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生在中国(下卷):复生时代
428500000071

第71章 戊戌年 (56)

谭嗣同在一种"我将奈之何"的无声感叹中,沉着地接受了康有为等人的推选结果……

这天傍晚,酉初时分(下午五时),颐和园乐寿堂内,到处晕染着淡淡的、仿佛带着腥气的落日之光,那光芒很是奇怪狰狞,又是缕缕阴戚的紫、又是片片烦躁的红……

一脸忧闷之色、驼背僵瘦的皇后叶赫那拉静芬正带着面目惊恐、并且因为患有严重的"大脖子病"而举止拙笨费力的瑾妃,还有一群或老或少、或貌俊或形蠢的宫眷为打发慈禧太后"进晚膳"而紧张地忙碌着。此时在场的宫眷有--大格格、四格格、端郡王载漪的福晋、李大姑娘、元大奶奶、缪太太。大格格是恭亲王奕訢的长女,早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的"辛酉政变"刚刚结束的时候,她就被慈禧太后收为养女,封为荣寿公主,"辛酉政变"发生的时候,她才是个七岁的小女孩,一晃三十七年过去了,她已是个守寡多年的、四十四岁的中年妇人。四格格是庆亲王奕劻的四女儿。端郡王载漪的福晋,也出身于叶赫那拉家族,也是一位奉慈禧太后之命与爱新觉罗皇族宗室亲贵结成了政治婚姻的叶赫那拉氏;当年,慈禧太后(西太后)为了笼络那个以"奕老疙瘩与西太后斗法"和"痛恨洋务、勇于排外"这等"一代贤王"之名而著称于世的惇亲王奕誴,利用他这个仅因为比咸丰皇帝奕詝晚出生六天而在道光皇帝旻宁的所有皇子中排行第五、总觉得他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吃了大亏的怀恨之人所传下来的那一支"道光近支"与恭亲王奕訢、光绪皇帝载湉的本生父醇亲王奕譞分别传下来的另外两支"道光近支"的势力相抗衡,特意替叶赫那拉氏"指婚",将她配与惇亲王奕誴的次子、后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被正式晋封为端郡王的载漪;叶赫那拉氏与载漪生下了儿子溥儁,溥儁是慈禧太后的娘家叶赫那拉家族出身的女人与清朝皇室爱新觉罗家族"道光近支"出身的男人所生下的一个男性后代,按照爱新觉罗家族的辈分,他是慈禧太后和咸丰皇帝奕詝的亲生儿子同治皇帝载淳、过继儿子光绪皇帝载湉这两个"傀儡皇帝"的堂侄子,溥儁此时还只是一个不成器的、品行低劣的、有许多恶习的少年,可是,对于慈禧太后而言,溥儁这样一个少年恰恰很适合为她那准备已久的巨大政治阴谋服务,她早就在考虑如何让溥儁代替光绪皇帝载湉坐在清朝的皇位上,成为又一个"傀儡皇帝"。李大姑娘是慈禧太后的亲信老阉奴李莲英的妹妹。元大奶奶是慈禧太后的娘家侄媳妇。缪太太就是慈禧太后的"女清客"、女画师缪嘉蕙(素筠),所谓慈禧太后的亲笔之画,多由她代笔。

在李莲英和慈禧太后的另一个亲信阉奴--此时已三十八岁、却将那个仅比他年长十一岁的皇后叶赫那拉静芬之父叶赫那拉桂祥认作干爹的崔玉贵的监督下,几十个衣帽周全、穿戴齐整的太监将七张紫檀木膳桌抬来、将一百多道菜肴饭点用数十个绘着金凤描着金龙的朱漆大食盒捧来,皇后叶赫那拉静芬、瑾妃、大格格、四格格等人忙过去亲自放箸捧菜。

慈禧太后独自歪坐在一张软榻上,一边看着那些盛在明黄瓷、上覆银盖、并另配有"试毒"银牌的食具之内的菜肴、点心、米膳、粥品被一色一色地往膳桌上摆,一边用右手拿着一根短而圆的玉尺,在她的那张看似平静的老脸上滚来滚去,以求按照她的心意将遍布满脸的皱纹尽量磨去……突然,她将那根玉尺从脸上轻轻拿开,扬声开言:"四格格,你过来一下。"四格格一听,立刻将手里正捧着的一个菜碗放在膳桌上,然后,在她那张艳丽的小长脸子上满满地堆上笑,踩着"马蹄底"的高底旗鞋、踏着又快又碎的小步子,匆匆忙忙地走到慈禧太后身边。慈禧太后遂向四格格问道:"你今儿中午用一个紫绒金锁的盒子送来的那支钻石流苏金凤簪,我午睡之后试着戴了,觉得还不错,正好能与我昨儿早晨吩咐人开箱子找出来的那个小翠雁儿配着戴。你当时说是你阿玛(奕劻)偶然听说一家珠宝铺子里有这样东西,觉得应该弄来、送到这园子里孝敬我,于是,他就忙忙地将这样东西买了下来,派人送过来了。我当时觉得懒懒的,看着你那连说带比划的兴头样儿,就没多问你什么。你现在别只装着憨笑,且实话告诉我,这簪子送来的这么巧,是不是你这小鬼头子派人给你阿玛送去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