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的智慧
4299000000012

第12章 坚韧不拔(2)

在空难中失去双腿后,英国战机飞行员道格拉斯·贝德,使用人工假肢巫新加入英国皇家空军。二次大战期间,他被德国人俘获了3次,却也成功地逃脱3次。

由于多年以来持续地丧失听力,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46岁终于完全成为聋子。不过,他仍在晚年谱写了他作品中最好的乐章,其中包括5首交响乐。

发表《进化论》的达尔文当年决定放弃行医时,遭到父亲的严厉拆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狗、捉耗子的。”另外,达尔文在自传上透露:“小时候,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认为我资质平庸,和聪明是沾不上边的。”

……

放眼世界,放眼历史,凡有所成就之人,都是在面对各种障碍物之前不轻言放弃、循着自己的目标不断进取直到成功的人。所谓“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如果一味地从看似不良的外在环境、看似不利的客观因素以及“上帝对我不眷顾、不公平”等言辞方面找“不能成功”的理由或借口,那你又怎能真的取得成功呢?要是所有的条件都那么理想,那么成功对每一个人来说,不是太轻而易举了吗?

德国著名化学家、铝和铍两种元素的发现者维勒,虽然猜测到了产自墨西哥的褐色铅矿石中可能含有一种新元素,但漫不经心的他没有循此钻研下去,因此并没有获得什么新发现。而肖夫斯特姆在同样的猜想基础上,抓住问题不放,终于找到了一种新元素,取得了科学史上的一次成功。

肖夫斯特姆的老师推齐利阿斯曾经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这个“钒的发现”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遥远的北方有一位美丽的女神,叫凡娜吉斯。一天,有人来敲她的门,敲得很轻,声音里还带着点犹豫。这时的女神正躺在安乐椅上,她想:‘让他再敲一会儿吧!’可是,不一会儿敲门声就消失了。女神感到很奇怪:‘这位客人到底是谁呀,这样犹豫不决。’她奔到窗口一看,只见敲门的客人已经走了。

“‘啊,原来是维勒,’女神看着远去的身影自语道,‘他这样漫不经心,让他空跑一趟吧!’

“过了不久,女神又听到了敲门声。这个人敲得很热心,很坚决,而且耐心地敲了很长时间,一直调皮到女神动了心,开门迎接他,这位客人又是谁呢?他就是我的学生肖夫斯特姆。女神爱上了他,他们结了婚,还生一个儿子叫‘凡那吉’——钒。”

钒,这就是1831年瑞典化学家肖夫斯特姆发现的一种新金属元素。

如果你够细心,就会发觉生活中存在着这样一条规律:依靠百折不回的坚韧品质为资本而终获成功的人,远比以金钱或秉异的天赋为资本而获得成功的人要多得多。人类历史上大部分成功者的故事也足以说明:发扬百折不回的精神,终能冲破成功路上的一切障碍物。

联想到当我们欣赏杂技时,常常情不自禁地会为那些奇妙惊险的高难度动作而喝彩。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当我们的掌声响起来的时候,你是否能体味到艺人们上台前的个中奥妙与艰辛。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因为有了那颗颗百折不挠的真心,他们才能够训练出如此娴熟的技巧,挑战身体与大自然的绝妙配合。

所有的成功必然都从努力开始,而所有的努力必然都从失败开始。鉴真东渡的故事,或许会给予你一些启示。

公元743年,鉴真和尚开始了东渡日本的行程。正当他准备从扬州扬帆出海时,却被人诬告与海盗串通,第一次的东渡计划就这样宣告流产。

同年年底,鉴真和同船的856人第二次东渡。刚一出海,就遇到了狂风恶浪,船只被击破,海水迅速涌入船舱没及人的腰间,这次东渡又告失败。

修好船后,鉴真第三次踏上了行程。到了浙江沿海,再次遇到狂风巨浪,船只因触礁而沉没,人虽上岸,但水米皆无,鉴真和他的船员忍饥挨饿了好几天,终于被搭救出来,第三次东渡又因挫折而受阻。

