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生在中国(下卷):复生时代
428500000080

第80章 戊戌年 (65)

当慈禧太后坐在梳妆台前、开始让梳头太监给她梳头的时候,皇后叶赫那拉静芬、瑾妃还有大格格、四格格、李大姑娘、元大奶奶等宫眷早就得到了"今儿早起"的消息,纷纷前来向她请安、行晨省之礼,她那两个亲信阉奴李莲英、崔玉贵也早都赶来服侍听呵。在众人那极尽小心周到的伏侍之下,一个时辰(两个小时)之后,她总算是梳妆打扮完了。她家常梳着"两把儿头","两把儿头"的左边,插戴着她前天早上吩咐人开箱子找出来的、她那已死了三十七年的丈夫咸丰皇帝当日赏给她的那个小翠雁儿,"两把儿头"的右边,插戴着四格格昨天中午送到她跟前的那个由庆亲王奕劻进贡的钻石流苏金凤簪,"两把儿头"的后面,插戴着她今天特意想起来、吩咐人立刻找出来的一排四枝刮绫刷蜡的旧式矗枝儿兰枝花儿;两个耳朵上,配着咸丰皇帝当日赏给她的那一副小宝珠耳环,另戴了一副她的"奶弟媳妇"荣禄太太在今年端午儿的时候进贡给她的一副金镶钻石耳坠;身上穿着一件明黄色百子缂丝、大镶大滚着如意卷云头的大袍子,外罩一件海蓝色百磬捧福织就地景儿、金线绣五凤齐飞的贡缎排穗大褂子,那大褂子的纽扣上还挂着一串用许多精致的小金环连缀起来的珍珠梅花缨;两手戴着十个纯金垂细珠穗的指甲套,还有钻石、红宝石、东珠、蓝宝石戒指各一个;双脚踏一双沿帮儿满嵌着碎钻、鞋尖上镶着大东珠的"花盆底"高底旗鞋。至于她那张老脸,不必多说,自是描眉刷鬓敷粉擦红,收拾得万分仔细……

慈禧太后就着一个金水烟筒吸了两筒水烟,与此同时,太监们已将她那份按照分例备有十多样粥汤和二十多样菜点、照皇家生活制度只算她的一顿"小吃"的早饭在她面前摆好了。可是,她对那些东西看都懒得看一眼,只将她的那个管事宫女福顺进献给她的一碗奶茶接了过来,细细地喝了下去--那奶茶用新挤出的稠厚的人奶调制而成,盛在一个薄薄的、半透明的白玉碗中。

待慈禧太后用一盏清水漱过口之后,福顺又将那替她按天包成的一钱人参递给她,她就将那一钱人参噙在嘴里……

皇后叶赫那拉静芬以为慈禧太后这就该按照每天的常例,去乐寿堂的庭院中"绕弯儿"--散步消食,正准备带着瑾妃、还有宫眷们一起向慈禧太后请"跪安",谁知,慈禧太后却望着她,含笑说道:"走哇,咱们娘儿们,今儿回宫去!"

这天上午的天空半阴不晴的,万寿山下,排云殿前,慈禧太后带着皇后叶赫那拉静芬、瑾妃还有大格格、四格格等宫眷们,在以李莲英、崔玉贵为首的一大群太监和以福顺为首的一大群宫女的服侍下,前引傍围地在昆明湖畔登上了船,启程回北京城内的紫禁城皇宫……

此刻,贔屭朝光已逝,罘罳晓露仍屯……

这一天,在慈禧太后的命令之下,圆明园的八旗官兵、还有鸟枪营、神机营等部队都被调进了北京城,将紫禁城皇宫层层包围住……董福祥也按照他的顶头上司--慈禧太后的"奶弟弟"、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的授意,率领其所部甘军荷枪实弹、如临大敌一般成批地从北门开进了北京城,甘军的纪律极坏,一进城就纷纷抢占民房、闹事行凶,让北京城内的居民非常震恐,有很多人为了躲避兵祸,赶快迁居逃难……

这一天中午,康有为的寓所--七树堂汗漫舫内,康有为、康广仁、梁启超、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等人就如何应付眼前之危局进行了一番紧急商议。此时形势已经非常紧迫,他们都已清楚地判断出,慈禧太后可能在这几天之内就要发动宫廷政变!谭嗣同昨天夜访法华寺与袁世凯密谈的结果让众人都非常失望,"远水救不了近火",可是,一场铺天盖地的毒焰眼看就要被引燃,并且无穷无尽地蔓延开去……

万般无奈之下,年轻的、此时才只有二十三岁的林旭当场写下一首小诗,借此诗提出了他突然想到的一个甚至不能说是冒险、只能说是荒谬的临时救难之策:"伏蒲泣血知何用,慷慨何曾报主恩,愿为公歌千里草,本初健者莫轻言。"--此诗在字面上是写三国时代董卓、袁绍之故事,拆"董卓"二字重组为"千里草",以袁绍之字"本初"代指袁绍本人;其实,是以董卓影射董福祥,以袁绍影射袁世凯。林旭觉得董福祥及其所部甘军虽然原来都是土匪、是荣禄在任西安将军时将他们招降的,与荣禄的关系密切,可是,董福祥及其所部甘军全都贪财贪利,若在此危急时刻,对他们贿以巨额现金、许以将来的高官厚禄,也许他们会愿意听从维新人士的指挥,立刻在北京城内起兵,攻打紫禁城,劫杀慈禧太后及其亲信党羽……林旭甚至还天真地提出,董福祥是回民、信回教,而谭嗣同的好友"大刀王五"王正谊(子斌)也是回教徒,并且在江湖上、在回教徒中都享有很高的威望,如果他能与谭嗣同一起去招降董福祥,董福祥可能更容易被招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