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点滴集——发展·项目·改革·文论
4352100000009

第9章 定西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二00三年八月)

一、定西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定西各级党政带领干部群众不断深化对区情的认识,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区域经济的思路和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时代、遵循科学规律的工作要求,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初步摸索出了一条比较符合定西实际的发展路子。

一是培育形成了有区域比较优势,有市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2002年,马铃薯种植287万亩,占总耕地的41%,占全省的1/2多,总产量463万吨,商品量221万吨,产业产值13.69亿元,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主产区和种薯“扩繁”基地之一。中药材种植110万亩,总产25万吨,其中当归产量占全国的70%、全省的90%。畜禽饲养总量1400多万头(只),规模养殖户6万多户,专业养殖村180多个,形成了四大片带的商品畜禽养殖基地。饲养量和肉类总产量多年居全省首位。临洮花卉种植面积1.5万亩,当年已向社会提供鲜切花7800万枝、盆花120万盆,已成为西北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年产各类鲜菇8100多吨,品种由以平菇为主发展到白灵菇、茶树菇、灵芝等珍稀食用菌20多个品种。定西、陇西、岷县、渭源、临洮还分别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黄芪之乡”、“当归之乡”、“党参之乡”、“马铃薯良种之乡”和“花卉之乡”。

二是建成了一批科技示范园区和技术服务体系,为现代科技的组装配套和产业结构的换代升级提供了发展平台。定西西川旱作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被科技部列入全国第一批重点建设的21个农业科技园区之一。同时,还建成了陇西、岷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试验示范园区,临洮千亩花卉园区,漳县、通渭、渭源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把创建旱作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作为新技术引进示范和改造传统农业的突破口,在生产示点滴集——发展,项目,改革文论范、科技开发、辐射推广、信息交流、科普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2001年,定西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6%.比1999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优势产业增加值21.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农民人均从优势产业获得纯收入99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3%。产业关联度明显提高,聚集效应和联动效应不断显现。发展区域经济已成为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的重要途径。

二、发展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的主要做法

第一,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定西基本的气候特点是北旱南寒。北部四县土地面积大,年降雨量大体在300毫米左右,并且主要集中在7月、8月、9月三个月,而春夏两季一般都是干旱少雨,对夏收作物的生长极为不利。南三县属高寒阴湿地区,虽然年降雨量较高,但是以冰雹为主的自然灾害也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以小麦种植为主的传统种植业结构与自然条件和气候规律形成一对对抗性的矛盾,这是造成粮食生产长期低而不稳的最根本的原因。根据这种自然、气候特征,从“九五”时期开始,对种植业结构进行了调整。重点是压夏扩秋、压粮扩经、压地上作物扩地下根茎作物。农作物布局由对抗性的种植结构向顺应天时的适应性结构转变,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冰雹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2002年,夏秋作物比已由“八五”末的85:15调整到37:63,粮经作物比由90:10调整到75:25。在作物品种结构上,主要发展雨热同季,能使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保证的马铃薯以及当归、党参、红黄芪等中药材。同时,针对干旱少雨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雨水集流节灌工程,最大限度地收集天然降雨,积极探索出了发展食用菌、花卉等旱作高效设施农业的新路子。

第二,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不断提高竞争能力。一是着力延长产业链,培育产业群,提高关联度。定西的马铃薯和药材产量上去了,并不等于竞争力就上去了。为此,定西确定把淀粉作为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主导产品,向深加工要效益,以形成有竞争力的核心产业。起初在定西、临洮、陇西布点建设了13个产量千吨以上的骨干淀粉厂,发展中小型淀粉加工企业,500多家,以专业村、专业户为重点发展农村粗淀粉加工点2895个。2001年以来,根据国内淀粉市场中低档产品饱和,高档精淀粉需求较大且依靠大量进口和中档淀粉替代的实际,在省计委和财政、扶贫、金融等部门的帮助和大力支持下,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和国内金融机构融资,重点实施了以精淀粉为主的临洮20万吨(一期5万吨)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同时,当年立项、当年建成、当年开工了一条投资1650万元,年产3000吨的法式薯条生产线。目前,马铃薯加工产品已包括精淀粉、薯条、专用薯全粉、变性淀粉等多个系列和品种,重点企业精淀粉加工能力已达12万吨以上,加上在建项目,“十五”末可达30万吨。在药材产业方面,与三九集团等大型制药企业联合,建设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加大扶正制药GMP改造步伐和当归二氧化碳萃取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了发展步伐。二是着力培育市场体系。把市场建设和市场开发作为发展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先后建成了康家崖、巉口、文峰、首阳、会川、岷县城郊等一批专业市场和综合市场。在此基础上,依靠能人带动,建立了临洮腾胜公司、陇西马铃薯外销公司等一批龙头运销企业,还有3万多农民和个体经营者长年从事药材贩运和销售。通过这些市场和运销企业的带动,定西每年外销商品薯达到200万吨左右,占到总产量的,50%以上。陇西文峰、首阳中药材市场,已成为目前西北最大的以党参为主的中药材集散地,年吞吐量10万吨,成交额4亿元左右。马铃薯、中药材加工产品已行销全国10多个省市区及东南亚、原苏联等国家和地区,市场份额逐年扩大。在开拓区外市场方面,十分重视与大型知名企业的联合,先后与三九、汇仁、地奥、健民等国内大型制药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互惠合作关系。提高了优势产业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三是着力发挥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发展种植、养殖协会100余家,联系农户近5000家,已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有效形式。渭源县三河口村是一个回民聚居村,历来就有肉牛育肥的习惯及肉牛生产的经验。2000年8月成立三河口养牛协会后,积极吸收农户人会,帮助农民建设标准化牛舍、氨池和青贮窑,培训防疫人员,共同组织联系外销渠道,当年出栏肉牛1600头,纯收入30多万元,户均5200元。2002年统一与河南客商签订合同,销售肉牛2000头,销售收入近400万元。定西通过经合组织和龙头企业发展订单种植127.6万亩,与农户的签订比例达到90%左右,订单农业也由过去单一的种植业向养殖业等多领域发展。