第四次东渡因人阻拦,鉴真仍未取得成功。

遭受挫折最为惨重的是第五次东渡。公元748年,鉴真一行345人又从扬州乘船东渡,船入深海不久,就遇上特大台风,船只受风吹浪涌漂到浙江舟山群岛附近。停泊三个星期后,鉴真再度入海,不料又误入海流。此时,风急浪高,水黑如墨,船只犹如一片竹叶,忽儿被抛上小山一般高的浪尖,忽儿又被陷入几丈深的波谷。这样漂了七八天之后,船上的淡水用完了,鉴真和他的伙伴每天只靠嚼点干粮充饥,干渴难忍时就喝点海水,这样苦熬了半个多月,最后终于漂到了海南岛最市端崖县,才侥幸上了岸。他们跋涉千里,历尽千辛万苦才又回到了扬州。

途中几经磨难,63岁的鉴真不幸身染重病,导致双目失明。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鉴真东渡日本的决心仍是丝毫未动,并积极地为第六次东渡作准备,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

鉴真东渡日本所遇上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挫折,其困难程度简直难以为人所想象,或许换上了别人,早在第一次、第二次的时候便放弃了,但是他没有,他以丝毫未动的决心,以传扬佛理的至上信念,在种种困难甚至屡次遭遇生命威胁的绝境之下,在年迈病重而且双目失明的恶劣条件下,依旧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他的这份梦想和信念,终于创造了百年一遇的奇迹,简直可惊可叹!

成功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人生最遥远的地方,而在人生的近处则站满了失败,如果你在这层层的失败迷雾周围难以持久地寻找那一线光明,那么你很容易便会被这些失败的迷雾所吞噬,完全受它所制。

埃及宰相约瑟年轻时期也是屡遭打击,而他就像中国的鉴真和尚一样,也始终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没有轻易被打倒。

约瑟顺从父亲的命令去探望哥哥们,结果反被哥哥们所害,几乎丧命;他尽忠服侍波提乏,结果反受冤枉而被下到监狱里;他在监狱中尽力帮助人,安慰人,为法老的酒政解梦,希望他在复官后能够救自己出狱,但酒政出狱后就把他忘得一干二净……这一切打击,不但没有打倒约瑟,反而成为训练他日后当上埃及宰相的课程。

痛苦的打击,造就了约瑟越来越勇敢地面对现实的打击与压力,使他更不易被屈服,也不易被过去所捆绑。对于自己手中的工作,无论在何种恶劣的条件下,他都尽力做到最好。最终,约瑟当上了全埃及的宰相。

这就是约瑟,一个在绝境之中依旧百折不挠的人。他以屡败屡战的精神不懈地进取与努力,他没有被过多的打击击垮,也没有自暴自弃,他试着忘记过去,不为过去种种砸在自己头顶上的愤怒的种子所牵绊,而是一往无前地走向美好的未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出现了这样的人,那么无论是恶劣的环境、凶猛的仇敌还是沉重的压力,最终都能像埃及宰相约瑟那样,被他转化为朋友,帮助他去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让我们都试着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去面对挡在你面前的一切障碍,这样,人类才能拥有成熟与睿智;明天才能显得无限神奇,社会才能上升到文明世纪,人生才能变得更加灿烂瑰丽!

