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近十五年来,每隔几年发生一次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使人们越来越质疑GDP的可靠性。特别是这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在其爆发前,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就已经不如10年前,但GDP却显示美国经济在蓬勃增长,说明GDP数据被不真实的资产泡沫。特别是房地产泡沫扭曲了,就像那两位教授各吃一口狗屎GDP便产生200万,事实上房地产的不断转手根本未产生任何财富,却占了GDP中很大一个比例。
在法国,由于2001年到2006年房屋价格猛升,住房成本大幅增加,使法国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在短短五年间减少了近50%。实际生活水平明显下降,而GDP却显示这五年间,法国的整体财富增加了20%。
事实证明,GDP只是一个量的指标,而不是一个质的指标。GDP的增长和整个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变好,以及能否持续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必然的联系。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以往的投资多半儿去了房市、车市和股市,GDP虽然上升了,但没能显示出这是不可持续的。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恰恰是最重要的,GDP却无法衡量。
基于GDP未考虑财富分配,更没有道德价值观,只计算政府的投入而不考虑产出,只计算规模而不考虑效益,各国之间的GDP比较,则好似拿大象的重量和兔子的重量之间的比较一样可笑。联合国早已试图采用新的指标,能更全面地衡量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评估出世界各国真正的生活质量——“人类发展指数”。在这个指数中,包括了资源消耗和环境退化的绿色净国民产出,社会中位收入而不是平均收入,体现社会平等的基尼系数和预期寿命,及教育程度包括在内的指标。
希望不久这个指标能代替GDP作为衡量各国发展的指标。
42.被债务杠杆撬起的迪拜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所披露的数据,2007年,单全球各类金融衍生品的市场面值就涉及了480万亿美元,相当于2006年全球GDP总和的10倍,地球人人均8万美元。那些高杠杆的金融衍生产品,将迪拜从沙漠上高高地托举了起来,无数美轮美奂的建筑脱颖而出。但全球债务滥用的系统性风险依然存在,房地产大泡沫在全球各地依然存在。目前,全球经济是靠着政府全力以赴的放松信贷,在债务杠杆下,勉强地支撑着。
2007年初,我在美银证券部做Swap,也就是现在臭名昭著的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掉期交易)。一天,上司带了一个中东模样的青年人进了我的办公室,告诉我这青年人叫亚瑟(Yaser),将在我们部门实习半年,让我负责培训他。
亚瑟非常聪明,对人有礼貌,他特别爱提问,像极了15年前刚进华尔街的我。相处了没几天,亚瑟便对我无话不说了。亚瑟来自杜拜,是阿联酋人,父亲经营房地产,他家在杜拜算得上名门望族。他来美国读书是期望能在华尔街干个一年半载,学些华尔街的名堂,特别是信用掉期交易。他说学好后回国做,能用华尔街的”Magic(魔术)”来生钱,而且生大钱。
一天,他一本正经地对我说:“Steven(我的英文名),多谢你的指导。如果你去杜拜的话,一定发大财,你可以投资房地产,华尔街许多投行在那儿都有投资。”
我颇感兴趣地问道:“是吗?回报多少?”他说:“每年20%到25%,每三年翻一倍!”
“哦?升得比美国和中国都快?”我有点儿怀疑。“那当然!我们有油呀,这个世界永远需要石油!如果你去投资的话,我给你安排最好的交易,” 亚瑟说得很自信。
我懂亚瑟的好意,但那时我对美国的房市已心生疑惑。因为我们所做的CDS中有一个假设,就是房地产每年至少上涨6%,否则这个模型就会破灭。而房价会一直上涨吗?我半信半疑。如果杜拜的房地产每三年涨一倍,这样的涨幅能够持续多久?
我婉言谢绝了亚瑟。不久,次贷危机浮出了水面,美国房市开始下跌。我提醒亚瑟小心谨慎,亚瑟却不以为然。过了几个月他实习结束回了学校,次年返回杜拜。而我2007年也离开华尔街回到多伦多。不过,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
最近,亚瑟时常来电话,每次都说情况不妙每况愈下。由于石油跌价了,杜拜的资金来源越来越紧,房产、金融、旅游,什么都不景气。失业剧增,那些外国人丢了工作离开时,开着车去机场,把刷暴的信用卡留在车内,挡风窗上留张字条,上写”I am sorry!”在杜拜买车又不用缴税,年景好的时候,大家争相买好车开,现在豪华车的价格都降了一半了,可路上还是静悄悄。空置的房子比比皆是,房价在两三个月内狂跌三成,而且还在继续直线下滑。
一次,亚瑟在电话里对我说:“现在想想幸亏你没有投资这儿的房地产。如果那时你买下55万美元的公寓,即便我父亲给你10%的折扣,50万吧,首期15万,这种公寓现在已经跌到40万以下了,你是血本无归啊!”我回说:“实话告诉你,我不会投资杜拜的房产,你也学了衍生证券、 CDS,应该明白杠杆的作用,财富都被杠杆虚拟放大了。我在纽约就一直租房子住,这些年,北美房价每年‘不过’涨了8%到10%,我都感觉泡沫吹大了。”
前几天,他又来电话,语气更为黯淡:”不好了!家族企业因投资过度资金周转不灵,快破产了!”意思让我在华尔街帮他找资金。
我告诉他,现在华尔街自身难保,都在靠政府Bailout,哪儿还有现金呢?
