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卢梭论理想人生
4346500000008

第8章 文化素质篇(2)

我要开始观看我身外的事物,我胆颤心惊地发现我被投入了这个巨大的宇宙之中,迷迷茫茫不识路径,宛如淹没在一望无边的生物的海洋里,既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它们之间和我有哪种关系。我研究它们,观察它们;而我想到应该拿来同它们加以比较的第一个对象,就是我自己。罗马的法学家们竟使人类和其他一切动物都毫无区别地服从于同一的自然法,因为,他们宁可把自然法则这一名词,理解为自然加于其自身的法则;而不是自然所规定的法则或者更确切地说,这些法学家们是从特殊的意义来理解法则这一名词,所以他们在这种场合,似乎是只用法则这一名词,来表现自然赋予生命的存在物之间,为了它们的共同保存而建立的一般关系。现代的法学家们则把法则这一名词,只理解为对具有灵性的存在物,也就是说,对具有智慧和自由意志,而且在他与其他存在物的关系中最被重视的那种存在物所制定的一种规则,因此他们认为自然法的适用范围,只限于唯一赋有理性的动物,也就是说只限于人。但是,当法学家们给这种法则下定义的时候,则各有不同的说法,他们都把这种法则建立在一些形而上学的原理上,所以就是在我们之间,也很少有人能理解这些原理,当然更不能自己发现这些原理了。因此,尽管这些学者所下的各种定义永远是互相抵触的,他们在这一点上却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他们都认为若不是一个很大的推理家和一个思想深邃的形而上学家,就不可能理解自然法,因而也不可能遵守自然法。这正是说,人类为了建立社会一定是使用了智慧的,这种智慧,即使在社会状态里,也是经过很多的艰难才能得到发展,而且只是极少数的人所能获得的,

为了正确审查一个专门的问题,尽管你对各门科学的知识很广博,如果你在广博之外,不加上对这一问题的专门研究,则远不如一个知识浅陋而这一门却研究的既专又深的人。既然对自然的认识是这么肤浅,对法则这一名词的意义的理解又是如此不一致,所以很难给自然法下一个完善的定义。因此,我们在书籍里所找到的那些定义,除了极不一致这一缺点外,还有一个缺点,就是;这些定义是从许多并非人类天然具有的知识中引申出来的,而是从人类只在脱离了自然状态以后,才能考虑到的实际利益中引申出来的。

评析

人的理性很难给它下一个完整的定义,尽管每个理性不同,处理方法不同,都有一个基本的法则,他的言行必须符合于人类群体,符合于自然的规律,试想一个丧失理性的人,能成大事吗,能被群体所接纳吗?回答是否定的,人们为了建立社会一定会使用智慧,动用自己的知识造福于群体,除此别于选择,这就是说人的理想,必须迎合社会的发展,其次才是考虑个人。

自然对于无能的人是鄙视的,她对于有能力的、真实的、纯粹的人才屈服,才泄漏她的秘密。

阻止欲念

人们的欲念是我们保持生存的主要工具,因此,我想消灭它们的话,实在是一件既徒劳又可笑的行为,这等于是要控制自然,要更改上帝的作品。如果上帝要人们从根铲除他赋予人的欲念,则他是既希望人生存,同时又不希望人生存了;他这样做,就要自相矛盾了。他从来没有发布过这种糊涂的命令,在人类的心灵中还没有记载过这样的事情:当上帝希望人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是不会吩咐另一个人去告诉那个人的,他要自己去告诉那个人,他要把他所希望的事情记在那个人的心里。

所以,我发现,所有那些想阻止欲念发生的人,和企图从根本铲除欲念的人差不多是一样的愚蠢;要是有人认为我,在这个时期以前所采用的办法就是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那简直是大大地误解了我的意思。

如果最高的正义之神要报复的话,他就要在今生报复。世界上的各民族啊,你们和你们的过错就是他的使臣。他利用你们的灾难去惩罚那些酿成灾难的罪人。在你们表面上极期隆盛的时候,凶恶的欲念给你们的罪恶带来惩罚,表现在你们的欲念难平的心在遭受妒忌、贪婪和野心的腐蚀。何必到来生去找地狱呢?它就在这个世界上的坏人的心里。不过,如果我们根据,人之有欲念是由于人的天性这个事实进行推断,我们是不是因此就可以得出结论说,我们在我们自己身上所感觉到的,和看见别人所表现的一切欲念都是自然的呢?是的,它们的来源都是自然的;但是,千百条外来的小溪使这个源头变得庞大了,它已经是一条不断扩大的大江,我们在其中很难找到几滴原来的水了。我们的自然的欲念是很有限的,它们是我们达到自由的工具,它们使我们能够达到保持生存的目的。

