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每天要懂的消费心理学
4287100000081

第81章 频繁更换手机背后的心理需求

心理学关键词:深度自卑

我们都知道,手机早已不再是简单的通信工具了,在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它已摇身变成了一部分人追求前卫的“形象代言”。各种手机一茬茬地迅速更新,从彩屏、和弦到红外、蓝牙,从数码拍照到MP3,手机每推出一个新功能都会带来一个新的“换机时代”。我们可以去商场看一看,人头攒动的手机柜台前一张张青春面孔就是最好的证明。因为,其中绝大多数人都不是第一次买手机,而是第N次前来更换“装备”了。频繁换手机,好似成了流行趋势。那么频繁的手机消费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心理需求呢?

典型的“中国式奢侈”

当忘带手机的都市人产生被世界遗忘的恐惧;当几个月就换一部手机的“瘾君子”频频出现……种种信息显示,中国的手机消费浪费现象严重。

据相关调查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50%的用户在一年到两年的时间内更换手机,而有近20%的用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更换一部手机。另一项在复旦大学学生中的调查显示,在大三学生中用过2到5部手机的不在少数,有一个高级经理班的学员10年间用了15部手机。

频繁更换手机在现代人中绝不是个别现象。心理学家说,驱使人们不断更换手机的动力来源于隐藏在人们心中的深度自卑。其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太想让别人“看得起”自己。

深度自卑的人,当自身没有什么优势可以压倒众人时,就会刻意去追求某一点,尽量把这一点做成自己独到的优势。使自己的配饰(例如手机)优于别人来换取优越感就是他们经常表现出的一种方式。

2.苛求完美。

一般人对于手机,都是注重使用功能,对于一些不完美之处,通常不会非常注意。但对于深度自卑的人来说,就好像洁癖一样,哪怕一个小小的缺陷,都会使他们心里很不舒服。

3.过度补偿心理。

童年或长期生活在贫穷中的人,会向往生活得到改善。这种向往得不到满足,就会积聚在心里,形成能量,一但条件允许时就会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甚至会过度宣泄。

4.唯乐心理和从众心理,导致他们无法停歇。

人有追求快乐的本能,虽然每个人都希望获得新东西来换取快乐,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去做。而这些人的自我约束力比较差,一时冲动就会做出购买决定,以获得快乐。买了之后会后悔,但下一次还是控制不住自己。

频繁更换手机是一种不健康的消费心态,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媚俗的攀比风在作怪。事实上,对于手机的消费,聪明人都应遵循实用第一、物有所用的原则。无论手机多么漂亮、时髦,其第一功能仍然是通信。同时,频繁更换手机不仅带来巨大的资金和能源浪费,而且废、旧手机电池的随意丢弃还会对环境构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