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产后保健与康复秘诀
4338000000069

第69章 产后痉症

产后发生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则口噤,角弓反张者称为产后痉证,其主要病因如下。

一是阴血亏虚。产后亡血失津,营阴耗损,津液虚竭,筋脉失养,而致拘急抽搐。

二是感染邪毒。产时接生不慎,局部创伤,邪毒入侵,直窜筋脉,而致拘急发痉。

(一)辨证论治

lI阴血亏虚型证候产后失血较多,骤然发痉,头项强直,牙关紧闭,手足抽搐,面色苍白,舌质淡红无苔,脉虚细。

治法:滋阴养血,柔肝熄风。

方药:三甲复咏汤:白芍15克,阿胶10克,龟板15克,鳖甲15克,牡蛎(先煎)30克,麦冬15克,干地黄15克,火麻仁12克,炙甘草10克。

方义:白芍、阿胶、麦冬、地黄、麻仁,滋阴养血,柔肝熄风;龟板、鳖甲、牡蛎益阴填髓、平肝潜阳;炙甘草健脾和中。全方有滋阴养血,柔肝熄风之效,使津充血足,筋脉得养。

2.感染邪毒型

证候:新产后,肌肉痉挛,头项强痛,牙关紧闭,身热恶寒,甚则角弓反张,面呈苦笑,舌黯红,苔薄黄,脉弦。

治法:解毒镇痉,理血祛风。

方药:摄风散:赤脚蜈蚣半条,钩藤7.5克,朱砂、僵蚕(焙)、蝎尾各3克,麝香0.25克。

上药共研细末,每服0.25克,用竹沥调服。

方义:蜈蚣、蝎尾、僵蚕解毒镇痉熄风;麝香芳香开窍;朱砂安神定志;调以竹沥清热豁痰。诸药共奏解毒活血,镇痉熄风之功。

(二)针灸疗法

1.阴血亏虚

取穴:曲池,阳陵泉,血海,三阴交,太冲,大椎。

操作:血海、三阴交针刺补法;太冲、曲池、阳陵泉针刺灸法;大椎平补平泻。

2.感染邪毒型

取穴:人中,大椎,筋缩,腰阳关,内关,曲池,阳陵泉。

操作:针刺泻法。

(三)耳针疗法

取穴:脑点,颈,脑干,心,肾,神门,交感,垂体,皮质下,神经点,兴奋点。

操作:取上穴5~7个中强刺激。

(四)敷贴疗法

1.阴血亏虚型

组成:天麻、川芎、当归、姜黄、熟地各等量,陈醋适量。

用法:上药研末,取药15~30克加醋适量调厚膏敷脐,上盖纱布。

2.感染邪毒型

组成:全虫、僵蚕、蜈蚣各12克,胆南星10克,鲜竹沥适量。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时取药10克加入鲜竹沥适量,调成糊敷脐。

(五)药膳

【豆淋独活酒】《普济方》

原料:黑豆300克(净),独活20克(切碎)。

制法:铁铫中炒黑豆令焦黑,候烟起,以元灰好酒2000毫升装入瓷器中,每用酒一盏,去豆入独活同煎,约至八分。

功效:祛风除湿,适用于产后中风,形如角弓反张。口噤涎流,烦热身重,呕吐直视。

【独活人参酒】《太平圣惠方》

原料:独活(去芦)45克,白鲜皮15克,羌活(去芦头)30克,人参20克。

制法:上药捣粗末,每用10克药末,同水7份,酒3份,煎至7份,去渣待温服,不拘时间。

功效:适用于产后中风,困乏多汗,体热头痛。

【防风酒】(备急千金要方)

原料:防风、独活各600克,瓜蒌、桂心各80克,茵芋40克,石斛200克。

制法:上药碎细以酒12000毫升渍3宿,初服60毫升,稍加至200毫升,每日3次。

功效:平肝熄风,适用于产后中风。

【黑豆粥】(粥谱)

原料:黑豆100克,盐少许。

制法:黑豆加水久煮至烂熟,并加盐少许,调匀,随意食。

功效:活血、利水、祛风、解毒,适用于产后风痉,痛肿疮毒,并能解药毒。

【炒豆紫酒】(中国药膳学)

原料:黑豆50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黑豆炸至烟色,投酒中,待酒紫赤色,去豆,适量饮。

功效:活血祛风,产后2日服之尤宜。

(六)护理

(1)病室要保持安静,避免声、光、热刺激,治疗护理动作轻柔,语声低轻,动作尽量集中,避免时时扰动。

(2)痉症发作时,使产妇的头侧向一边,衣领解开以免痉息,假牙取下,在上下臼牙之间塞入用纱布包裹的压舌板,床边加护栏,以防其跌坠受伤,对痉症动作要轻柔,防止骨折。

(3)保持口腔、皮肤、外阴清洁,同时防止褥疮发生。

(4)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吸痰、吸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