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影响你一生的习惯
4332500000040

第40章 当习惯不再习惯(2)

7.不论发生什么情况,我的反应要尽可能地冷静和有理智。

8.对于无力改变的那些悲观的和否定的“事实”,我将完全不予理睬,拒之于头脑之外。

简单吗?当然简单。但是上述行为、感觉和思维方式的任何一种都会对此产生有利影响。坚持练习21天,“体验”这些步骤,看一看信心是否会增强。

成功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也许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你也承认不是别人和环境,而是你自己的所作所为使你不能获得成功。你将不再安于生活的现状,也不再指望一些奇迹的产生。

你已明确,正是你自己必须去干些什么,以便抓住获得成功的机遇。你必须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而这种改变也是一种挑战,你必须放弃习惯了的一些东西,而去经受一些你所陌生的东西。

改变旧习惯是艰难的。当我们被要求除去那些我们所熟悉的思想和感情时,我们都会本能地加以抗拒,尽管我们也承认自己身上那些习惯是有害的。

改变不可能很快实现,它必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我们试图在一夜之间变得成功,我们将只会再一次面临失败。改造我们自己那些妨碍我们成功的习惯,是我们值得庆贺的第一个成功。

学会给习惯让路

在生活中,习惯是一座独木桥。当你在这座桥上遇到了不能通过的障碍时,你最好给习惯让路。

一天,一家国有酱菜厂厂长正在读一张杂文报,读着读着,他忽然大笑起来。报纸的内容是两则笑话:

有个父亲出去找儿子回来吃饭,看到儿子站在独木桥中间,与对面的过桥人对峙着,僵持着。父亲问明原委后,很生气地瞪了对面的人一眼,说:“好儿子,做得对!你先回家吃饭,我替你站着。”

大作家萧伯纳与一位工业大亨在小桥上相逢。大亨傲慢地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萧伯纳让到一边,说:“我正好相反,您请!”

这位老牌酱菜厂厂长眼下正为企业的出路所困。近两年,自己企业的市场被几家新兴私营厂抢走近七成。为了争一口气,他们把已经准备好了的转产计划给搁置下来,苦苦支撑着。厂长虽曾有心让路,无奈其他领导成员态度坚决,自己也就没再坚持了。读了两则笑话后,厂长问妻子:“在独木桥上与人相遇,你怎么办?”妻子一脸正经:“我主动让路。不像有些人,路走不通了,还一味顶下去。”于是,厂长的思想开窍了,第二天就召开全厂职工大会,坚决转产。

可见,当习惯的思维已不再适应前进的需要时,只有变换思维才是唯一的出路。

一家自选商场的货架上,依次摆着红、黑、黄、白、蓝多种颜色的围巾——这是一位心理工作者设计的顺序。1个月后,红、黄、蓝三色围巾售出不少,黑色围巾几乎没卖出一条,白色的也销售不多。眼看后两种都脏了,售货员干脆将它拍卖出去,只留下热销的三色围巾。又1个月过去了,盘点的结果是红与黄二色围巾卖得极少,生意清淡。售货员百思不得其解,甚感头疼。一位头脑活泛的售货员琢磨了几天,提出一个建议:重新添上黑白二色围巾,按原来顺序摆好。真是不可思议,红黄二色围巾又热销了。

颜色的排列竟如此神奇,似乎不可理解,如经行家点破,很快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因为色彩排列合理,可以刺激顾客感官,激发顾客情感,引导顾客驻足。撤去黑与白围巾,红与黄、蓝相互为邻,色差减弱,顾客的注意力也就减弱了,缺少对比色的刺激,就影响了购买欲。尽管黑、白二色围巾售出不多,却是不可或缺的对比物。

现实中,有经验的企业家不仅重视产品颜色的配搭,连车间、设备的颜色搭配也同样进行精心设计,因为色彩对工人的情绪大有影响。例如,日本的一家服装厂,工人的精神一直不太振作。经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工作者共同会诊,认为整个生产环境的色彩存在问题。他们将沉闷混乱的色调改为轻松活泼的色调。结果,工人的精神舒展了,手脚也灵活了。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注意,对色彩应该灵活运用,要善于因习惯的变化而做出适当的调整。比如,在一般杂志中夹杂一张彩页,上面刊载的广告显得很醒目,很突出,宣传效果好。现在有些杂志已经是彩色杂志了,基于这一现实,法国一家酒厂在彩色杂志刊登广告时,总要提出一个先决条件,只登黑白照片,否则不登。为什么?老板认为,彩色图片虽然华贵,但在彩色世界中,相互淹没了,再好的图片也无鹤立鸡群之功;相反,在艳丽的环境里留下一丝素色,倒可以让疲劳的眼睛为之一亮。这就是当习惯不再习惯的道理。

钱多未必是好事

总听人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挣钱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更方便。所以钱不是神,而是仆。有钱人比别人更方便,所以富贵人家对人应该宽厚,如果反而更苛刻,那么虽然身处富贵中,其行为却和贫贱的人一样了,这种富贵怎么能够长久呢?所以有钱,相对容易;做个有修养的有钱人却很难,因为言行要与身份相称,思想要与地位相符。否则,有失身份,有损形象,这都会影响自己的发展,还不如没有钱活得痛快。

