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聘之有道:面试读心术
4287600000038

第38章 问题之外看问题---细节与推理

在面试过程中,除了从应聘者的回答里面对其进行判断之外,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细节,也是很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的。细节观察实际实际上是和推理过程结合在一起的。例如,我曾经听过这样的例子,一个二十来岁的大专毕业生,使用电脑时,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录入,敲击键盘时,只会使用左右两个食指。作为这个年龄段的人,从其成长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情况来看,电脑水平绝对不该如此。反过来说,对其受教育程度,就令人怀疑。最后,经过核实,此人的大专学历属于伪造。

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细节方面去观察应聘者。

* 动作

例如,和应聘者握手时,他握手的力度;在和他进行目光交流时,他的眼神;在整个面试过程中,他的身体坐姿,手的姿势,等等。

有一次我在面试的时候,座位的安排是一张桌子的两边。在查看了应聘者提供的各种证明材料之后,我将材料递还给他。由于桌子比较大,我站起来,欠着身,伸出手交给了他。而他只是稍微欠欠身,屁股都没有离座,一只手就把材料接了过去。之后,我开始问他问题,他头也不抬,一边回答我的问题,一边非常认真仔细地把材料整理好,很规整地放进了随身带的包里。等他做完这些动作,我已经基本决定结束面试了。在面试过程中,作为一个求职者,在各种动作细节上明显地缺乏对面试官的尊重,心思基本上都是集中在自己的事情上。由此可以推断,这是一个家教不佳,自我意识过强的应聘者。虽然我们不能说他能力不强,但他的这种特质,决定了他一定不是一个别人愿意与之共事的人。

还有迟到。虽然对迟到的应聘者,只要别迟到超过了一两个小时,我们还是会给机会,但通常录用他们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除非他能给出让我们信服的、而且极有说服力的理由。至少,迟到通常意味着对求职的不够重视。

同样类似的,还有个别应聘者在整个面试过程中一直嚼着口香糖。我倒没觉得他不尊重我,但给我的感觉是他没把这个职位太当回事。既然这样,我们也就没把他太当回事。

* 表达方式

在我的面试经历中,还曾经遇到过一个应聘者,外地人,有几年的工作经验了。在沟通过程中,总是不自觉地使用方言来表达。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人在什么时候会使用母语交流(这里我们可以把他所在地区的方言作为他的母语)?从我们的经验来看,无非几种情况:一是在本地母语环境中,二是他乡遇故知或老乡,方言会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三是人在放松的状态下,最典型的就是做梦时说梦话,往往会使用自己最常用的语言,四是注意力集中在表达的内容上,忽视了表达的方式。

显然,在面试中,前两种情况都不是。当应聘者知道面试会决定了他是否能得到这份工作时,显然也不会放松到如此的程度。这意味着应聘者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很有可能是第四种情况,注意力集中在了问题本身,而忽视了表达的方式。导致出现这种情况又有两种可能,一是问题比较难,对应聘者挑战性太大,还有一种可能,是应聘者在沟通过程中,缺乏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也就是考虑对方是否能理解自己的意思,更多地是考虑自己如何表达比较舒服。然而,面试过程中,他所面对的问题,也并不是所有的都是那么难,而应聘者又在不断转换普通话和当地方言,这就会让我们形成一个比较明显的判断:此人在沟通中恐怕缺乏换位思考的角度和意识,或者说沟通时,更多地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这种人一定不是我们希望要的人。

* 眼神

面试过程中,眼神是很重要的,正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应聘者是否敢于和面试官进行目光交流,会表明他是否具有一定的自信;而长时间的对视,往往表明了应聘者身上潜在的挑战性。在一次面试过程中,坐在我对面的小女孩,在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基本上没和我做过一次目光交流。所以我考察的重点就放在了她的自信心上,最后发现,这确实是一个严重缺乏自信的人。

* 穿着

通常来说,应聘者在面试时,往往着装会比较在意,但确实也有少数人,面试时不按常理出牌,我个人不建议因此就对人一棒子打死,还是了解一下原因再下结论较好。但当我们发现没有特殊原因时,这样着装背后所隐藏的心理状态,就需要好好了解一下了。

