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点滴集——发展·项目·改革·文论
4352100000020

第20章 明确任务加大力度加快定西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二00五年八月)

近年来,定西经济和社会发展,按照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时代、遵循科学规律的工作指导原则,抢抓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围绕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向小康社会迈进的目标,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2004年,实现生产总值63亿元,与“九五”末相比,年均增长9.68%;工业增加值11.23亿元,年均增长24.6%;固定资产投资30.54亿元,年均增长14.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42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67亿元。城乡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十一五”期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按照构建一个区域经济中心、打造三个发展平台的构想,狠抓支柱产业开发,要把定西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良种生产及加工基地、西北有名的中药材种植及现代制药基地、西北最大的鲜切花及种球生产基地、甘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甘肃重要的畜草产业基地。战略重点是在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上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工业建设、城镇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加快改革,调整结构,突出重点,扩大总量。为了确保上述目标任务的完成,要突出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

要围绕“一个目标”,推进“两个转移”,突出“三个重点”。完善“四个机制”。围绕“一个目标”:就是要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增长,提高投资效益,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年均增长15%以上。推进“两个转移”;一是推进投资主体的转移,实现以国家投资为主向社会投资为主转移:二是推进投资方向的转移,实现以基础设施投资为主向扩大产业投资为主转移,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抓好在建项目:二是突出抓好在全市投资总量中所占份额较大的一批新开工项目;三是突出抓好重点前期项目。完善“四个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二是进一步完善项目储备机制,三是进一步完善投资、融资机制,四是进一步完善项目考核机制。

(二)进一步加大工业发展力度

要坚持走好“立足农业办工业、依托资源上项目、盘活存量促增量”的路子,构筑现代制药及农产品加工、铝冶炼及加工、水电一体开发、建筑建材四大工业体系,努力提高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打造工业发展平台,促进“两个集中”:一是促进各类企业向工业园区及小城镇集中,发挥聚集效应,重点建设定西市东西互助产业帮扶试验示范区,积极推进工业入园,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益;二是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发挥规模效应,发展一批利税过千万元,在全省有位次、在全国有影响的市级骨干企业,增强产业聚集度和关联度,提升全市工业整体发展水平。

(三)进一步加大产业富民力度

要突出支柱产业开发,打造农业发展平台,全力实施封山禁牧,发展舍饲养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农民增收途径。一是突出优势产业开发,要把马铃薯产业作为第一主导产业来抓,种植稳定在350万亩左右,精深淀粉加工量2010年力争达到20万吨以上。中药材种植稳定在100万亩左右,要加强对现有中药材市场的管理,提高产品档次,培植营销大户,确保中药材产业稳步发展。二是打造农业发展平台。重点抓好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在西川农业园区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省级开发园区专项建设资金,建成规模较大的产、学、研基地。在各县区结合实际,搞好有一定规模和示范效应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打造富有各自特点的农业发展平台。三是全力实施封山禁牧,发展舍饲养殖。畜草产业要加快牧草基地建设,加快畜草一体化建设步伐。要突出重点领域,大力发展以现代生态经济为主的后续产业,重点抓好舍饲养殖技术推广、农村新型能源建设和新型实用农机具配套,加大资金筹措和政府扶持力度,全面落实好封山禁牧的各项管护措施。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抓好水利、林业、水保、农村能源、农村道路、易地搬迁及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等项目的争取工作,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五是拓宽农民增收途径。要通过劳务输出增收,加大文化技术培训力度,努力培育定西劳务品牌,劳务输出人数力争每年保持在50万人左右,其中有组织规模地输出10万人以上,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努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四)进一步加大城镇建设力度

一是要抓好点的开发,搞好市区和各县城区建设。近期市区建设要抓好“一河四路二桥四片”工程。“一河”是启动关川河治理工程项目:“四路”是开工建设西环路、民主路、北三路,拓宽改造交通路;“二桥”是新建民主路、北三路两座关川河桥梁:“四片”是启动定西市东、西互助产业帮扶试验示范区,抓好新城区建设项目,基本建成友谊北路广场及商务中心,加强南川开发区土地资源整合。各县城区建设重点要实施好定西和陇西城区污水处理,渭源和岷县城区供水工程,临洮外环路、内环路、滨河路,陇西长安路、北城路、东城路、西城路,岷县岷州中路东段、岷州东路,通渭北街,渭源首阳路、北环路,漳县滨河路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二是要抓好线的开发,搞好中心小城镇建设。要重点抓好巉口、内官、首阳、菜子、玉井、新添、会川、马营、三岔、梅川等10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中心小城镇建设,为全市小城镇建设做好示范。三是要抓好面的开发,搞好重点农村集镇建设。主要抓好鲁家沟、宁远、云田、通安、窑店、中铺、辛店、义岗川、李店、常河、莲峰、五竹、北寨、新寺、金钟、大草滩、西江、中寨、十里等区域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的农村集镇建设。