滴水能穿石

因为有了恒心与忍耐力,才有了埃及平原上宏伟的金字塔,才有了耶路撒冷巍峨的庙堂;因为有了恒心与忍耐力,人们才登上了气候恶劣、云雾缭绕的阿尔卑斯山,在宽阔无边的大西洋上开辟了通道;正是因为有了恒心与忍耐力,人类才夷平了新大陆的各种障碍,建立起人类居住的共同体。

成大事者身上最可贵的个性之一就是坚定执著,他们可能也有感到疲倦的时候,但就是因为坚定执著,才让他们多了一分恒心和忍耐挺过难关。可惜有很多人就是少了这一分恒心和忍耐而被拒之于成功门外。

因为有了恒心与忍耐力,才有了埃及平原上宏伟的金字塔,才有了耶路撒冷巍峨的庙堂;因为有了恒心与忍耐力,人们才登上了气候恶劣、云雾缭绕的阿尔卑斯山,在宽阔无边的大西洋上开辟了通道;正是因为有了恒心与忍耐力,人类才夷平了新大陆的各种障碍,建立起人类居住的共同体。

滴水可以穿石,锯绳可以断木。如果三心二意,哪怕是天才,势必一事无成;只有仰仗恒心,点滴积累,才能看到成功之日。勤快的人能笑到最后,而耐跑的马才会脱颖而出。

1492年2月,哥伦布失望地离开了爱尔罕布拉宫,他原先希望争取西班牙国王斐迪南和王后伊萨贝拉的支持,但没有成功。他骑着骡子,缓缓地出了宫门,考虑应该往哪里去。他此时此刻看上去头发花白,精神十分萎靡,脑袋耷拉着,几乎碰到了骡子的背上。他从幼年开始就抱着一个念头,认为地球是个球体。当时,人们在距离海岸线四百英里远的海上发现了雕有图案的木片,还在葡萄牙海滨发现了两具尸体,从人体特征上判断,他们和已知的人种都不一样。哥伦布相信,这些尸体就是从遥远的西部一些还不为欧洲人所知的岛屿上漂流过来的。他曾经指望葡萄牙国王能够出资,资助他进行海上航行,以便发现那些遥远的岛屿。然而,国王约翰二世一面假惺惺答应帮助他,另一方面却暗地里派出了自己的考察队。哥伦布最后的一线希望破灭了。

哥伦布四处乞讨,靠给别人画各种图表为生。他的妻子已经离他而去,他的朋友也都把他当成疯子,对他不闻不问。斐迪南和伊萨贝拉夫妇身边的智囊人物,对他所谓的往西航行就可以到达东方的理论也嗤之以鼻。

“可是,既然太阳、月亮都是圆的,为什么地球不能是圆的?”哥伦布问道。

“如果地球是球体,靠什么支撑它?”那些智囊问。

“那太阳、月亮又是靠什么来支撑的呢?”哥伦布反问道。

“如果一个人头朝下,脚朝上,就像天花板上的苍蝇一样,你觉得这可能吗?”一位博士继续问哥伦布,“树根如果在上边,它可能生长吗?”

“池塘里的水也都会流出来,我们也就站不起来了。”另一位哲学家补充道。

“这也不符合《圣经》上的说法。《以赛亚书》上说:‘苍穹铺张如幔’,这说明地显然是平直的,说它是圆的,那是异端。”牧师也加入了辩论。

哥伦布对他们不再抱任何希望,就在他转念想去为查理七世效力的时候,突然事情出现了转机。伊萨贝拉的一个朋友对她建议说,万一哥伦布的说法是对的,那么,只要一笔很小的花费,就可以大大地抬高她统治的声望。“好的,”伊萨贝拉同意了,“我把我的珠宝拿去抵押,就算是给他的经费。喊他回来。”就这样,哥伦布转过了身子,同时世界也转了个身。可是,他的航行还有别的问题,没有一个水手愿意和他一起出海,幸好国王和王后用强制手段下了命令,让他们必须去。于是,他们乘坐“平塔号”帆船出了海。他们的船很小,比平常的帆船大不了多少,而且刚刚起程三天,船舵就断了。水手们内心都有一种不祥之兆,一时情绪非常低落。哥伦布就向他们描述了一番他所知道的印度的景象,描述了一番那儿遍地的金银珠宝,才让水手们的情绪稳定下来。

