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全党全民的努力,《人民日报》12月22日以套红通栏标题报道:《一○七○万吨钢--党的伟大号召胜利实现》。消息说,据冶金工业部12月19日的统计,今年全国生产钢1073万吨(这个统计数字包括土钢,下同--作者注),比1957年的钢产量增加了一倍挂零。到12月31日,全年累计钢产量为1108万吨。
由于预计"一○七○"可望完成,在钢的总产量方面两年赶上英国被认为"不成问题",11月初召开的第一次郑州会议,还讨论了15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品产量方面赶上英国的问题。据当时掌握的资料,估计15年后,即1972年,英国人均钢产量可能在500公斤左右,我国1972年按8亿人口算,人均500公斤,钢产量就要达到4亿吨。因为,这次会议拟订的《十五年社会主义建设纲要四十条(初稿)》规定:到1972年全国钢产量达到4亿吨。头脑热度最高的时候,也是开始转向冷静的时候。是毛主席第1个开始做冷静的思考。他对1972年搞4亿吨钢可不可能,需不需要,提出了怀疑。提议:这个纲要草案先放一放,不公布,也不正式提交八届六中全会讨论,"只在地下管道流通一下,让领导干部知道"。
北戴河会议确定的1959年钢产量的指标,后来做了调整。
九个指头与1个指头1958年11月13日下午5点多钟,天已蒙蒙黑,天气阴冷,空中飘着毛毛雨。河南省遂平县委书记和岈山管理区党委书记正坐在一辆拖拉机上,朝遂平火车站匆匆赶路。
原来,正在岈山检查工作的遂平县委书记刚刚接到县委办公室的电话通知,要他立即风雨无阻地和管理区党委书记一起赶往指定的地方,准备接受中央领导人的接见。临时找不到更好的交通工具,只有坐拖拉机赶路。
到了车站,只见遂平县长、县委书记处书记2人已经在等候了。好在并没有耽误时间。负责警卫工作的同志告诉他们,毛泽东主席要接见他们,专列现在还没有到,还要等一会儿。
4个人便在小小的候车室里坐了下来,心里都在琢磨,毛主席会问些什么事?从遂平卫星人民公社成立至今,这里的举动一直颇受中央决策高层的关注。公社成立的一幕幕,又出现在他们的眼前。
第一公社在这里诞生在岈山有关负责人候车的时间里,还是让我们来看看遂平卫星人民公社诞生的经过吧。
在中国当代人民公社运动的历史上,不能不提到遂平的岈山。
1958年4月15日,因为庆贺岈山脚下下宋水库的胜利竣工,河南省信阳专员公署专员、遂平县委书记、遂平县委农工部部长聚到一起。闲谈之中,说起现在农村小农意识浓厚,存在本位主义现象,使水利建设、山地开发,开展多种经营、互助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矛盾很多。有没有办法把他们携起手来呢?遂平县委书记处书记谈了自己的建议。他说:"最近成都会议上发了个文件,毛主席说可以一乡一社,也可以一区一社。"他顿了顿,又说:"鲍庄、杨店、槐树、土山这四个乡原来都是老三区的,现在要是再把它们合并一块,不是也符合毛主席一乡一社或一区一社的指示精神吗?"信阳专员公署专员对他的建议感觉心里没底。而第二天,遂平县委书记处书记让遂平县委农工部长安排的四个乡书记会议就召开了,并做出联大社的决定。当这个情况汇报到公署专员那里时,他还是拿不定主意。长途电话挂到了中共信阳地委书记的办公室,对于这个请示,信阳地委书记沉默一会儿,表了态:"中央有精神,按上级意图办吧!"4月19日,四乡联社后的组织机构和人事安排有了结果。决定社名叫"岈山大社",大社设管理委员会,由遂平县委农工部部长陈丙寅任书记,全国劳模、原韩楼高级社社长钟青德任社长。杨店、鲍庄、土山、槐树四个乡的党委书记、社长分别改任大社管理委员会副书记和副社长。大社内设工业部、农牧部、多种经营部、财政部、公安部、武装部、交通部,还有专管和外面打交道的外交部。随之,各高级社统一改为大队,初级社改为小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