(五)进一步加大开放带动力度

要进一步突出招商主体,创新招商方式,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不断扩大利用外来资金规模。积极鼓励客商投资高技术产业、基础设施、旧城改造、生态环境、旅游和农业开发项目,积极鼓励客商重组改造现有停产闲置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要创新招商方式,实行定向、定位、定点、定人招商,重点办好中国定西马铃薯产销衔接洽谈会、岷县中国当归节等市内的专业洽谈会,广泛开展与友好地市、对口帮扶城市之间的互助合作,加快定西市东、西互助产业帮扶试验示范区建设进度。要拓宽利用国外贷款的使用领域。近期要重点抓好临洮淀粉加工、畜牧综合发展、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土地荒漠化治理等项目的实施和争取工作。

(六)进一步加大社会事业发展力度

要强化人本意识,继续加强基础教育,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新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挖掘民间文化资源,大力开展陇中特色文化建设。要着力发展市级社会事业,进一步改善师专、卫校、定西中学、市幼儿园等教学设施,积极创造条件。谋划市属第二中学的建设工作。完善投入机制,提高市级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着力发展市一级的文化、科技、卫生、体育事业,整合资源。改组建设市文化服务机构及卫生体育服务机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切实发挥好市级中心带动功能。要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要抓住培养、吸引、用好、留住人才四个环节。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人际、学术和社会环境,“拴心留人”。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和评价机制,大胆选拔使用人才,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七)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要进一步加快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两放开、四转变”:“两放开”就是放开社会投资领域,放开非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四转变”就是转变投资调控方式,从侧重运用行政手段管理转向运用规划指引、法律规范、政策引导、信息披露等经济、法律、信息手段来进行引导和调控:转变政府投入方式,从注重增量直接投入转向统筹考虑增量与存量,运用多种融资手段,增强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和放大作用:转变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从传统的政府投资、使用单位建设运营模式,转向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经营性项目实行项目法人招标,混合性项目探索合作建设,纯公益性项目试行代建制:转变政府服务方式,推行政务公开,简化审批程序,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进一步加快城市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对于供水、热力、污水、垃圾处理、殡仪馆、学生公寓等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中由政府投资形成的经营权和股权,或由政府投资建设而没有建成的在建工程,以及政府已筹措到部分资金的项目,只要条件具备,都可以按有关规定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变更项目法人,转让给社会投资者建设和经营,在协议经营期内拥有经营权,并通过收取使用费或服务费,回收投资并取得合理利润,经营期满后,设施的所有权无偿移交政府。变现的资金按照城市规划,继续用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在搞好市直企业盘活解困工作的同时,要加大产权制度改革力度,采取股份改制、出售拍卖、兼并联合等多种形式,落实出资人制度,寻找民营投资主体。近期要重点抓好金城水泥、高原活塞环、渭水酒业、红旗山煤业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全面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强粮食储备工作,健全粮食市场体系,确保粮食安全。推进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户和其他社会资金入股。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人股、纳人社会保障体系、易地移民安置、租赁使用等多种有效办法,加快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其他领域改革,深化财政改革,继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开展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试点。在总结定西中学、市医院等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全面推开事业单位的改革。重点推进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改革、小城镇发展和改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改革。

(八)进一步加大效能建设力度

要提高“六种能力”,坚持“三个结合”,实现“三个转变”。提高“六种能力”:一是提高驾御全局能力,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宗旨意识,科学判断,谋划未来。二是提高综合创新能力,用活、用好、用足国家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提高协调运筹能力。上下之间、部门之间互通情况,拾遗补阙,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发挥好、保护好。四是提高贯彻落实能力,求真务实,扎实有效地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五是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六是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坚持“三个结合”:一是要把发展与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把发展作为立市富民的第一要务,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消除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实现促进发展的目的。二是要把当前与长远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使即期调控和战略导向有机统一。三是要把微观与宏观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增强综合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进一步转变观念,一切从定西的市情出发,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放活机制,放胆改革,放手开发,放开发展。二是进一步转变职能,宏观管好,微观放活,切实改进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方式,减少行政审批和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把主要精力放到搞好宏观调控和经济调节上来,放到研究拟订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上来。三是进一步转变作风,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投诉监察制,努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形成团结、创新、务实、高效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

(原载《百年潮》,2005年总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