第三,顺应时代,遵循科学规律,培育比较优势。一是加大园区建设力度。集中力量建好定西西川国家级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在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的引进组培快繁、高新技术组装配套及研发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创立了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应用生物工程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已形成年生产脱毒苗2000万株,微型薯原原种3000万粒的能力,占全国的70%中药材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对接联合,进行了GAP试验,试验研究品种达到150个以上,无公害中药材标准化栽培及当归的设施育苗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二是大力开展了标准化、规范化种植。2002年共建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1个、8.73万亩。其中专用型马铃薯脱毒种薯标准化示范基地2.24万亩,中药材GAP基地1.16万亩,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5.33万亩.较好地解决了农产品普遍存在的品质不高的问题。三是以种子工程为龙头,依靠科学技术,狠抓马铃薯、中药材、花卉等名优新品种的引进、培育、优化和推广,提高了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不断深化对区情的认识。是发展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前提。区域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讲,是一种个性化的经济。没有个性化。就没有区域特色,就没有比较优势。定西发展优势产业就是针对过去存在的以粮为主的生产模式。造成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形成一种对抗性矛盾这个突出问题,通过深化对区情的认识,摸索出了一条以发展马铃薯、中药材、畜牧业等优势产业为主,把生态环境恶化的劣势逐步转化为顺应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势的发展路子。区域经济是一种发挥比较优势的社会分工的产物,它的发展要有可持续性或相对稳定性。根据定西特殊的资源环境特点以及群众的文化认同度等因素,放眼全国,逐步确立了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优势产业,一级抓给一级看,一届接着一届干,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形成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成分的多元化也决定着积累的多元化。适时引导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向农业产业化及优势产业方面转移是落后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前些年定西的建筑业发展较快。一批民营建筑企业家手中积累了一定资金,动员和鼓励民营企业家把资金投向优势产业,领办龙头企业。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兴达、三江、金大地、岷州公司等企业的崛起和壮大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启示之二,不断深化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是发展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关键。发展区域经济重点要在研究和培育市场上下工夫。在深化市场认识上主要明确了三点,一是重点解决市场在哪里的问题:二是要明确市场的主体是谁;三是要解决好如何培育市场的问题。区域经济主要是依靠农户、企业这些市场主体来发展,让他们建园区、搞产业,而政府的作用主要是着力于制订规划,培育龙头企业,搞好协调服务,运用市场机制推动优势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发展优势产业的重中之重,先后培养形成了以临洮三江、定西扶正制药、岷县岷海制药等为主的一批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依据市场规律指导企业发展。针对马铃薯加工企业受原料供应影响较大的实际,在定西、临洮、陇西这三个距离原料基地比较近,资源匹配程度较好的县分布了几个规模较大的淀粉企业,再带动其他中小淀粉企业的发展,联合形成规模优势。同时,帮助企业与农户以确定最低保护价为主签订购销协议,建立“公司+协会+农户”经营模式,以利润或产权为纽带,把企业和农户、产供销、农工贸连接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启示之三,努力搞好协调服务,是发展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的保障。一是抓政策引导。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支柱产业的意见》、《关于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规定,在每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都把结构调整、发展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作为最重要的一项内容进行研究、部署和安排,并成立了马铃薯、中药材、畜牧、花卉等几个产业办公室,对这些优势产业的发展进行服务、指导和管理。一方面,抓规划、抓布局,避免了一哄而上、重复建设的问题,防止在收购等环节上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抓信息服务,建立了定西农经信息网,及时向农户传递产业信息,引导区域经济健康发展。二是抓资金扶持。紧紧抓住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机遇,积极引导各方面资金投向优势产业。同时,对现有的农业开发资金、基地建设资金、扶贫资金等专项资金通过贷款贴息和补贴农产品基地建设项目等办法,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优势产业的发展,政府协调银、企关系,定期向银行推荐项目,使信贷资金对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解决了资金短缺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