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生在中国(下卷):复生时代
428500000092

第92章 戊戌年 (77)

袁世凯忽而大哭大喊、忽而低泣低诉,将与"围园杀后"密谋有关的许多情况都告诉了荣禄,荣禄则扬着他那张老"俏脸",不动声色地听着……袁世凯哭诉了很久之后,终于闭上了嘴,可是,他仍旧涕泪狂流、浑身哆嗦、在荣禄跟前长跪不起……

这番哭诉之后,袁世凯为了向荣禄表白他确实忠心,又将光绪皇帝于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五日(1898年9月20日)那天悄悄给他的那道朱谕交给了荣禄。--"荣禄密谋废立弑君,大逆不道!着袁世凯驰往天津,宣读朱谕,将荣禄立即正法。其遗缺即着袁世凯接任。钦此!"

杨崇伊奉荣禄之命,离开了天津,将与袁世凯告密有关的一系列消息带回了北京……

--恶猿啼谷一声,满天更添血色!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十日(1898年9月25日)早晨,浏阳会馆之外一片恐怖的喧闹之声……

步军统领衙门的一名翼尉率领十几个手下之人,气势汹汹地冲进谭嗣同的寓所……忽然,那个张牙舞爪、吆五喝六的翼尉看到谭嗣同独自向他们迎面走来,他望着谭嗣同那棱棱如秋肃一般严冷的明亮双目,不禁惊慌畏惧、手足无措起来……过了一会儿,他才尽量定了定神,费力地嘶喊道:"请谭军机到提督衙门接旨!"--步军统领,俗称"九门提督",此时所谓提督衙门,就是步军统领衙门。

就在那个翼尉话音刚落之时,他带来的那十几个手下之人立刻冲进了书房之内,大抄大检起来……

待那些人抄检完了之后,那个翼尉就带着他们一起,押着谭嗣同离开了浏阳会馆……

--那些人从书房之内的那张书案上,抄走了谭嗣同写给他父亲谭继洵的那封"决裂信"。另外,他们也抄走了谭嗣同留下没烧的那三本书:《名称录》两本,《秋雨年华之馆丛脞书》稿本一部……

刑部监狱,俗称"天牢",四天之前,康广仁被抓捕之后,就被囚禁于此。在谭嗣同被带到"天牢"囚禁的同时,名列"军机四卿"的其他三人--杨锐、林旭、刘光第也一起被囚禁于此。其中,刘光第还是自己投狱的。杨深秀、徐致靖、张荫桓被抓捕之后,亦被囚禁于此。

八月初十日、十一日、十二日这三天里,谭嗣同在狱中写下了一些简短的信札,托一些虽然无力救他、却有心帮他的狱卒传了出去……

"致胡理臣、罗升

来信知悉。尔等满怀忠爱,可嘉之至!谢得军机折,不用递了。昨送来各件,都不差缺。我在此毫不受苦,尔等不必见面,必须王五爷(大刀王五)花钱方能进来;惟王五爷当能进来。并託其赶快通融饭食等事。

湖北电既由郭寄,我们不必寄了。戈什可回湖北。昨闻提督取去书三本,发下否?

速往源顺标局王子斌五爷处,告知我在南所头监,请其设法通融招抚。

再前日九门提督取去我的书三本:一本名《秋雨年华之馆丛脞书》;二本《名称录》,现送还会馆否?即回我一信。

我遭此难,速请郭之全老爷电告湖北。此外有何消息,可顺便告我。

主人谭复生字

北半截胡同浏阳会馆谭家人胡理臣、罗升:送来厚被窝一床,洗脸手巾一条,换洗衣裤并袜子、脚布一套,紫棉马袿一件,棉套裤一双,笔墨信纸并白纸等件,枕头一个,呢大帽一顶,靴子一双,扣带一根,均同来人送来为要。

主人谭复生字

又取铜脸盆一个,筷子一双,饭碗一个。"

……………………

狱中三日,狱外也是三日!

就在谭嗣同被抓捕入狱的当天,慈禧太后命令清朝廷颁布了几道上谕--

召她的"奶弟弟"、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带印"进京,并任命袁世凯为护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慈禧太后本来认为袁世凯不仅参与了"围园杀后"密谋、并且得在荣禄的严厉警告下才"将功补过"地告密,实乃"存心叵测"的"康党"之徒,要将他"置之重典"。可是,荣禄一心想笼络袁世凯、以使他从此更加死心塌地当自己的得力奴才,于是,他就"力保"袁世凯,说袁世凯到底还是听使唤的,一吓就知道告密,也没什么难治的,而且,正因为袁世凯告密,才让太后老佛爷和朝廷能更容易地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军机四卿"、杨深秀、徐致靖、张荫桓等人、还有湖南巡抚陈宝箴等地方官员给惩办了,太后老佛爷还是宽恕他为是。慈禧太后暂时接受了荣禄的意见……荣禄对于袁世凯的部下也加强了直接笼络和直接控制,他为新建陆军请得赏银四千两;并上了一道奏折,为袁世凯规仿西制所设的"同文、炮队、步队、马队四项武备学堂"的官兵报奖,以炮队学堂监督段祺瑞为首,一共保了十六员--在慈禧太后的严令之下,被囚禁在瀛台的光绪皇帝咬着牙、滴着泪在这道内容令其又痛恨、又伤感的奏折上写下了朱批:"着照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