇后"的珍妃想象成、吹捧成一个积极支持维新变法、大力主张实施新政的"维新妃子"。也难怪他们会将珍妃想象成、吹捧成一个"维新妃子",在珍妃的家族势力背景中,确实有两个自称维新人物的家伙对于光绪皇帝和珍妃的政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一个是珍妃和瑾妃的堂兄,外号"奴才国舅"的志锐;一个是曾教珍妃与瑾妃读过几天书、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成为庚寅科榜眼的文廷式。不过,近几年来,这两个人在官场上都遇到了大挫折,官运一直不顺。志锐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前就被光绪皇帝提拔到礼部右侍郎的高位,光绪二十年(1894年)秋天,志锐奉光绪皇帝之谕旨,到热河募勇、练兵设防,为光绪皇帝秘密训练一支直接听命于皇帝本人的军队;可是,志锐在热河闹腾了还不到一个月,慈禧太后就对珍妃和瑾妃一起施以"脱衣杖责"之刑,并命令光绪皇帝将她们二人由妃主位贬降到贵人主位,趁此机会,慈禧太后命令光绪皇帝解除志锐手中的兵权、并且将他降职为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从那时起,志锐已在偏远的边地消磨了几年的光景……文廷式在得中榜眼之后,被授予了翰林院编修之职,光绪二十年(1894年)大考,光绪皇帝亲自将他拔为一等第一名,并将他升任为翰林院侍读学士;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文廷式因为"主战"而在舆论上出尽风头,他偕同志锐、还有翁同龢一派的许多官僚一起,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当时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北洋海军右翼总兵兼定远号管带刘步蟾、总办北洋水师学堂道员严复、海军营务处道员罗丰禄等人一裹脑地大肆弹劾,为此,李鸿章吃了大亏,先是被褫夺三眼孔雀翎、黄马褂,接着又被夺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职,于是,本来就赏识他的翁同龢对他更加另眼看待,而李鸿章自然恨透了他;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文廷式与康有为、梁启超一起组织强学会,广泛结纳维新人物,他自己也在朝野上下、中国外洋赢得了相当显赫的维新名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李鸿章授意他的过继儿子李经方的儿女亲家、御史杨崇伊,弹劾文廷式交通内监、"遇事生风"、"语多狂妄",由于文廷式是光绪皇帝与珍妃的亲信官员,慈禧太后早就想将他除去,杨崇伊此时的弹劾正合了慈禧太后的意,于是,慈禧太后立刻命令光绪皇帝将文廷式革职、遣其回到江西萍乡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