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卢梭论理想人生
4346500000007

第7章 文化素质篇(1)

传播知识

不管什么爱好,只要我一开始入了迷,都是这样的,爱好逐渐加深,直至变成狂热,不久除了我所迷上的以外,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我都看不见了。我这种毛病并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有所改变,甚至一点也没有减轻。我似乎遇到什么就学什么,这多半为了考查您的兴趣而不是为了引导;此外,我们经常心烦意乱,以致思想不够清醒。视线不怎么集中在书上;嘴里虽在念书,却一直不怎么用心。您的表姐心无旁骛,责备我们理解不深,她有幸可以轻易地超过我们。她不知不觉地成了老师的老师;我们有时虽然取笑她的自命不凡,但实际上在我们学过的功课方面,她是三人中唯一懂得其中的一些道理的。

我常常责怪自己,我的无能多于过失,对于他们的论点,我凭心灵能作出胜过凭理性作出的反驳。为了补偿已失去的时间,我设想了一种计划,凭它的方法大概可以弥补由于分心造成的知识上的损失。特别不幸的是:我的面貌和眼睛看来长得很精明,因此人们对我的失望使得我的愚蠢就越发刺眼了。我现在把计划寄给您;我们将立刻共同研究它,在这里我仅仅作几点小小的说明。

我可爱的朋友,如果我们只图炫耀博学,而且为旁人求知识多于为我们自己,那么我的方法是一文不值的:因为这种方法总是从许多东西里吸取很少一点儿,总是从庞大的书库里编成一本小小的集子。在大多数钻研科学的人看来,它是人们重视的钱币,但只有当人们拿它来交流时才能增加福利,它也只有在流通中才有价值。如果剥夺我们的学者让人家听讲的快乐,那么知识对于他们便一无意义。他们在书斋里积聚知识,是为了对大家传播;他们只想在人们心目中成为学者,假如没有欣赏的人,他们就不会再关心做学问了。想利用自己知识获益的我们,聚积知识不是为了转卖。而是使之转而为我们所用;不是让我们自己增加负担,而是为了吸取营养。对课文少读多想,或者我们之间多进行切磋,这是便于消化的好方法。一个人有思考的习惯总有一天会茅塞顿开,我认为这种由本人自己发现的事理,总是比从书本获得的更好些;这是把那些事理很好地熔铸到脑子里去并化为己有的真正秘密。

评析

为了补偿失去的时间,弥补由于分心造成知识的贫乏只好痛下决心,知识不是用来炫耀的,知识是用来传播的,没有知识是得不到众人的欣赏的,聚积知识不是为了转卖,而是使之为我们所用,为人类创造财富,只要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总有一天会茅塞顿开,不会成为自命不凡而又碌碌无为的无用小人。

责怪过去,是为了明天,责怪过去,是积蓄力量,悔恨是成功的基础,人就怕不知道自己的缺点,一旦找到,就必须彻底的改正,做一名人们心目中的完人。坚忍是成功的一大因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必会把人唤醒起的。

学识与勤奋

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与我们。我们要比我们所想象的更为富有;但蒙田说,人们借债并捐款给我们,人们教我们使用别人的财富而不使用自己的;或者甚至不停地积聚财富,却一点都不敢碰;我们就像那些只知充实自己的粮仓的吝啬鬼,坐拥丰富的财宝,却让自己饿死。

我也承认。在我们中间,谁最能容忍生活中的幸福和忧患,我认为就是受了最好的教育的人。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但有些方法对很多人是十分有害的,他们需要多读少思,因为他们的头脑长得不好,竟糟到连自己的思维一点也集中不起来。我向您介绍的方法正好相反,您在课文里放进您从中发现的更好的东西,您的活跃的思想在书本外构成另一本书,它有时比原来的那一本还要好。于是我们来互相交流思想,我可以对您谈些别人会想到的,您可以就同一题目对我谈谈您自己想的,上课以后,我往往会比您得到更多的教益。