例如唐代中叶德宗时,王锷是个赳赳武夫,凭着血气之勇打了几次胜仗,最后一步一步官至岭南节洪史。此公生性吝啬贪鄙,凡是他经手的工程建设,哪怕琐屑小事也要躬亲,不过,这完全不是出于对于工作的谨慎负责,而是怕肥水落入外人田。每次公家设宴请客的剩菜剩饭,他要么自己全部兜回家,要么全部当下卖掉,反正不白白便宜了手下的人。

跟随他多年的一个旧友,看到他这样富贵了还见钱忘命,便善意而又委婉地对他说:“相爷要把身外之物看淡一点,对于金钱要有聚有散,好让社会上知道相爷重义不重财。”过几天后那位旧友又去见王锷,王锷十分诚恳地对他说:“前天你的劝告太及时了,我已按你的意思把钱财散了。”

王锷说:“我的每个儿子各人分得万贯,每个女婿各人分得千贯。”

听着王锷的回答,那位老友两眼睁得又大又圆,心里暗暗地说:“原来如此!”这种方法最后的下场会很可悲。因为,留给儿孙的家业太多了,反而养成了他们不想自食其力的懒惰。世界上最坏事的就是钱财,聪明人的钱财多了,就失去了进取向上的斗志;愚蠢的人钱财多了,就会干更多的蠢事和坏事。是呀!钱财是身外之物,没有它自然不能生活,但过多又成为自己的累赘,这就像一个人的十个指头,没有十个生活不方便,超过了十个就成了负担。财多必害己,多藏必厚亡。

清朝山西太原有一个商人,生意做得很红火,长年财源滚滚,虽然请了好几名账房先生,但总账还是靠他自己算,钱的进项又多又大,他天天从早晨打算盘熬到深更半夜,累得他腰酸背痛头昏眼花,夜晚上床后又想到明天的生意,一想到成堆白花花的银子又兴奋激动。这样,白天忙得不能睡觉,夜晚又兴奋得睡不着觉。这老头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老头隔壁靠做豆腐为生的小两口,每天清早起来磨豆浆、做豆腐,说说笑笑,快快活活,甜甜蜜蜜。墙这边的富老头在床上翻来覆去,摇头叹息,对这对穷夫妻又羡慕又嫉妒。他的太太也说:“老爷,我们这么多银子有什么用,整天又累又担心,还不如隔壁那对穷夫妻,活得开心。”

老头早就认识到自己还不如穷邻居生活得轻松洒脱,等太太话一落音便说:“他们是穷才这样开心,富起来他们就不能了,很快我就让他们笑不起来。”说着,翻下床去钱柜里抓了几把金子和银子,扔到邻居豆腐房的院子里。

这对夫妻正在边唱边做豆腐,忽然听到院子里“扑通”、“扑通”地响,提灯一照,只见是闪闪的金子和白花花的银子,连忙放下豆子,慌手慌脚地把金银捡回来,心情紧张极了,不知把这些财富藏在哪里才好,藏在房里怕不保险,藏在院里怕不安全。从此,再也听不到他们说笑,更听不见他们唱歌。邻居富老头和他太太开玩笑说:“你看!他们再笑不起来,唱不起来了吧!早该让他们尝尝富有的滋味。”

成功没有不变的模式

成功没有不变的模式,是指成功的道路千差万别,如果刻意地去模仿,非但不能成功,更会适得其反。

春秋时期,鲁国施姓人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好学问,一个善兵法。他们都想以自己的专长谋得好前程。于是,好学问的到齐国,以仁义道德的治国理论游说国君,深得齐君赏识,被聘为公子们的老师。爱好兵法的到了楚国,把用兵打仗,强国拓疆的道理说给楚君。楚王很高兴,封他为执法将军。兄弟俩都当了官。

孟氏是施家近邻,也有两个儿子,也是一个好学问,一个善军事。他们仿效施家儿子的做法,也出外谋富贵去了。好学问的到了秦国,用仁义道德劝说秦王,秦王非常生气,认为是帮倒忙。秦王说:各国纷争,秦国志在发展,此时最需要的是强军厚伪,如果只知仁义,岂非要走上灭亡之路。于是将他处了宫刑而后逐出。好兵法的到了卫国,宣传他练武强兵的治国之道。卫侯说,卫国弱小,夹于大国之间,对于大国,卫国只能顺从以求安;对于小国,只能安抚以得友。倘若武力对外,到处树敌,则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为免此人到其他国家宣传武功,于己不利,卫国遂将他的双脚砍掉,送回鲁国。

可见,这就是缺乏审时度势、客观分析的恶果。不知气候,不问土壤,种子随意撒下去,哪有不吃亏的呢?施、孟两家兄弟,所好相同,所得结果迥异。原因何在?完全是空间视角的缘故。同样一种理论,一种方法,在甲地行得通,在乙地行不通,这是不奇怪的。

因为甲乙两地地况不同。齐国强盛,无人敢欺,它急需的是国内治理,是内在实力,因而仁义道德的治国之术正合齐侯口味。楚国志在拓展疆土,臣服列国,称雄天下,欲与秦一争高低,军力的扩张正是楚王梦寐以求的。

施氏二子怀揣学识才能,各自选准了对象,选准了空间,投其所好,因而都有好结果。孟氏二子就不够聪明了,到一心想要以武力统一天下的秦国兜售仁义道德,让他们放下武器讲仁义,岂不是自讨苦吃,自寻没趣?同样,到在夹缝中苟且偷安、勉强得以安身的卫国推销强兵之策,把卫国推向水火,当然也得不到欢迎。可见,关注思维对象所处的空间,充分考虑思维对象所在的环境,突破习惯窠臼。

换一种角度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