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生在中国(下卷):复生时代
428500000070

第70章 戊戌年 (55)

毕永年不动声色地拿起那封密信,认真地看了两遍,然后,他将信重新放在了桌面上。

康有为指着那封密信,向众人说道:"袁慰庭在此信中,极力感谢我对他的荐引拔擢,并且掷地有声地承诺说,'赴汤蹈火,亦所不辞!'这足以证实袁慰庭乃是极忠诚、极可用之人!不然,他岂能在密信中写下这样的重誓?要知道,白纸黑字,可是反悔不得的!"话说到此,康有为特意先看了看毕永年、又看了看谭嗣同,然后才摇头晃脑、拿腔拿调地接着说道:"袁慰庭有如此语,尚不可用乎?"

毕永年叹了口气,向康有为说道:"袁世凯可用……"话虽如此,他的语气中仍旧充满了无限忧疑……

谭嗣同缓缓地将众人环视一番,目光特别冷静……然后,他严肃地说道:"如此形势,若用'围园杀后'之策,必然不能成功!"……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三日(1898年9月18日),慈禧太后的"奶弟弟"、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荣禄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之下,从天津给北京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发来一封电报,讹称英国和俄国在海参崴开战,各国兵轮游弋大沽口。与此同时,按照慈禧太后与荣禄的安排,一些颇为令人震惊的流言在北京、天津一带快速散布开来:是康有为这个妖人将英国军队招到海参崴与俄国军队开战的;是康有为这个妖人将各国兵轮招到大沽口游弋的,他尤其与英国军舰勾结得紧密,为的是图谋不轨,将太后老佛爷和当今皇上光绪爷都杀了,夺取大清朝的天下,他好当皇帝,将那个日本老倭瓜伊藤博文弄来当中国的宰相,彻底毁灭大清朝的祖宗法度,让中国自轻自贱自贬、沦为日本的附庸国……

这一天,荣禄根据慈禧太后的授意作出了两项重要的军事调度。其一是命令聂士成率其部下武毅军的五千人进驻天津陈家沟,切断袁世凯所部新建陆军从位于天津东南的小站进入北京的通道,并监视新建陆军的举动;其二是命令董福祥率其部下甘军的大批兵将进驻北京长辛店地区,以防不测。

正在北京的袁世凯在这天早晨收到了远在天津的荣禄发给他的一封电令和一封亲笔专函。那封电令通知袁世凯,由于英国和俄国已在海参崴开仗,大沽口应加戒备,因此,催他立即回任,"饬各营兵马,整装听调";那封亲笔专函也郑重通知袁世凯,盼他即日回天津布防。

袁世凯看着荣禄的电令和亲笔专函,琢磨了一会儿……最后,他决定还是在北京再多待几天……

这天下午,康有为的寓所--七树堂汗漫舫内,康有为当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康广仁、梁启超等人的面,向徐世昌出示了一道据他说是光绪皇帝命令杨锐于七月二十九日(1898年9月14日)带出紫禁城皇宫的密诏--藏于杨锐当时所系的一条衣带中、才得以秘密带出宫的衣带诏。

康有为手捧这道密诏,"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杨锐等人与徐世昌也跟着康有为一起跪下……

康有为一边痛哭,一边诵读这道密诏:"朕惟时局艰难,非变法不足以救中国,非去守旧衰谬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不能变法。而皇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几谏,太后更怒。今朕位几不保,汝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朕十分焦灼,不胜企望之至。特谕。"

诵读完毕,康有为仍旧哭得死去活来,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梁启超等人也各自出声痛哭,徐世昌自然也跟着大哭不止……见此情景,谭嗣同也不禁怆然泪下……

待众人的哭泣逐渐平静下来之后,康有为将请袁世凯率部发动兵变、杀荣禄、包围颐和园、配合维新人士与毕永年等会党领袖率领江湖义士劫杀慈禧太后的密谋对徐世昌详谈了一番。徐世昌反复考虑之后,回答康有为说:"这样的大事,还是得请你们派人去与慰帅面谈。只靠我去与慰帅说,是不妥当的。"于是,康有为与杨锐、梁启超等人商量了很久,讨论究竟谁是与袁世凯面谈这件大事的最合适人选……他们商量的最后结果是,谭嗣同就是这个最合适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