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平阳公主传
43602300000067

第67章

如今,太宗己厌倦作为一个开明的天子,疑心也愈来愈严重,但对魏征的话,还是不得不听从。至少,表面上不能随便拒绝或驳斥。虽然如此,往后太宗仍旧以实际行动表示对魏王泰的偏爱。贞观十四年春正月,太宗亲往长安西方市延康坊的魏王府。天子至臣下的宅第是稀有的事,是臣下的无上光荣。魏王泰虽然贵为皇子,仍是朝臣。太宗赐给泰许多东西,对王府所属的官员,也有许多赏赐,更免了延康坊的居民这一年的税金,又赏了老人许多礼物。从这里,可看出太宗刻意提高魏王泰的声望。接着太宗又特别免了魏王泰的早朝恩典。早朝时,不论亲王或文武百官,都需在宫城南门六门,左边算起来第二个的广运门前下车下马,然后不分季节、天气、年龄、官阶,走到上朝的两仪殿,大约有半公里。这是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定。

魏王泰厌武好文,又过着衣食富裕的生活,虽只有二十岁,但身体异常肥胖,特别是腰围和下腹更是超过常人,每天早朝下车以后的路程,对他来说非常辛苦。太宗看到这种情形,非常不忍,特别准许他从宫门,坐小轿到两仪殿前。有许多年老的臣子,身体衰弱,在刮风下雨的日子,常不慎滑倒。在旁人眼里看来,实在值得同情,太宗却没有考虑到他们。所以,这次对魏王泰的恩典,文武百官都感到十分惊讶。太宗多次对魏王泰的恩典,使泰心中产生了取代哥哥承乾为太子的野心,这也不是意料之外的事,周遭的人们也了解。这种兴奋之情绝对不能公然表露出来,因此,魏王泰内在的野心,更为猛烈,宛如火上浇油。太守对魏王泰的偏爱,及他神气的举止,使得太子承乾更加不是滋味。无法消除的怨恨,只有向内发泄,承乾变得比过去更为放纵无度。如妃妾之间的淫乐,他觉得不够刺激,便把年轻貌美的宦官或男童叫到卧室,进行不正当的淫乐。从此,宦官在东宫开始得势。太子左庶子于志宁,再也不能坐视这种情形,便上书直谏。“自从战国时代齐桓公宠爱宦官易牙以来,宦官得势后,促使国家灭亡的例子不在少数。现今太子和这班人接近,,臣实在寒心。”桓公从太子时代开始就不好学,不喜欢接见官员,只沉溺在和宦官及侍从们的同性爱里(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不久即在府内惨遭宠幸的竖刁、易牙等人之毒手)。现在承乾的行为正是如此。听到于志宁的谏言,太子大怒,立刻派遣暗地里早就准备好的刺客张思政和纪干,到长安东市亲仁坊的于志宁官邸。于志宁是京兆高陵(陕西省高陵县)人,曾在隋朝任官。大业末年,任寇氏(山东省寇县)的知县。隋朝末年,天下态势己非常混乱,山东盗寇烽起,于志宁便辞官回到故里。唐高祖李渊悉闻于志宁的才学,对他礼遇有加,接着便在秦王时代的太宗李世民手下做事,历经多年征战后又被选为十八学士之一,太宗即位后,,任中书侍郎职掌起草诏书及法令,正四品,后升为太子左庶子。向太子进谏后不久,于志宁的母亲去世,他立刻辞官为母服丧。当时除非丧父,正式为母亲服丧倒是少见的情形。两名刺客半夜潜入于志宁家中,窥视屋内的情形。从暗淡的灯光下,看到于志宁穿着草席般的粗衣,枕着砖头,躺在地下。不断的叹息声时时夹着缀泣的声音,不愧为平时便有孝子之誉的于志宁,使得两名刺客深受感动。当时是“百行孝为先”的时代。在不得己沦为刺客的人中,也许基于职业上的内疚,比一般人更向往良好的德性。看到于志宁为母服丧的情形,二人都不忍心下手,在黑暗中悄悄退走……不久之后,太子开始做出许多奇怪的行为。在此以前,承乾就悄悄地将住在长安附近的突厥人,召至宫中,向他们学习突厥语。不久,自己也穿上突厥服。同时,更要许多相貌长得像突厥的逃亡奴隶,留突厥式的发型,穿上羊皮袄,分成五人一组,手里拿着突厥的旗子,和突厥人分为两方,模拟作战。在宫廷里建突厥式的穹庐布帐,设置八尺大的钢炉,命令奴隶们偷民间的牛羊猪等牲畜,宰了以后就丢在钢炉里,承乾以佩刀割肉,和奴隶们一边谈笑,一边吃肉。太子又模仿突厥的葬礼自己扮演成尸体,令他们骑着马在尸体周围奔驰,然后太子突然站起,象疯子一般,呵呵大笑。“有朝一日为天子时,一定要率领数万骑,在金城(甘肃省兰州市)举行盛大的狩猎仪式。”承乾一生中,没有比这更痛快的时候了。