您要做的功课越少,就越应该好好挑选;这就是我挑选书的理由。正如我方才告诉过您的,学子们的最大错误是太相信他们的书本,又不太运用自己的智力,没有想到我们自己的理性几乎总要比所有的诡辩家更少欺骗我们。只消自己用心想一想,每个人就会觉得什么是好的,也会区分什么是美的;我们不需要有人教我们认识这二者,在这方面除非自己愿意,人家不会硬来。然而极端的好和极端的美的例子,是较少和较不易知道的:当我们看到野蛮的教育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受各种各样的束缚,它为了替他在遥远的地方,准备我认为他永远也享受不到的所谓的幸福,就先把他弄得那么可怜,我们心里是怎样想的呢?必须到离我们很远的地方去寻找。在测定自然力量对我们的弱点的影响时,虚荣心让我们把自己身上感觉不到的品质看成是不可能的事;懒惰和邪恶就倚靠在这所谓的不可能上;对于人们不是天天见得到的东西,有弱点的人认为人们永远看不到它。这种谬论必须予以摧毁;应该习惯于感到和看到那些伟大的东西,以便排除不仿效它们的借口。

评析

懒惰和邪恶像一对寄生虫一样倚靠那些不思上进的人身上,有弱点的人一旦被它们盯上就会失去斗志。

人生来就是软弱,一无所有,愚昧人的进步全靠教育,知识的积累,不能靠借债和捐款而成,而是那勤奋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毅力,运用自己的知识力,活用于书本中的知识,才能不断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坐拥丰富的知识造福于人类。

为学虽有聪明之道,必须做迟钝之功夫,始得。

真理与谎言

与真理相违背,无论以何种方式都有损于正义的事情,都是撒谎,这就是准确的分界线。我记得在哪本哲学书中读到过:撒谎就是把应该披露的真情掩盖起来。从这个定义中所以推出这样的结论,对一个无须讲出的真情闭口不谈,这不是撒谎;但是,在同样情况下,一个人不光是没有道出真相,而且还讲了假的,那他算不算撒谎呢?按照这个定义,我们不能说他撒谎,因为,他给了一个他分文不欠的人一块伪币,他骗了这个人无疑,但他并没有占他的便宜。

被人称作好意的撒谎倒是真正的撒谎,因为,为了有利于己或人而进行欺骗,与为了有损于己而进行欺骗,都是不公正的。无论谁违反事实地进行赞扬或诋毁,一涉及某个真实的人,他就是撒谎。在此,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认真思考:第一,既然并非任何时候都非得讲真话不可,那么,一个人应该在什么时候,怎样对人讲真话呢?第二,有没有并无恶意的骗人的情况?第二个问题非常明显,这我是很清楚,在书里是否定的,因为书中最严厉的道义并不叫作者付出什么代价;而社会上却是肯定的,因为在社会上,书中的那种道义被视为无法实施的空谈。因此,让权威们去互相辩驳吧,我还是用我自己的原则去努力为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不说真话和说假话,是很不相同的两码事,然而,却可以因此而产生一种同样的作用。因为每当这种作用不存在,那么结果当然都是一样。无论在哪里,只要真理是无关紧要的,那么,与此相反的谬误也就同样是无关紧要的。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相同情况下,说与真相不符的话去欺骗人的人,其不公正程度并不见得比不说真相去期望人的人更甚。普遍的、抽象的真理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没有它,人就成了睁眼瞎子;它是理智的眼睛。人就是通过它而懂得规规矩矩做人,做他应该做的事,去奔向自己的真正的目的。特殊的、个别的真理却并不总是财富,有时还是一种祸害,但经常是一种无关宏旨的东西。

真理和谎言就像两根铁轨一样永远不会相并在一起,违背真理,无论以何种方式都会有损于正义的事,相信谎言,无论以何种方法都会干出损人利己的事。无论是谁违反事实的真实,他就是撒谎,只有尊重事实的人才能尊重真理。

不说真话,就是说假话,这句话虽然过于武断,然而在相同的情况下,真理说明真相时不用假话去欺骗人反之就会用谎言歪曲事实,这就是真理与谎言是很不相同的两条路。

对真理的追求要比对真理的占有可贵

教育与财富

只有为了欺骗的企图而去讲假话,才算撒谎。至于那些于教育和实践毫无用场的真理,它们甚至连财富都算不上,怎么可能是应该具有的财富呢?何况;财产只有建立在有用的基础上,既然不存在什么实用性,就无所谓财产可言。人可以申请得到一块哪怕十分贫瘠的土地,因为至少可以居住;但是,一个漠不相关、对谁都不生效的无益的事实,无论是真是假,谁都不会发生兴趣的。在精神方面没有用的,在肉体方面亦然。任何无益的东西都不是非有不可的(一件东西必须是或者可能是有用的,它才必须具备)。必须具有的东西应该是或可能是有用的东西。因此,必须具有的真理就是和正义有关的真理。把真理用在那些其存在对谁都不重要、认识它又一无用处的无谓事情上,那就是对真理这个神圣的名词的亵渎。真理,如果毫无用处,就不是一件必须具有的东西。

