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产后保健与康复秘诀
4338000000072

第72章 产后恶露不下

产妇胎儿娩出后,恶露停留不下或下之甚少者称产后恶露不下。主要病因如下。

一是血虚。产妇素体脾虚化源不足,复因产时失血过多,无余可下。

二是气滞。产后情志不畅,肝气瘀结、疏泄不利,气机不畅,血行受阻,滞于胞中。

三是血瘀。临产受寒,寒邪入侵,与血相凝而致恶露不下或分娩时离经之血未及时排出,遂为瘀血,结于胞中。

(一)辨证论治

1.血虚型

证候:产后恶露量少或不下,色淡。头晕耳鸣,心悸,气短,神疲,面色苍白,舌淡白,脉虚细。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圣愈汤。生地、熟地、川芎、人参各9克,当归身、黄芪各15克。

方义:二地滋阴养血,当归身补身调经;人参、黄芪益气健脾,以充血之化源;川芎行气散瘀。共奏益气养血之功。

2.气滞型

证候:患者精神忧郁,食欲不振,胸胁胀满,小腹胀甚至痛,排血时下时止,色正常。

治法:行气解郁。

方药: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白茯苓各30克,炙甘草15克。

共研细末,每服6~15克,煨姜3片,薄荷少许,煎汤送服。

方义:柴胡疏肝解郁以祛致病之因;当归、白芍补血和营,养阴柔肝;白术、茯苓、甘草健脾补中使气健运;煨姜与当归,白芍同用,能调和气血;加薄荷少许以增强柴胡疏肝解郁作用。

3.血瘀型

证候:产后恶露不行或甚少,色紫暗,小腹疼痛拒按,痛处有块,舌紫暗,脉涩。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方药:桃仁承气汤加生化汤:桃仁(去皮尖)6克,大黄6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芒硝6克,当归10克,川芎6克、炮姜3克,生蒲黄5克,益母草8克。

方义:桃仁破血祛瘀;大黄逐瘀;桂枝温通经脉助桃仁行下焦、破血逐瘀;芒硝散结软坚润燥,助大黄逐瘀;炙甘草调胃和中,兼扶正气,并缓和诸药猛悍之性,使邪去不伤正,合用生化汤共奏逐瘀之功。

(二)针灸疗法

1.血虚型

取穴:关元,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十七椎下。

操作:针灸并施。

2.气滞型

取穴:气海,关元,间使,太冲。小腹胀满配气冲。胸肋作胀配膻中、期门。

操作:平补平泻法。

3.血瘀

取穴:中极,气冲,石关,地极,三阴交。小腹痛重,配合谷、四满。小腹痛触之有块配间使。

操作:针刺泻法,并灸。

(三)耳针疗法

取穴:子宫,交感,三焦,腰。

操作:中等刺激,留针30~60分钟。

(四)敷贴疗法

组成:益母草30克,红花15克,桃仁20克。

用法:共研细末,取15~30克用黄酒调敷脐部。

(五)民间验方

方一:生藕500克,捣汁炖温服。

方二:丹参60克,酒炒或童便炒或姜汁炒,研细末早晚服,每次服9克,忌食腥酸食物。

(六)药膳

【生化蜜膏】(常见病的饮食疗法)

原料:当归、益母草各30克,川芎、桃仁、甘草、丹皮各10克,炮姜5克,白蜜50毫升。

制法:前7味药加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渣,加白蜜软膏;每服30毫升,日服3次。

功效:活血化瘀,温经止痛,适用于产后血虚受寒,恶露不下或量少色暗,小腹冷痛拒按,舌紫并有瘀点等症。

【米酒蒸螃蟹】(日华子本草)

原料:螃蟹数只,米酒1~2汤匙。

制法:将螃蟹洗净,盛碗内,隔水蒸,将熟时加入米酒,再蒸片刻,饮汤,食蟹肉(可蘸熟植物油、酱油、味精等调味品)。

功效:化瘀活血,滋肾养阴,适用于产后恶露不畅,淤血腹痛,跌打损伤,淤血肿痛。

【益母糖茶】(百病饮食自疗)

原料:益母草6克,红糖15克,茶叶3克。

制法:用开水泡15分钟,代茶饮。

功效:活血化瘀,适用于产后隐隐作痛,喜按,恶露量少色淡,头晕耳鸣,脉虚细。

(七)护理

1.注意防受寒重保暖,下肢可敷,以温通气血。

2.保持心情舒畅。

3.饮食清淡忌食辣酸涩,油腻不消化食物。

4.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