评析

欲念既是前进的动力,也是阻碍事业的绊脚石,这似乎是一句很矛盾的话,事实上人没有欲念不会发展,一个白痴,一个碌碌无为的无欲念的人,他不会前进了,因此那些有欲念的人不管怎样说,他会朝着自己的欲念努力,只有努力,欲念才能达到。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极限,所谓“物极必反”,欲念发展到贪婪就是疯狂,因此我们说阻止欲念,实际上是阻止贪婪,阻止那些不健康,不正常不利于个人和社会要求的欲念(贪婪)。

事事身体力行见善必迁,知过必改。

知识之源

人家以为我也和所有别的文人一样,为谋生而写作,而实际上我是永远只晓得凭热情而写作的。在三个人物身上,贯穿了六卷,没有穿插,没有传奇式的遭遇,而无论在人物方面还是情节方面,没有任何邪恶之处。狄德罗曾大捧理查生,说他的场面千变万化,人物层出不穷。诚然,理查生有他的长处,他把所有的场面和人物的特点都很好地描绘出来了,但是,在场面和人物的数量方面,他与最乏味的小说家同出一辙,他们总是拿大量的人物和奇遇来弥补他们思想的枯窘,不断地表现闻所未闻的事件和走马灯似的一掠而过的新面孔,用这种办法来刺激读者的注意是容易的,但是要把这个注意力经常维持在同一个对象上,又不借助神奇的遭遇,那就显然比较困难了;如果在其他一切都相等的条件下,题材的单纯更能增加作品的美的话,那么理查生的小说虽然在许多方面都高人一等,在这一方面却不能和我这部小说并驾齐驱。然而我知道我这部小说现在死寂了,我也知道它死寂的原因何在,但是它将来是一定要复活的。

我的全部顾虑就是由于追求单纯而使故事的发展变得沉闷,我怕自己没有能力把趣味一直维持到底。有一个事实把我这种顾虑打消了,我必须在冬天才能描绘春天,必须蛰居在自己的斗室中才能描绘美丽的风景。我曾想过多次,如果我被监禁在巴士底监狱,我一定会绘出一幅自由之图。而单是这一事实,就比这部作品,所给我招来的一切夸奖都更使我高兴。

这部书是在狂欢节开始时出版的。一天,歌剧院正要举行大舞会,一个书贩把这部书送到达尔蒙王妃手里。晚饭后,她叫人给她上装,好去跳舞,然后一面等候,一面就拿这部新小说读将起来,半夜,她命令套车,接着又继续读。有人来报告说车套好了,她没有答话,她的仆人看她读得忘形了,便来报告她说,已经两点了。她说:“还不急。”仍然读个不停。过一阵子,因为她的表停了,便揿铃问几点钟,大家对她说四点钟了。“既然如此,”她说,“赴舞会太迟了,把车的马卸下吧。”她叫人给她卸装,然后一直读到天亮。

评析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说明知识的重要,没有知识就没有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一篇文章,一部作品(剧本)都有一个主题,他倾注着作者的全部才能,同时也表现着作者的进步观,宣扬什么,贬低什么,因此我们在看一篇文章,看一场电影,应该从中吸取到什么,都应该有个大概的了解,决不能消遣式的游览,这样不利于知识的吸收,久之会造成自己的麻木不仁,思想枯竭。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文化与文章

我感觉到,为面包而写作,不久就会窒息我的天才,毁灭我的才华。我的才华不在我的笔上,而在我的心里,完全是由一种超逸的豪迈的运思方式产生出来的,也只有这种运思方式才能使我的才华滋长。任何刚劲的东西,任何伟大的东西,都不会从一支唯利是图的笔下产生出来。贪欲也许会使我写得快点,却不能使我写得好些。今天,到处一片腐化,风化和道德在欧洲都已荡然无存了。但是,如果说对风化和道德还有若干爱慕之情存在的话,那就必须到巴黎才能找到。

要想透过那么多的成见和假装出来的激情,在人心中辨别出真正的自然情感,就必须善于分析人心。要想——如果我敢这样说——感觉到这部作品里充满着的那种种细腻的感情,就必须有精审入微的分寸感,而这种分寸感只能从高级社会的教养中得来。我不怕拿这部书的第四部分跟《克莱芙王妃》相比,并且我肯定,如果这两部作品的读者都是外省人的话,他们永远不会感觉到它们的全部价值。因此,如果我这部书是在宫廷里获得了最大的成功,那也是不足为奇的。书中满是生动而含蓄的传神之笔,只有在宫廷里才能得到欣赏,因为宫廷里的人较有素养,易于体会弦外之音。不过这里还要区别一下,有一种机灵人的精细只表现在体察恶事上面,到只有善事可看的地方便什么也体察不到了,对于这种人,读这部书肯定是不相宜的。比方吧,如果《朱丽》是在我心中的某个国家发表的话,我断定没有一个人能把它读完,它一出世就会夭折的。

