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困惑你一生的谬误
4343500000057

第57章 成功重在过程而不在结果(5)

“在开拍前一星期,导演召集所有演员将剧本预演一遍。费恩与我到达时,每个人围着桌子坐,准备念自己的台词,并期待西蒙、罗斯教他们怎么演。大家都带了剧本,只有我没带。导演以及制片把费恩叫到一旁,说:‘我想我们不该让乔治来演这个角色,他甚至连剧本都不带,今天要预演剧本,他就已经忘了带了。’”

“费恩向他们保证,‘请不要担心,开始预演吧。”“我们开始预演了,才不过几分钟,每个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我,我不仅熟记自己的那部分台词,别人的台词我也熟记在心。”

“乔治,你没带剧本,你是怎么记住台词的呢?马瑟问我。”

“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吗?我的确都背下来了,这是我小时候就会的伎俩,那是为了掩饰自己的阅读障碍症。在人们远没有找出颂读困难症这个名词的时候,我就已经深受其苦了。后来,在演轻松音乐剧的时候,这种背诵技巧让我获益匪浅。时间对表演工作最重要,熟知每个人的台词,就可以完美地掌握时间。”

“就这样我取代了杰克在《阳光男孩》中的角色,并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之后我大约还继续拍了10部戏。”

80岁了,还拿了奥斯卡最佳男配奖,而后还拍了10部戏,真不可思议。

可见,老也可以有所为。

真是“先到为君”吗?

捷足先登,这是事实,但后来者未必就不如前来者。只要能掌握了以下谋略,后来者也可以跟上先来者,甚至超过先来者。

(一)万事俱备,巧借东风

二次大战后,美国建筑业大发展,砖瓦工价码看涨,这对失业者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一贫如洗的迈克为了生计也由明尼亚波利来到芝加哥,但他看到招工广告后却没去应征当砖瓦工,而在报纸上刊登“你能成为瓦工”的广告。他租了一间店铺,请来一位瓦工师傅,买来1500块砖头和一堆砂石作教材,开展培训业务。许多工人蜂拥而至,出高价受训。结果,他10天就获利3000美元,等于一个瓦工200天的收入。

“巧借东风”一般施于机遇到来前的“胎动期”,对实现机遇起推动和导向作用。决策者需要以触类旁通的散性思维,把各种信息综合分析,按目标驱动方向,把握“万事俱备”之时,找准“只欠东风”之机,适时地、有针对性地推出排忧解难的措施。

(二)迟人半步,后来居上

休勒特一派克德公司更有自己的诀窍:凡是别的公司新产品问世,他们公司的工程师在用户那里检查本公司装备时就向用户探询那种新产品的优缺点,探询用户有什么具体要求,用不了多久,他们的推销员就登门来推销完全符合用户要求的自己公司的新产品了。结果是,用户满意,收益大增。

这些公司总是迟人半步,并不是他们的技术能力差,而恰恰是在这迟迈的半步上作出了好文章,达到后来居上。

(三)追求完美,一丝不苟

当一种产品出了次品时如何处理这些次品?厂长都会说:“减价处理。”一家轮胎公司也出了次品,轮胎的表面出现了些小小的缺陷,但绝不会引起车辆的安全问题。按照美国的“标准工业章程”,这种次品轮胎只能削价出售。公司经理只好照章办事,大打折扣,把这些轮胎甩卖出去。

这家轮胎公司称这种有小缺陷的轮胎为“微瑕”轮胎,意思是很小的缺陷,是“白璧微瑕”。自从“微瑕品出现以后,该公司长期保持着6%的“微瑕”率,虽不太高,可也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后来公司换了一位总经理。新经理上任后,认为总是这样甩卖“微瑕品”是不行的,会助长职工不注重质量的错误思想。他对人们说:“让我们别再搞这样的打折扣甩卖了。”可是他的话丝毫不起作用,于是经理生气了,他来到车间,在那里整整干了两天,干什么呢?他卷起袖子,掂着一把切肉刀把堆在那里的“微瑕”轮胎全部剁成了碎片。说来也怪,在这个几千人的轮胎生产工厂里出现了奇迹:不过几星期时间,轮胎次品率由从前那个神圣不可更改的6%下降到1%,而且后来再也没有回升过。

总之,真金不怕火炼,美国企业之所以能赢得人们的信赖,之所以能打入国际市场并长盛不衰,是与其对产品质量近乎尽善尽美的追求分不开的。凡是成大业者,未必都是抢占先机之人,只要把握好机遇,一丝不苟地走下去,即使后来,也会取得成功的。

别人的伤害是你失败的理由吗?

法国有位哲人说过:“人之所以常常认为被某一件事伤害了,其实,这种伤害大多起源于对这件事的看法。”就是说对事物产生意见和看法完全在于你的思考。有一位年轻的办事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他认为上司把他看得很笨,以为自己没有发展前途,因此很不快乐。但是,假如他并不知道上司认为他很笨,他会苦恼吗?或许上司根本就没有这种评价,那又该如何呢?所以,使得这位办事员苦恼的原因并不在于上司对他的看法,而在于他自己的感觉。他错误地认为别人的看法比自己的看法更为重要。

这种推理同样适用于其他人的看法。比如,台风本身并不使人抑郁,而抑郁的真正原因是由于你对台风的反应使你感到抑郁。当然,这并不是你应该欺骗自己说遭遇台风是一种享受,而是说你可以想一想,“我为什么非要感到抑郁呢?”“这能使我积极有效地解决问题吗?”

