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影响你一生的习惯
4332500000041

第41章 当习惯不再习惯(3)

角度不同,对问题的看法各异。尤其是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用另外一种角度去看,便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在民间流传的故事当中,有这么一则笑话:一位老太太的两个女儿都出嫁了。大女儿家做雨伞,小女儿家做布鞋。天晴时,老太太发愁: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日子怎么过?下雨时,老太太也发愁:小女儿的布鞋没人要,一家子怎么活?这天空不是晴就是雨,老太太就天天愁,月月愁,年年愁。

有个善于创造性思维的人规劝老人:你应该掉过头来想,天晴时想,小女儿可好了,这天气布鞋好卖;下雨时想,大女儿可好了,这天气雨伞热销。果然,这以后,老太太天天乐,月月乐,年年乐,日子过得很舒心。

可见,创造性思维的方向与路线多么有趣!同样的现象,不一样的思维,竟造成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

老太太将“晴”与“伞”两个点联系起来,得到的结论是“伞”不好卖,大女儿受苦,自己因此而发愁;同样,她又将“雨”与“鞋”联系起来,得到的结论是“鞋”不好卖,小女儿受苦,自己因此而发愁。

善于改变习惯思维的人劝老太太将“晴”与“鞋”联系起来,得到的结论是小女儿的鞋好卖,日子好过,自己快乐;同样,将“雨”与“伞”联系起来,得到的结论是大女儿的伞好卖,日子好过,自己快乐。

二者都是线式思维,思维半径扩大了,内容丰富了。但方向不同,结论也就完全不同。可见,习惯的角度很值得研究。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人们掌握的知识也是多门类多学科的。因此,面对一个思维对象,不能更不必仅仅局限于传统习惯,不能更不必死守一个点。单兵作战,毕竟力量太孤单了。假如拓展开去,到思维对象之外找个帮手,将二者合并思考,合力作战,不就更有力了吗?

走与众不同的路

不论是在人生当中,还是在事业当中,要想获得较大的成功,就要走与众不同的道路。

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仍然是比尔·盖茨,许多年来他一直都是高居首位。为什么比尔·盖茨会如此富有?

有些人说因为他是个天才,有些人说是因为他善用策略,还有些人说是因为他对市场行销很在行,也有人说是因为他懂得如何聘用最好的人才为他工作。这都没错,但是有一点不可忽视,比尔盖茨之所以会是世界之首富,乃是因为他很有远见,敢于走与众不同的道路。

24年前,当比尔·盖茨创立“微软”时,它只是个很小的公司。当时居世界第一位的是IBM公司,但它坚持认为未来仍然将会是以商务机器为主,但是比尔·盖茨知道计算机硬件是由软件所控制的。因此,他没有做硬件,而是专心做起了当时还不为人所关注的软件。结果,“WIN95”、“WIN98”、“WIN2000”等软件一面世,就让那些做硬件的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你要装软件吗?拿钱来!

试想,如果比尔·盖茨当时没有微软件,而是和别人一样卖机器,他现在肯定成不了世界首富,而是不知道在哪里卖机器呢。

翻开历史,走与众不同的道路而成功的不乏其人:孙中山没有走改良派的道路,推翻了清政府;毛泽东拿起了枪杆子,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些事情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在这里,我们不妨讲一下台湾IT业崛起的例子吧:

中国台湾IT产业起步时没有自己的品牌与核心技术,又没有本土市场可以依托,但是台湾人却依然把IT做得红红火火,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台湾人在搞大制造方面,比美国人和日本人都“专精”——“每一分每一厘钱都要去省”。

在美国,开发一个大制造产品,有40%利润才做。如果利润在15%~20%以下,就放弃了。日本制造比美国有竞争力,大概是在20%~10%利润之间。而台湾在5%~8%之间就可以做得很好。正是因为台湾人与众不同的经营理念,所以他们才一次又一次地接到了国际上大的订单,终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IT生产基地。

走与众不同的道路,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学会发挥我们的特长。要知道,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产业不可能具备全方位的优势,你可能这方面不如别人,那方面不如别人,但是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否则,你将无法在产业的链环中立足。台湾IT产业的崛起也印证了这个道理。

做别人不愿做的事

成功的秘密就是成功者习惯了去做那些失败者不喜欢或不愿做的事。想一想失败者不喜欢做哪些事,成功者也不愿做这样的事,但他们还是去做了。

例如,失败者不愿意接受训练,不愿吃苦,不愿信守诺言;成功者也不喜欢受训,不愿吃苦(运动员就不喜欢,也不愿意每天早早地起床训练),但不管怎样,他们还是那样做了,因为他们养成了去做失败者不喜欢做的那些事的习惯。

一切习惯在刚刚形成的时候都是很不起眼的,但最终往往会变得难以打破。态度属于习惯,是可以改变的,问题是要用新的良好习惯去破除和取代旧的不良习惯。

防止坏习惯的形成比克服那些已形成的坏习惯容易。要形成好习惯就要战胜诱惑。快乐和不快乐都是一种习惯。

优秀品质的形成是有意识地付出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的结果,它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直到变成一种习惯。

由于我们都有一些不良的习惯,所以我们常常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那么,就自己去一个不被打扰的地方,用15分钟时间列一张你的不良习惯的一览表。