除非你是个阴谋家,否则,你若是想为祖国的真正利益写书,你就应该到祖国的怀抱中去写。人们关于这部作品给我写的许多信,大部分我都收集起来了,辑成一札,现存那达雅克夫人手中。万一这个函件结集发表出来的话,人们会看到里边有好些希奇古怪的言论,可以看到意见是如何分歧,说明跟社会大众打交道究竟是怎样一回事。

评析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讲的是一篇好的文章给人的作用,同时知识的吸收来源书本。

一部好的作品可以催人奋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保尔的形象曾激励着我国的一代青年。雷锋作为中国人都知道,善良之本,乐于助人,公而忘私等各种优秀品质至今留在人们的脑海里,文化的传播与一篇好的文章和作品是分不开的,正如作者所说为面包而写作不久就会窒息自我的天才,毁灭我的才华,只有投入于祖国的怀抱,为祖国真正利益而写,将永远会成为独一无二的作品。

学问以用而见其得失,

口笔之得者不足恃。

素质与礼节

害羞使我愤世嫉俗;我不懂得礼节,就装作蔑视礼节。这种与我的新的生活原则相符合的粗鲁的态度,在我的灵魂里成了一种高尚的东西,化为无所畏惧的德性。而且我敢说,正因为它有这样壮实的基础,所以我这种粗鲁的态度,本来是极端违背本性的一种努力做作,竟能维持得出使人意外地好和长久。

如果这种生活是合我口味的,花大钱去买快乐,倒也可以聊以自慰,可是倾家荡产去买苦吃,这就太难堪了。我痛感这种生活方式的沉重压力,所以我就利用一段自由生活的间隙,下决心把这种自由生活永远继续下去,纯属无报偿的好事,肯定是我乐于为之的,但是,当人们把这种受惠视为应得而恣意索取、否则便以怨相报时,当某人因我当初乐意为他做好事,而规定我从此永远作他的恩主时,我就开始感到不自在,乐趣也就蓦然消失了。便完全放弃上层社交界,放弃写书工作,放弃一切文学活动,终我之身,隐遁在我自觉生而好之的那种狭小而和平的天地里。

评析

一个人的素质高低,决定着智商的优劣,对为人处世也至关重要。本来不懂得礼节,就装作蔑视礼节。这并不是作者的意愿,在他的灵魂里早已构成了一种高尚的东西,化为无所畏惧的德性,因此这里的礼节就应该是小节的问题,因为他生来就不会阿谀逢迎,就连赞美别人也不会,总是以本来的面目,让人们去评说,因此,即使有些粗鲁的态度,出人意外地与人好和长久。

无论你可能确信什么,你都必须不确信这一点,你和别人一模一样。

书中有真理

我要在精神上死去才能对正义无动于衷。不公正和邪恶的场面,仍然使我气愤得热血沸腾。书中如果没有这些真理,这本书也就不成其为书而责怪我。我并非突然攻击你,更非欺骗你,我倒愿施恩惠于你,但这在你求我所做的事中是不可能得到的。而我也深感震惊,你竞可能相信,一个千方百计,避免在他死后有人改动他的作品的人,竟会在他活着的时候允许他人来删除他的作品。

我愈扪心自问,我愈领会到刻画在我心灵中的这句话:“行事正义,你就可以得福。”然而,把现在的事情拿来一看,却不像这句话所说的样子;坏人是命运亨达,而正义的人一直是受到压迫。

在使荣耀归于上帝,并为人类真正的好处说话时,我已尽了责,至于人们是否从中得益,他们是谴责或赞同我,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我则不会给他们以任何东西,从而变他们的谴责为赞扬。我谅他们不敢做最坏的事,因为不用他们自己动手,自然规律以及我本人的病痛,也会完成他们想干的事。他们不会付我报酬,也无法从我这儿拿走任何报酬,因为这不取决于人的权力。你清楚地看到,不管会发生什么,我的决定已作出。因此我劝你别再就此事发表什么意见了。我十分厌恶争吵,而且没有把争吵维持下去的能耐。因此,我的辩护常常显得软弱无力;但是,我从来不接受他们那些令人沮丧的学说。因为它是毫无用处的。你曾要我发表声明,以使你摆脱责任,这种要求是绝对公正的,你只要起草一份表白书,与你的最后几页书一并寄来,我会亲手抄写并签名,然后再寄回给你。

评析

“读书万卷始通神”这句话道出读书的重要性,知识来源于书本,因此书中的真理也一定为我们所有,当然也有的知识来自社会,这并不否定读书的重要性,决不能因此而否定书本。

书中有正义,是作者从中领会的又一层意思,一本好书确实能给人正义,给人以正气看完这部作品,令人浩气长存,还有的书激励着一代人的成长,我们的知识来源于读书万卷,这一点是无可怀疑的。

一条大河能容纳无数溪流的水,一座高山由千万吨石垒成,广泛地吸取知识养料吧,可以像高山大河一样博大精深。

问题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