事实上,生活中的许多烦恼其实都是自找的,有些事情本来不那么严重,或者说根本不算一回事,但由于自身对生活的理解不够达观,强化了问题的“能量”,使问题变成了一道道扼杀生机的绳索和人生旅途上学重的枷锁。从这个角度来看,只有消除心理上的自我迷误,才能够积极地生活。

我们应该看到,自我迷误是可以消除的,关键是要认识到人能主宰自己,人能选择自的情绪,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学会主宰自己。要想主宰自己,首先需要培养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即你一定要确信,你每时每刻都能做出情感上的选择。因为情感并不仅仅是出现在你身上的情绪。情绪是一种可选因素,而不是生活中的必然因素。人类与运动的不同之处在于人类有思想,人类有能力对自己头脑所接收的信息进行思考。如果某个信息“跳”进你的大脑,你仍有能力不理解它,而依然控制自己的精神世界。虽然这可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绝不是做不到的事。据心理学家估计,我们社会中至少有75%的人属于外界控制型,他们从小到大都认为,自己的情感是无法控制的:愤怒、恐惧、怨恨、爱慕、喜悦、欢乐等情感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个人对它无能为力,只能接受不能控制。但只要认真观察这些约定俗成的错误心理,习以为常的自我挫败行为,从中找出维持错误心理的支撑体系,就会发现它们共同的一点是:避免责任,抑制改变。能击败错误思想的人,比攻取城堡的人要强得多,生命是属于你的,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把寻找感情控制力的目光从客观转向主观,这是消除“被伤害”感自我迷误的关键。

失去了一次机会就不能成功吗?

下棋时,走错一着棋,已经不能悔棋,惟一的是看下一着棋,但并不能简简单单去下那一着棋,不然,还有可能会犯类似错误。

首先你必须用新眼光去找寻那一着棋的败因,然后才能以此为鉴去下下一着棋。人生也是这样,你犯了错,为什么会犯错?怎么改正?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失,立于不败之地。为了证实这个道理,你可以从下列这个故事中得到启发。

前不久,在一本杂志上看了一篇《寻找囚犯结婚》的文章。文章记述了一名地方电视台女主持人和一名囚犯的爱情故事。

女主持人在电视台主持一个和生活有关的节目,很受观众欢迎,台领导也非常重视这个节目。一天,女主持人收到一封来信。这是一个名叫强的男囚犯写来的信。强由于犯强奸罪被判有期徒刑六年,他要求女主持人做一期关于囚犯生活的节目。强谈到了自己怎么从一名大学生堕落成一名强奸犯,谈到了自己在狱中怎么坚持学习,加强思想教育反省自己所犯过的错误,还谈到了监狱中其他囚犯是怎么渴望得到社会的公正对待等内容。女主持人决定去采访强。采访中,女主持人被强的精神所感染,强内心深处的精神深深震撼了女主持人的心灵。采访结束后,女主持人回到台里,向领导汇报,并希望能做一期有关节目。领导听后大为吃惊,严厉责备女主持人,并要她打消这个念头,女主持人坚持己见,令台领导十分生气,威胁说要她离开主持人这个岗位。女主持人无奈,只好辞职而去,她要把强的故事写出来。当女主持人第二次去见强时,强由于知道她因他而不能再主持节目了,决定不见她,女主持人失望而归。但此时,女主持人的心已经被强给占领,她第三次来找强,却被监狱领导告知:强由于表现良好,已减刑出狱。于是,女主持人踏上了漫漫寻途。强出狱后,决定重新做人。但社会上太多人看不起他,他找不到工作。于是,强开始潜心写作,写自己的过去,写自己的泪水,写自己的心灵。渐渐地,强开始小有名气了,开始被社会接纳了。三年过后,女主持人终于找到了强,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就跟强一样,不过分留恋过去的不幸,才能腾出时间来想自己的下一着棋,用希望之心去想下一着棋。棋局尚未终了,机会还会有的。

机遇真的神秘莫测?

生活中,有着许多因偶然现象的触发而产生的科学发明、发现。例如,笛卡尔患病期间躺在床上休息,无意中看到天花板上的蜘蛛网,他琢磨着其中的奥妙,创立了新的数学分支——解析几何,从而一举成名。伽利略看着被微风吹拂而轻轻摇摆的吊灯,发现了摆的定时定律,并由此制成了钟表,他的名气也随之扩大,等等。古今中外,不论哪一位出人头地者,机会总是不可缺少的。

为什么机遇所起的作用会如此之大呢?这是由于“机遇是人生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在人生事业的链条中,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功能。机遇环节也是如此。它的出现常常使人不得不重新估价自己原有的目标和行为,从而作出各种新的决策。”正是因为机会的突然出现,一些人一下子被抛上颠峰的地位,从此威名远扬,出人头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遇到这样的机会的,也不是每个遇有好机会的人都能及时捕获到的。那么怎样确认和捕获机会呢?

根据专家的建议,具体讲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