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生在中国(下卷):复生时代
428500000065

第65章 戊戌年 (50)

这一天,光绪皇帝还谕令各省撤驿站、设邮政,严米粮出口禁。

光绪皇帝在这一天召见谭嗣同的时候,就开懋勤殿设顾问官一事与谭嗣同仔细讨论了一番。开懋勤殿设顾问官一事是康有为等人向光绪皇帝建议的,就是借康熙、乾隆、咸丰三代皇帝曾开懋勤殿之故事,重开懋勤殿,不过,他们只是借了"开懋勤殿"这个旧名而已,他们为开懋勤殿一事而设想的内容、目的与前代故事有着根本不同,他们设想的是"选集通国英才数十人,并延聘东西各国政治专家,共认制度,将一切应兴应革之事,全盘筹算,定一详细规则,然后施行。"康有为等人认为,找来东洋与西洋、特别是日本、英国这两国的"政治专家"在懋勤殿里坐着,充当新政的"顾问官",乃是一道会让慈禧太后与其他一切守旧势力都瞠目结舌、无可奈何的奇策--难道慈禧太后与其他一切守旧势力敢跟那些洋"政治专家"对抗吗?

光绪皇帝与谭嗣同讨论了一番之后,告诉谭嗣同说,他决定开懋勤殿设顾问官,然后,他一边叹着气,一边向谭嗣同吩咐道:"你就去拟上谕吧……"谭嗣同答应道:"是。"光绪皇帝想了想,又犹豫地说道:"噢,你下去之后,我立刻就派人将《历朝圣训》给你送去,那上面有康熙、乾隆、咸丰三朝开懋勤殿之故事的记载,你用心查出来之后就引入上谕中。你将上谕拟定之后,立刻呈递给我,我明天亲自将它带到颐和园去,向太后请命。"

谭嗣同等军机四卿在这一天公务完毕、出宫之后,与康有为、梁启超、康有为之弟康广仁(康有溥)等人齐聚在康有为的寓所--七树堂汗漫舫。在座的众人中,还有一位重要人物,此人就是谭嗣同的好友、两湖会党的一位"龙头"毕永年(松甫)。毕永年这一天刚到北京。

汗漫舫小屋如舟,屋旁回廊通达,院中巨石垒地、老树蔽天。如此屋宇,在初秋将尽时节的微惨夜色的映衬下,越发显出了一派险地密谋的气氛,周围似乎正有那无形无影无声的惊涛骇浪在狂冲暴卷着。这夜色真浓,逢此已是月底临近晦日的时候,月亮仅在下半夜接近黎明之刻才迟疑地、短暂地出现一会儿,因此,当谭嗣同等人的夜谈开始的时候,满天并无月魄半痕,唯有隐隐的几点星光透过广阔无边、静默深重的夜色悄悄地窥视着……

谭嗣同叹道:"我今天才彻底相信了,皇上真是一点权也没有!"

康有为狠狠地皱了皱眉,说道:"哼,事态如此,看来只能用'围园杀后'这一策了。"

汗漫舫中蓦然静寂下来,众人都沉思着,暂不作声。过了一会儿,康有为接着说道:"松甫(毕永年)来的很是时候,咱们应该尽快动手了!事虽险,却有奇径可循。昨天,皇上已经召袁慰庭(袁世凯)来京。待袁慰庭到京之后,咱们立刻说服他,请他在回到小站之后,迅速突袭天津,冲进直隶总督衙门将荣禄杀掉,然后就挥师回京,围住颐和园。有了袁慰庭的勤王之师坐镇于此,咱们与松甫等人所率的江湖义士就可以从容地冲进颐和园,拘执太后,然后立刻将她这个误国、祸国的老妖妇就地正法,并宣布拥戴皇上、厉行新政!……"

康有为说得兴起,可是,就在他打算接着滔滔不绝地说下去的时候,毕永年突然打断了他的话头,开言说道:"荣禄部下,兵将甚多,天津附近,宋庆、董福祥、聂士成三部就有四、五万人;北京皇城四周,八旗军、神机营、鸟枪营加起来也不下万人。袁世凯一部只有七千人,而且粮弹不足,单凭这点力量,他很难突袭天津成功并速杀荣禄。再者,天津与北京之间有二、三百里之远,就是用火车运兵,也需好几个时辰。而从天津往北京发一封电报,则瞬息之间,北京就可知道天津发生兵变的消息。就算袁世凯在天津能突破宋庆、董福祥、聂士成等部的阻挡,并且在顺利的长途行军之后来到北京,到达颐和园附近,难道'老慈'(慈禧太后)在知道了天津兵变的消息之后,就不会利用那许多的时间去调动驻扎在北京的亲信军队去防护颐和园,而只是老老实实地待在颐和园里等着袁世凯率部围园吗?而且,就算皇上那时不在颐和园内、而在紫禁城中,难道'老慈'那时就不会立刻派亲信军队将皇上给管制起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