我们在夏天做面试的时候,通常男性应聘者都是着短袖衬衣的居多,再不正式,也会穿一件有领的T恤---这其实已经很少见了。但有一次,我面前的应聘者,穿着圆领T恤,脚踏旅游鞋,最搞笑的是胸前自右上而左下印了一条大龙。当面对这样的应聘者时,我们首先考察的重点不再是能力,而是此人的性格,以及求职欲望的强烈程度。这种装束,要不是一个散漫惯了的人,要不就是从内心里对这次面试不重视。除此之外,实在想不出其他的解释。

对于前者,我们肯定是不愿意要的。对于后者,我们当然也不希望。但当时我还是具体地了解了一下他这种穿着的原因和他的性格。由于他应聘的这个职位当时不是太好招,而此人从硬件条件上吻合度很高,我想借机了解,从外部的角度看这个职位,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或者说,如果他是因为不重视而采取了这样的穿着的话,为什么我们的职位对他这样符合条件的人没有吸引力?

还有一次,我帮一个咨询公司招聘一个销售人员,专门负责某项培训产品的推广。面试时间也是夏天。刚一接近应聘者,感觉到一股浓烈的汗臭扑鼻而来,第一印象立即变差。为了防止出现以貌取人的情况,我在询问了关于如何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如何寻找到客户以及让抵触的客户能接受公司的培训产品等问题之后,了解到应聘者希望在教育行业中能有所建树,有所积累后会自己创业。

这个职业生涯设计本身并不会使我们对他的评价变得负面,因为他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必然是数年之后,对公司而言,这样的服务期已经足够。但从他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虽然应聘者背景一般、学历不理想,但心气比较高。接下来我们问了他的居住情况。因为是外地来京,北京也没有亲戚,自己的收入并不高,所以和别人一起租了一套单元房---里面洗澡还是很方便的。

当了解到这里的时候,应聘者为什么在个人卫生上给人留下较差印象,就会有两种可能:一是本身卫生习惯就很不好,二是在应聘者这方面的习惯较差,但如果他重视今天的面试,应该会在这方面有所关注,从这点来分析,应聘者可能对该职位的欲望并不强烈。上述的两种情况,无论哪种,都基本决定了我们不会再选择这个应聘者,除非他有特殊的来历等。

由于现在的应聘者在着装上越来越重视,因此,从着装上能看出问题的几率已经越来越低了。但一个人的着装,还是能反应出这个人的风格、对面试的重视程度以及消费习惯等。当我们发现低层级职位的应聘者的着装明显较为高档时,应当关注他们的家庭环境,借此判断他的消费能力和实际的消费是否相符。一旦差距很大,作为面试官要引起格外的关注。一个消费水平远远超过消费能力的人,生活上经常会面临窘迫的情况,即使他不会因为非常缺钱而犯错误,至少这种状况对他的工作是有影响的。

* 身体姿态

一般来说,在面试过程中,当面试官和应聘者面对面隔桌而坐时,由于紧张和注意力的集中,应聘者往往会身体前倾。但有的时候我们也会看到一些应聘者非常放松,身体向后,斜靠在椅背上。这其实是一种应聘者已经比较放松的信号。如果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或者说是我们故意营造出的气氛,可以继续不断追问,此时应聘者的戒备心大大降低,叙述的真实性有所提高。如果这是应聘者不自觉的流露,则需要考察眼前的应聘者,是不是一个过于自负的人。

关于身体姿态,有的书上会给出一些描述,例如鼻孔张开,代表愤怒或紧张等。我发现有很多情况,一是不太可能在面试中出现,二是书上的解释和我们的感受有差别。所以,对身体姿态的观察,一定要和面试过程中应聘者的回答所反映出的这个人的特质结合在一起进行判断。另外,还需要看一下,应聘者的一些动作,是否是他平时的习惯动作。例如,通常有的人紧张的时候会擦一下鼻尖,但也有人平时没事也要擦一下鼻尖。同样的动作,就会有不同的含义。

* 态度

在面试过程中,我们有时候会遇到这样的求职者:他们努力地想讨好面试官,按照面试官所喜欢的方式和思路来回答问题;这类人有一定的悟性,看起来也还算机灵;听他们的回答,似乎没有太多的毛病。但不管他们的回答有多么圆满,我们总感觉有点说不出的劲头,例如,体现出了过度的热情。对这种情况的应聘者,如果我们觉得可用,在发录用通知书之前,一定要做背景调查。