自己去一个不被打扰的地方,用15分钟时间列一张你希望自己拥有的所有好习惯的一览表。

我们都知道,下决心很容易,忘掉也很容易。而形成一种习惯的东西则不然。如果不是经过一番努力,要戒除它们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当你读完本书之后,你将学习到很多有益于你生活和事业的技巧。然而,如何使这些技巧变成你终生的习惯呢?如何避免重蹈以往那种不善于管制时间的旧习呢?那么,你就得学会做别人不愿做的事。

当习惯不再习惯

说到习惯,我们常常会想,是不是有一些过去的习惯就在你的眼前欺骗或者伤害了你呢?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摒弃以往那些不好的习惯,这说起来好像很轻松,而付诸实践却是很难的。

曾有一个广告人告诉我他有嗜烟的习惯,这一习惯最终害苦了他——他的身体被毁了,所以他决定要摒弃这个习惯——戒烟,下面就是他克服这个坏习惯的方法。

他知道如果他总是因为戒烟而觉得对不起自己,那他就没救了。别人会说“只要意志坚强就可以嘛”!但对于戒烟来说,确实很难。戒烟让他变得脾气暴躁,工作效率降低,而他最终解决这个麻烦的方法是马上再养成其他的习惯来代替抽烟。

现在,他说,当我们看到他站在窗口前深呼吸的时候,他就是在以此为替代抽烟;当我们看见他在漱口的时候,他就是在当自己正在抽烟;当我们看见他吃晚饭后直接去刷牙时,他就是在当自己正在抽烟。他用这些行为强迫自己形成了新的习惯,代替了自己以前抽烟的恶习。

其实,习惯的新陈代谢不仅在生活中会常常发生,就是经商开店也会因地情与人情的变化,而不得不改换经营的思路。

广州某新区有一条马路,路边的几家小饭馆就数由北方阿姨经营的饭堂最红火。这家饭堂用料纯,分量足,味道美,卫生条件也不错。虽然花色品种不多,总体档次不高,但经济实惠,颇受周围居民及附近的建筑工匠们欢迎,因此回头客多,生意很旺。

两年过后,老板赚了一把,于是花一大笔钱把店堂装修一新,蓝色玻璃墙替代了铁皮拉闸门,高级霓虹灯换下了木板门牌,粗桌粗椅不见了,高级餐桌摆上了……

可是,事与愿违。本指望生意能发扬光大,谁知适得其反,重新开张几个月了,饭堂门可罗雀。原来,居民们、工友们一见新饭堂那么漂亮,心想人家鸟枪换炮了,档次和消费水准自然高了,服务对象也高了,再不是自己的去处了。顾客走了,饭堂还好得起来吗?

到一个街区开办饭堂,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本街区居民的基本情况,充分考虑他们的文化水平、经济能力、生活档次,才能准确定位,合理设定服务项目与服务等级。在一个以打工族为主要居民的街区,不适当地提高装修水平,提高服务档次,把老顾客给吓跑了,自己也就断了财路。这家饭堂前期经营成功,是因为他自觉或不自觉地适应了本街区居民的消费能力与生活需求,定位准确,切合地情,故而有效地占领了市场。后期经营失败,则是因为它背离地域的客观存在,头脑发热,试图提高服务水平,但却人为地拔高消费者的承受能力,违背地域实际,结果只能自砸牌号,自毁前程。

天津“狗不理”包子久负盛名,在北方几乎是家喻户晓。它的分店开到深圳时,却大受冷遇。商家尽管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多方开展促销活动,始终只能热闹一阵,难以吸引众人持续钟情于它。经营者面对尴尬的局面,深入街区调查,发现不是包子质量不好,也不是口味不对,而是深圳人对“狗不理”的名称太感冒了,心理上接受不了。经营者思之再三,忍痛摘下“狗不理”的牌子,换上“喜相逢”的匾额。真是神了,立即柳暗花明,顾客盈门,生意大有起色。

很多时候就须如此,因为地域不同,观念有异,对应办法也应该有所改变。

“狗不理”的根据地在北方,朴实的北方人视之为宝贝,自己的孩子自己爱嘛!深圳人就不同了。深圳毗邻香港,重视名头,讲究吉祥,忌讳很多。“狗不理”字面意思不雅,深圳人接受不了。聪明的经营者虽然空间视角不灵,但一经发现问题,当即请教社会,深入街区调查,并立即调整思路,是很有理智的。

可见,消费者对商品有不同的审美习惯。符合他们习惯的便会产生购买欲,反之,则再美也弃之不用。欧美国家视黄色为太阳与光明,巴基斯坦则对黄色表示厌烦,希腊、罗马认为黄色象征吉祥,叙利亚则以黄色象征死亡。我们看一些小例子:

山羊牌闹钟在许多国家受欢迎,在英国却一个也卖不出去。原来,山羊在英国被喻为“不正经的男子”。上海出口一种防蚊虫叮咬的药膏,名为“必舒膏”。言下之意是用了这种药膏,必然感到舒适。可产品到了香港,却无人问津。原因是“必舒”谐音“必输”。香港人好“发”,好赢,谁去买“必输”呢?

世界就是这样,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就有不同的文化、观念和心理。当习惯不再习惯时,我们就应及时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