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浪漫青春爱本无罪之兴凯湖情事
430700000070

第70章 生活是美好的(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像以上两例,现在找不到了,穷得连灯也点不起的人少了,买不起书的人恐怕也不多。没有谁会像路温舒那样靠读“草书”学习知识。实在买不起书读,还可以借吗!但有些人仍有理由拒绝读书,或曰“环境差”,或曰“没时间”。看完下两例,我们会有更大的感发。

东汉大思想家、文学理论家王充,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在京城洛阳的太学学习期间,穷得无钱买书,只有到书坊站在书架前翻阅各种书籍。经过几年努力,他几乎读便了洛阳城里所有书坊的书。元代有一画家、诗人王冕,出身低微,但他聪明好学,七岁那年开始,他白天放牛,夜间到佛寺里的长明灯下读书,常常一读就是通宵达旦。他们的事例与我们相比,即使我们家中人口再多,身居再简陋的居室,我们在这里读书也比那面对着空荡荡的佛殿、幽暗的灯光多几份温馨,少一些孤单吧?

时间是海绵里挤出来的。真正读书人,他们是不会说没时间的。三国时期的董季直在他的学生叫喊“我们渴望读书,但苦于没有时间”时,他告诉他们读书“当以三余”。所谓“三余”,乃是“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三国志.王肃传》)。董先生所说的“岁之余”和“时之余”,也许不是人人可以享有,但大多数人可以享有“日之余”。王应麟《困学红闻》卷五载:“司马文正公以圆木为警枕,少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司马光是非常珍惜“日之余”的,正因为他惜时勤学,手不释卷,才能“公于书无所不通,文辞醇深,有西汉风”(苏轼《司马温公行状》),成为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修成继《汉书》之后的史家绝作《资治通鉴》294卷。

总而言之,愿意读书者总会说有时间,会主动找时间来读书。陆游有诗云:“呼童不应自升火,待饭未来还读书”;欧阳休在《归田录》中说钱思公好读书,做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读小词……这些读书者是舍不得把时间用到歌舞戏院,闲游美景的。反之,不爱读书人总会找到不读书的理由,《广笑府》中有《怕读书》一诗云:“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夏去秋来冬天到,收拾书箱度残年。”《曾国藩家书》中有言:“苟能发奋自主,则家塾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主,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我们可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