亚瑟说,他不明白,这个世界一夜之间就变了。我告诉他,都是华尔街投行、对冲基金惹的祸,他们利用衍生证券如MBS、CDO、CDS搅乱了市场。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所披露的数据,2007年,单全球各类金融衍生品的市场面值就涉及了480万亿美元,相当于2006年全球GDP总和的10倍,地球人人均8万美元。如果世界上真有这么多钱,不就可以世界大同,进入共产主义了?
前几年,那些高杠杆的金融衍生产品,将迪拜从沙漠上高高地托举了起来,无数美轮美奂的建筑脱颖而出:什么举世无双的独立建筑“Burj Dubai”、天上“云”飘飘、充满活力的 “跳舞塔”、辉煌的“迪拜复兴”、绚丽的“迪拜珍珠”、古典的“迪拜大金字塔”、尖利的“阿拉伯尖刀”、怪异的“迪拜塔”和“达芬奇旋转塔”等等,造就了一座繁荣的海市蜃楼,成为世界的奢华之都。迪拜的“辉煌”告诉我们,以抵押未来换取眼前短暂的辉煌,无一例外地将引发下一轮的经济危机。
我给亚瑟的电邮里写道:“但凡靠金融和房地产拉动的经济——低个人储蓄率和高消费带动起来的虚假的高增长,迄今为止都不能可持续发展,都将导致崩溃。超级强国美国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结果引发1989年和2007年两次崩盘。经济强国日本靠房地产拉动经济,80年代末创下整个东京的楼价可以买下美国的神话,但是一夕之间,房价垂直下跌,日本经济整整萎靡了20年,至今依然萎靡不振。南美、东南亚等等等等就不再一一例举了。你是个聪明人,明白了吧……”
其实,我还有好些潜台词没有对亚瑟说,不想把他吓着了。其实,迪拜的债务违约,只是冰上一角,它在明显地向我们显示,旧的泡沫远未破灭,而新的泡沫又正在迅速地产生。虽然迪拜事件好像没几天就“过去”了,但全球债务滥用的系统性风险依然存在,房地产大泡沫在全球各地依然存在,房地产过热的风险远未释放。目前,全球经济是靠着政府全力以赴的放松信贷,在债务杠杆下,勉强地支撑着。一旦政府釜底抽薪,那接下来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还没人能够准确地推算出来。这次金融危机何时才能安然度过,没人能预言,因为没人经历过类似的局面,一切恐怕只能拭目以待。
43.金融化为谁带来财富?
那些参与“缔造财富”的金融机构的权贵们,用金融资产搭建了一座债务金字塔。用光怪陆离的衍生证券,在杠杆的作用下,将“财富”魔术般地变了出来,然后以虚拟的超额利润,收取超高额的管理费,制造了一个个完美的庞氏骗局:不断用后来之人的钱,去填补前面的窟窿。当借款人开始拖欠债务或者无法偿付贷款时,泡沫破灭,“财富消失”,债务金字塔瞬即崩溃。而站在金字塔顶端“缔造财富”的魔术大师,早就把底层进场的财富装进腰包开溜了,留下一片残亘废墟(无法偿付的债务黑洞)。
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的《金融的逻辑》一书,其主题就是要使财富“金融化”,也就是将石油、煤炭和人力资源等财富,转变为货币或金融产品的形式,在市场流通、交易。按陈教授陈述的逻辑,一个社会的富裕与不富裕,并不在于财富的多寡,而在于是否将这些财富货币化或资本化,即“金融化”,财富“金融化”的程度越高,社会就越富裕,否则即使有财富也只能是“穷人”。例如现实世界里的美国,“金融化”的程度最高,因而最富裕,现实世界里的中国,“金融化”的程度不够高,因而就不太富裕。
我们必须认清一个事实,社会财富是靠实体经济创造的,“金融化”,充其量,只能促进社会财富生产或创造的顺畅进行,其活动本身并不生产或创造社会财富。因此,“金融化”被夸大到可以替代整个市场经济体系,并生成社会财富的所有环节一说,是非常可笑的。人们就是金融“化”得再狠些,也无法“化”出衣服、粮食、房子和汽车。最重要的一点,金融化的无限扩张必然会带来资产泡沫,导致社会冲突,最终引发金融危机。从以往的南美、日本、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到这次远未平息的金融海啸,以及冰岛、迪拜,和即将来临的希腊的金融危机,都一次次清楚地向世人证明了过度“金融化”所带来的后果,充分说明了“金融化”对全球的危害。
金融说到底只是服务业,创造出来的最多只是“虚拟财富”。虽然现实中的美国依靠“金融化”无边界的进行扩张,造就了巴菲特、索罗斯等金融巨鳄,使整个美国“富裕”得史无前例,说到底是华尔街站在金融金字塔的最上端,依靠美元的特殊地位造就的,其他国家根本无法复制。更何况,美国真的富裕吗?单单国债就高达13.1万亿美元,平均每一个美国人欠债4万多美元。要不是靠金字塔底部的中国等国家支撑着,美国早就破产了,这样的“金融化”能效仿吗?