面试中应聘者的态度,无论是热情、平淡、冷漠,都是应聘者当时心理状态的外在反映。也许是面试做得多了,各种态度的应聘者真是都碰到过。一次遇到一位应聘者,自始至终就没露过笑容。也许,她觉得自己的职位,不是一个需要卖笑的职位吧。但根据我的观察,应聘者内心的自我感受实在太好,可能这样的人更适合自己做,而不是给别人打工。

上述从细节推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会存在几个问题:首先,整个推理过程是否严密,是否能涵盖了大部分可能性;其次,所有的推理结果,只能是基于和大多数人一般性情况的比较,而这种对大多数人如何做的判断,其实是来自于我们的生活经验。例如上面谈到的说梦话时使用母语,就是我们自己的生活经验。而对于超出常情的做法,这种判断就不会有效。可反过来说,我们在做招聘时,选的人应该是符合“常情”的人,或者说,不是选那些怪异的人,这就使得我们基于生活经验的判断变得可取。第三,上述的推理过程,从最后的结果来看,还是一个概率,就是说应聘者出现某种情况的可能性有多大,而不是一个绝对的结论:他/她一定会出现某种情况。

但回忆一下我们前面所谈到的,招聘选人本身就是一个基于过去、现在看未来,对未来进行预测的过程,这就意味着谁也无法准确地知道将来一定会怎样。前面所做的推理过程,是在告诉我们,面前的这个求职者,和其他人比起来,出现某种问题,或具有某项能力的可能性有多大,当我们判断他/她具有某种能力或出现某种问题的可能性大于大多数人的时候,这也就成为我们用或不用应聘者的理由。

总结起来,从动作细节推导和分析人的过程,基本的思路是这样的:

首先,根据我们自身的经验,考虑通常什么样的人,或是人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可能会做出如此的举动。

例如,在一次面试过程中,我曾注意到一名应聘者的右手食指靠近中指的那侧,有非常深的黄色,按照生活经验,这往往是抽烟量大,烟龄长本身所造成的。但应聘者本身年纪不是很大,虽然公司没有规定不能招吸烟者,但如果这个年龄,就是老烟民,对其身体状况,就需要仔细考虑了。因此,当时我直接问:你抽烟吗其实结果是很清楚的。问这个问题,就属于把应聘者引领到必须按我的思路回答的轨道上来。在他做出肯定的答复之后,我接着问:你的烟龄有几年了?每天大概抽多少烟?让我意外的是,对方的烟龄并不是很长,每天的烟量也不算太大。这种回答本身,就有两种可能,一是据实回答,二是考虑到我们可能不太倾向于招烟鬼,所以会把自己抽烟的量做了缩小。从整个面试中问题的设计技巧来说,当时我们已经让他处于比较放松的状态,而且由于这个问题本身的指向性并不是很清晰,所以在这个回答上,说假话的可能性不大。对于第一种情况,由于出乎我们的预期,其实我们还是难以相信,因此,我接着问:既然不是小烟鬼,为什么手指那么黄?对方的回答更是让我印象深刻:昨晚一边抽烟一边看书,结果看着看着睡着了,最后把手指给烧了。这个回答对我们来讲,就变成了需要重点考察的判断点。

其次,根据当时应聘者的前后表现,对各种可能性进行分析与排除。

例如,出现上述的情况,往往又是有几种可能,一是确实太累了,对自己失去控制;二是该应聘者是一个相对缺乏控制力的人。我们了解了他近期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之后,认为第一种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那可能性比较大的就是后者。从推理的角度来说,作为一名抽烟者,应该对于烟没有灭,但人睡着了可能会产生的后果一定有清楚的认知,在这个前提下,依然出现烧手的情况,只能说明此人做事的控制力不强。

请注意,客观地说,仅仅依据这个情况而下结论,其实是有主观成分在里面的。但从面试的角度来说,正如本书前面所谈到的,没有一个人、也没有任何一种面试方法可以保证能做到对人100%准确的判断,因此,面试的本质,实际上是根据应聘者体现出的各种外在特征,对其背后可能隐含的价值观、性格特点、偏好等进行概率性判断,如果结合上面的例子,就是说,从概率的角度来看,该应聘者在对自我的行动进行控制方面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有多大。面试过程中发现的这个细节,让我们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是,未必他一定是一个对自我行为缺乏控制能力的人,但和其他人相比,他在这方面出问题的概率要高一些。就其所应聘的职位来说,是需要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和控制他人的职位,显然,此人在这方面体现出的特点,就不具备竞争力。

第三,结合职位的要求和其他问题的回答,对应聘者的情况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