以唐朝太子的身份,承乾为何模仿北狄的突厥,沉溺在这种奇特的行为里,一般都认为和他的血统有关。隋唐以前李氏自称祖先是五胡十六国时代,在陇西(甘肃省西北部)兴起的西凉国的李恩。此时的李家系名门大族,十分兴旺。后被匈奴灭亡,残众达到南朝的宋,后来降北魏。说他们是西凉李恩的后裔,多少有些疑问;李氏原是豪族,却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自称陇西李氏之后,是纯汉族。他们的祖先虽姓李,却有许多奇怪的名字。由此可推测,大概和隋朝杨氏一样,出自鲜卑系的北周王朝。所以,唐朝李氏的血统应属于汉化的胡族。再说,太宗的祖母独孤氏是北狄族,生母窦皇后也是北胡人,而他自己的妻子长孙皇后,是属拓拔系的鲜卑族。太宗本身和父亲、祖父三代,都娶匈奴或鲜卑族的女人为妻子。

很可能在承乾的身上,有着比其他兄弟更浓厚北狄血统。这种血统聪明伶俐却不好学。这是解释承乾本质的重要关键。隋末唐初之时,威胁中原的胡族中以突厥最为强悍。在建立大唐帝国以前,李渊甚至还暂时向突厥称臣,借助他们的力量,前面也提到过太宗雪耻,降服突厥的种种。突厥每年向唐朝进贡其使臣常驻长安。承乾自小以太子的身份,有很多机会接见这些来自漠北旷野、奔驰纵马的游牧民族,对他们经过大自然严酷磨练下的粗犷豪放不羁风貌、举止、服装等,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前面也曾提到:唐初,在禁苑里太宗经常勤练突厥式的骑兵战。年少的承乾,必以兴奋的心情和崇敬的眼光观看将士们弯弓纵马的情形。不论情形如何,对承乾来说在一望无际的沙漠或荒凉的旷野中,骑着骏马,让马鬃在漠北的疾风中飘扬,让马儿高声嘶鸣,挥剑纵横作战,才是男子汉大丈夫的快事。他如此模仿,怕是实现长久以来不能实现的梦想吧!可是他身为太子,是汉民族传统的大唐皇嗣,竟然模仿胡族突厥的风俗习惯,是绝对不被允许的事。仅因狩猎的次数过于频繁且连天子都受到大臣们的严词进谏,何况太子这等行径。于志宁、张立素、孔颖达等都紧张地向太子谏言。但他们心里也很清楚,这样做不能有多少效果。

太子有一位推心置腹的好朋友,即高祖李渊的第七个儿子,就是太宗的异母弟,汉王李元昌,相当于承乾的叔九--年龄则大不了多少。元昌也不好学,不法的行为也多,过去亦常常受到太宗严厉的指责,他的心思也积存着一股对太宗的怨恨。“物以类聚”,元昌和承乾臭味相投,经常在一起游戏。元昌也很高兴参加承乾突厥式的骑兵战。他们各自带着手下分成两队在东宫交战。士兵中若有人真的被打得头破血流,便获得大家的喝彩,其中甚至有人被打死。承乾激动之余大叫:“我当了天子的第二天早晨,就要在苑中造一处容纳万人的兵营,和汉王两人分别统领,进行交战,一定很有意思!”又放声说道:“即位天子之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有人敢进谏言,立刻处斩。其实也用不着杀很多人,只要杀个二、三百,大概不会有人敢进谏了吧!”

当他热衷于这种突厥式的模拟战时,连自己的太子地位将被魏王泰抢走的恐惧感,也象事不关己似的,淡泊了许多。这种奇言异行并未维持多久,承乾的脚突然患疾,勉强能歇着走路而已。也许先天潜伏有这种疾病,或进行突厥式的交战时,不慎从马上摔下等原因,伤及脚部,当时并未重视,随便治疗,以至到了无可挽救的地步。太宗知道承乾连步行都困难时,心里大概对他完全失望了,对魏王泰的恩宠也就愈加深厚。而如今残废的承乾,对父亲和弟弟泰的怨恨,已经变成一团鬼火,在心中熊熊燃烧着。如此,骨肉之间的暗斗,逐渐明朗化,不久之后,将使他们陷入互相拼斗的悲惨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