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生在中国(下卷):复生时代
428500000095

第95章 戊戌年 (80)

--以后的岁月里,谭嗣同的嗣子谭传炜之次子谭训聪曾解释说,这首诗中的"两昆仑"指的是谭嗣同的那两个忠诚的仆人胡理臣、罗升。可是,康有为却总是自称他自己乃是"两昆仑"之一……

入狱以来、还未经任何审讯的谭嗣同、杨深秀、康广仁、林旭、杨锐、刘光第这六个人被一起带出了刑部监狱南所的西门……

--清朝刑部监狱、所谓"天牢"的规矩,凡是出东门的在押之人,会被释放或者只是"过堂"受审;凡是出西门的在押之人,必死无疑!……

看着他们这六个人远去的身影,连在场的一些司狱、番役都悄悄落泪……

这一天,湖广总督张之洞发来急电,请慈禧太后重惩维新党人;可是,与此同时,他又给军机大臣王文韶发来急电,说他"以百口力保"杨锐,请王文韶设法营救杨锐……

这一天申初时分(下午三时),谭嗣同、杨深秀、康广仁、林旭、杨锐、刘光第这六个人分乘六辆用骡子拉着的刑车,来到了位于北京宣武城南的菜市口刑场……

观者万人,将刑场围得严严实实……

有大声痛哭的,有哽咽流泪的,有只觉撕心裂肺而晕厥昏迷的,有悄悄叹息的,有沉默凝视的,有独自怒目望天的,有相互沉沉哀语的……

有横眉立目、觉得特别开怀解恨的,有阴险地偷乐、无耻地谩骂的,有连笑带闹觉得特别刺激、特别有趣的,有撇嘴喷吐沫嫌意思不大而指指点点的,有张口结舌地呆看的,有骂一会儿、歇一会儿、攒着力气准备大叫预备起哄的,有漫不经心地时不时晃两眼、时不时又想些闲事或者相互聊些闲话的……

有此时虽然无力救他们出绝境、却在心中郑重发誓"为他们之死,我必复仇!"的仁人志士!有淳朴之心被强烈震撼了的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年人、小孩子!……

有嘲笑讥评他们是一些不懂得政治、缺乏西方教育背景、不会处理事务的"半瓶醋"的外国政客、新闻记者、学者、商人、工程师、教师、艺术家、旅游者、传教士、职员、外交官员、军官、士兵、投机者、流氓……

有破衣烂衫的城市贫民,有病饿濒死的逃荒农民,有一脸绝望、遍身污垢的乞丐,有东溜西躲、左探右摸的小偷……

有相互眉飞色舞地抱怨前些天"立秋"吃白肉的时候因为酱油不道地而没吃舒坦、一起兴高采烈地讨论一会儿看完杀头回家之后该如何多费些心思张罗张罗过两天"中秋"吃瓜饼酒这件大事的老油痞;有满脸擦涂着怪粉妖脂、满头插戴着或真或假的首饰花朵、一边钩织着活计、一边闲聊说笑吵架骂街吆喝孩子的蠢婆娘……

宣武门城楼上刻着"后悔迟"!……

刀断头颅、血流刑场的一刻:

杨深秀,四十九周岁!

杨锐,四十一周岁!

刘光第,三十九周岁!

谭嗣同,三十三周岁!

康广仁,三十一周岁!

林旭,二十三周岁!

--他们六人,就是"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临刑壮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林旭临刑之前,向监斩的军机大臣刚毅厉声高喊道:"过来!有话问你!"刚毅看都没敢看林旭,赶紧躲开了……刚毅害怕如果他将头探了过去,林旭会猛然用牙将他的耳朵撕咬下来!……

……………………

戊戌六君子,个个都是轰天撼地、慷慨磊落、富于流血牺牲精神的伟大烈士!

--在他们被捕入狱之前,他们谁都可以逃走、以躲过此劫,可是,他们谁都没有逃走……

此前数年,谭嗣同曾赋《城南思旧铭》,其中有言--

"…………

缅怀平生,亦富悲冤!

泪酸在腹,齎以入泉。

…………

息我已死,乃决其藩。

闵予之留,实肩斯况。

豪乐纤哀,奔会来向。

明明城南,如何云忘?

城南明明,千里恻怆!"

--北京,是他出生成长之地,也是他牺牲赴死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