船驶过加那利群岛以西两百英里后,他们的磁针不再是朝着北极星的方向了。水手们说什么也不肯再往前走,一场叛乱几乎迫在眉睫。这时候哥伦布又向他们解释,说北极星实际并不在正北方,最后总算说服了他们。当船航行到距离出发地两千三百英里远(哥伦布故意骗他们说只有一千七百英里远)的时候,他们发现了有樱桃木在水面上漂流,船周围时常有一些陆上的鸟类飞过,还从水里打捞起了一块很奇怪的雕有图案的木片。

有志者事竟成。由于对新大陆探索持之以恒的决心,哥伦布把西班牙王国的旗帜插在了新大陆上。

执著造就奇才

一切伟大作家之所以能够成名,都有赖于他们的坚忍不拔。他们的作品并不是借着天才的灵感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精心细致的雕琢,直到最后把一切不完美的痕迹都除掉,才能够表现得那么高贵典雅。

我们阅读霍桑的作品《红字》时是多么欣喜快乐啊,《红字》也许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故事了。如此完美的遣词造句,如此流畅自如的表达,如此精妙细致的修辞,以致人们暗自揣测这鬼斧神工之笔是如何造就的。生性腼腆木讷、不善言辞的作家在自己的笔记本里曾经吐露出了天才的秘密。那就是一遍又一遍不懈地修改,修改,再修改!作家的笔记本上到处是修改的痕迹,在他的笔记里,几乎没有什么事是琐碎微小而不值得记录的。他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和感觉到的,都记录在自己的笔记中,正是这些笔记使他后来写出了完美的作品。

霍桑那出色的思想和非凡的表述来源于难以数计的资料。当他在写不朽的《红字》时,他认为这部作品不会被承认,就像他的其他众多作品一样默默无闻,他甚至烧掉了自己的一部分作品。而且,在个人生活上,霍桑也有过一段非常艰难的时光,在被塞伦的海关除名后,他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只能以栗子和马铃薯果腹,因为他根本买不起肉。在他出名和获得人们的认可之前,他已经在文学这个神圣的殿堂里默默无闻地工作了20年。

乔治·艾略特曾经这样说:“1856年9月开始了我生命中的新纪元,因为从那时起我开始写小说。我要在某个时候写出一部出色的小说,这一直是我朦朦胧胧的梦想。我以前也尝试着写小说,我好像对于什么是小说很早就抱有一种朦胧的感觉,这些感觉各种各样、千奇百怪。但是,我从未下定决心要真正写出一部小说,我的小说往往只不过写了一个开头,描述了一个叫斯坦福郡的乡村以及邻近的农家生活。但也仅仅是个开头而已,这样,许多年过去了,我心中希望自己能写出一部小说的愿望也在逐渐地消退,我感到,自己缺乏一种高超的写作技巧,无论是处理小说结构还是描写对话都不够到位,但我认为自己还是比较擅长叙述故事的。”

“但是在一天早上,我正在思考第一个故事梗概应该写些什么时,我的思想进入了一种浮想联翩的状态,我想像自己在写一个故事,题目就叫《牧师阿摩司·巴顿的悲惨命运》,也就是后来的名作《牧师生命的一幕》。最初它刊登在《黑木》杂志上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时其受欢迎的程度简直超乎我的想像。”

赫伯特·斯宾塞在76岁的时候完成了他的巨著的第10卷,世界上很少有什么成就能超过这件耗尽一生的宏伟作品。斯宾塞在写作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挫折,尤其是在健康状况很差的情况下,他仍然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工作,直到成功。

卡莱尔写作《法国革命史》时的不幸遭遇,已经广为人知。他把手稿的第一卷借给了邻居,让他先睹为快。这位邻居看了以后随手一放,结果被女仆拿去引火用了。这是个很大的打击,但卡莱尔却并未泄气,他又花费了几个月的心血,将这份已经被付之一炬的手稿重写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