评析

教育看起来是和财富不相关,实际上他们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讲,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只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才能积累丰富的知识,任何财富都是知识创造的,因此说教育创造财富并不是牵强附会。

同样真理也能创造财富,在相同情况下,说与真相不符的话去欺骗人的人,无须解释,这种人永远不会被人信任,一个不被人信任的人,不坚持真理的人如何去创造财富,又怎能说会创造财富。

真理,教育与财富,是诚实+知识=财富。

万物皆有理,顺之则易,逆之则难。

写给心灵

你是在给一个满是烦恼的可怜人写信,更有甚者一个非常忙的人,他很少有可能给你复信,而且更少有可能与你建立你所期待的那种关系。你是尊敬我的,你认为我对你是有用的,而且由于那促使你渴望与我交往的动机,你还应受到赞扬。但就这一目的本身来讲,我看不出你有什么来到蒙莫朗西居住的必要。你没有必要为了寻求道德规范而跑这么远。与你自己的心灵交流,你就能寻到这些规范。在这个问题上我无话可对你说,如果你不和心灵交流,你的良心也就不可能告诉你更多的东西。先生,美德不是通过任何东西来学会的。只要下决心做的话,就可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如果你真有此大志,并做了必需做的一切,你肯定是会幸福的。假如我能给你提出什么忠告的话,我首先要给你的忠告就是不要屈服于你所说的爱好忏悔祈祷的生活,因为这只是精神的怠情,而这一点正是各种年龄的人,尤其是你这个年龄的人所应摒弃的。人活着不是为了思索,而是为了行动。上帝所加给我们的劳动生活,只不过使想要尽责而献身于劳动的真正善良的人感到心胸愉快。

心灵交流实际上是精神、思想的交流,是的,正如作者所说的美德不是通过任何东西来学会的,只有和心灵的交流,只有下决心做,就可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前程万里全要各人自去努力!

人的天性

彻底探讨,否则就不去管它们,让它们自行得出一个结果。因此必须首先把我的目光转向我自己,以便了解我要采用的工具,了解我把它用起来有多大的把握。在我们对自然人丝毫没有认识以前,如果我们想确定自然人所遵循的法则,或者最适合于他的素质的法则,那是徒劳无功的。关于这个法则,我们所能了解得最清楚的就是:它不仅需要受它约束的人能够自觉地服从它,才能成为法则,而且还必须是由自然的声音中直接表达出来的,才能成为自然的法则。

我觉得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把所有的、只能使我们认识已经变成现今这个样子的那些科学书籍搁置一旁,来思考一下人类心灵最初的和最简单的活动。我相信在这里可以看出两个先于理性而存在的原理,一个原理使我们热烈地关切我们的幸福和我们自己的保存;另一个原理使我们在看到任何有感觉的生物、主要是我们的同类遭受灭亡或痛苦的时候,会感到一种天然的憎恶。我们的精神活动能够使这两个原理相互协调并且配合起来。在我看来,自然法的一切规则正是从这两个原理(这里无须再加上人的社会性那一原理)的协调和配合中产生出来的。嗣后,理性由于继续不断地发展,终于达到了窒息天性的程度,那时候,便不得不把这类规则重新建立在别的基础上面了。

对个人的爱好进行争论,就会扩大哲学和人生的知识范围,从而就可以学会如何思考。这样看来,在未使人成为人以前,决没有必要使人成为哲学家。一个人并非仅仅由于他接受了后天的智慧的教训,才对别人尽他应尽的义务,而是,只要他不抗拒怜悯心的自然冲动,他不但永远不会加害于人,甚至也不会加害于其他任何有感觉的生物,除非在正当的情况下,当他自身的生存受到威胁时,才不得不先爱护自己。用这个方法,我们也可以结束关于天性的讨论。

评析

人的天性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质和性情。

人在生活中千万不可夸示才智,遇事马上跃跃欲试,必须沉着坚忍。一般来说真正有才智聪明的人,知道得天独厚,负有艰巨的任务,立人,达人的使命,小心的干着每一件事,不能有丝毫的轻漫之心,只有那些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人,才会自以为自己已经高人一等,而到处自我宣扬。这种“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的人”目光如豆,你说这种人真能成得了什么大事吗?

人是有感觉的动物,在正常的情况下,当他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时,首先是保护和爱惜自己,这就是人本能的天性。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是书写自己的历史。人与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