目前美国政府、公司和私人累计欠债总额已高达天文数字。如果按照美国现有人口3.05亿来计算,人均欠债为70万美元,每一个家庭(按一户2.28人)欠债217万美元。兑换成人买币的话,每个家庭全成了千万“负”翁。这是国际经合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的统计数字,而经合组织是唯一一个国际组织,可以跟踪其所有成员国的累积债务。这就是“金融化”的结果。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公开承认,目前的赤字消费将“无以为继,我们必须为借贷付出利息,那就意味着我们在用我们的子孙的未来做抵押,让他们还更多的债。”
在《金融的逻辑》中,陈教授给中国的“逻辑性”建议是:鉴于中国“金融化”得很不够,因而要加大“金融化”的力度,不仅要扩大依托于大自然和人类本身财富的“金融化”,更要将层次上升到华尔街开创的“金融创新”的市场中,制造更多的“金融衍生产品”来富裕中国;中国不必害怕,更不要在乎金融危机,中国最终能成为美国的比肩者或超越者!例如,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只占中国GDP的13%左右,而美国已超过了100%,中国显然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扩大这类贷款,基于这类贷款“创新”金融产品。
然而,事实已经证明,陈教授这种 “金融化”的论调,与华尔街缔造的经济模式——只靠呼吸便可“创造社会财富”,与这一纸壳般华丽的金融体系,简直是一脉相承、一丘之貉。华尔街不惜一切代价所推动的是一种金融体系,但更是一种垄断的权力体系。当人们对金钱作为中介的依赖越来越严重时,那些握有权柄的人就越来越乐于创造金钱,并滥用这种权力来决定谁能得到金钱。依靠这一体系创造的并不是社会的真正财富,而是海市蜃楼,美国和迪拜的房市泡沫就是最好的例证。
那些参与“缔造财富”的金融机构的权贵,用金融资产搭建了一座债务金字塔。用光怪陆离的衍生证券,在杠杆的作用下,将“财富”魔术般地变了出来,然后以虚拟的超额利润,收取超高额的管理费,制造了一个个完美的庞氏骗局:不断用后来之人的钱,去填补前面的窟窿。当借款人开始拖欠债务或者无法偿付贷款时,泡沫破灭,“财富消失”,债务金字塔瞬即崩溃。而站立在金字塔顶端“缔造财富”的魔术大师,早就把底层进场的财富装进腰包开溜了,留下一片残亘废墟(无法偿付的债务黑洞)。
由于对华尔街放松了管制,使人联想到大海被冒险家和武装船队统治的时代。想当年国王授予海盗法律豁免权,以换取一份战利品。实际上“冒险家”是海盗的另一个富有色彩的名字,是彻底的自由主义者,他们为个人的财富制定自己的游戏规则,就像华尔街在自己的空间表现“自由市场”这资本主义最完美的形式一样。“武装船队”就是公开上市公司的前身,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外汇交易员、经纪人和投机财富的炒家就是当今的冒险家,华尔街银行是武装起来的船队,经济是他们的海洋,上市公司是服务于他们掠夺财富的船只,纸壳子般华丽的金融体系是他们进行掠夺的武器,而国家则变成了他们的奴仆和监护人。陈教授所提倡的“金融化”其实和上述例证类似,其结果就是把大众口袋里的钱,“化”到极少数人的腰包里。
这种华尔街“金融化”模式根本就是鸦片,毒素已然侵蚀到个人、社会和整个人类。因为华尔街的本质,就是利用复杂的交易扩大增厚财富的蛋糕(不管财富是否掺水),然后采用不道德的手法剥夺社会财富,以最大限度地扩大个人的金融收益,从而最大限度地加以攫取。
其次,华尔街“金融化”之所以不能成为一般逻辑,而为他国所效仿,最特殊之处,就在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这点恰恰在《金融的逻辑》里被忽略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长期以来使美国通过货币霸权,大量地占有别国的资源、商品和劳务。更令人愤怒却无可奈何的是,美国还通过各种国际组织,包括世界银行和IMF (国际货币基金)等国家强权形式,阻止了其他国家的美元储备对美国商品和劳务的自由购买,迫使其他国家的美元储备大量增加,美国则越来越长期地、大规模地占有别国的资源、商品和劳务。与此同时,它又通过所谓的“金融产品”如国债来吸收他国的美元储备,转移华尔街日积月累的金融风险,更以金融市场复杂的汇率游戏,巧取豪夺他国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