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谋事三要
4376100000044

第44章 讲求一个“避”字(7)

上写着:“卑职刘墉江宁府,今日特与大人庆生辰。礼物不堪休见怪,不过略表卑职这点心:牛肉三斤是硬肋,细条切面是六斤,三升大米二斤干粉,还有木耳与金针,小豆腐两碗新鲜物,二十个寿桃白似银。一共算来八样礼,卑职诚意孝敬大人。我刘墉,今日虽然做知府,算是皇家四品臣,不过是驴粪球儿外面好,内里的饥荒向谁云?今日与大人买寿礼,无奈何当了一件皮马墩。”高大人越看越生气,将礼单摔在地上道:“好一个可恶的刘知府,罗锅子行事气死人!什么庆生辰?分明是到我的衙门中闹气!知府送这样礼,高某倒贴盘费银。耳闻他难缠露着拐,话不虚传果是真。咱们倒要斗一斗,叫你认识认识我姓高的人!”总督带怒吩咐巡捕官:“快去到辕门,告诉江宁刘知府,快把他的礼物抬回去。”刘大人闻听巡捕官说:“高大人说了,礼物全都不要了,生日也不做了,叫府台费心,另日再道谢罢。”刘墉说:“罢了,既是大人不赏脸,也就罢了。禄儿抬盒子,把礼物抬回去,赏他四个人分了吧。”内厮来至辕门外,眼望抬盒子的四个人,照刘大人的话说了一遍。这四个人闻听,抬起礼物欢天喜地而去。

刘大人不由心中好恼,内厮也抱怨:“这是怎么说!苦算盘饭也没吃,来到这里指望吃顿面。好,瞧这光景,还要吃面呢,连刷锅水也未必摸得着!”刘大人知道高总督只收金银,岂能要他借机勒索?正好,此时来了好几名官员。刘大人一见迎上去,带笑说:“莫非都是来上寿?众位不知内里情:方才我刘某也来上寿,两架食盒不算轻。高大人里边传出话:一概不收早回程。”众官员闻听刘大人的这一片言词,便一传十,十传百地说:“高大人传出话来了,今年不做生日,礼物全都不要。”江宁府的布按两司,还有外省的府道州县,还有都标管的副将游守、千把外委……这一省的文武官员,闻听江宁知府刘大人的话,一个个都打道回府了。江宁布按两司说:“既是高大人的吩咐,我等焉敢不从?”说罢,吩咐手下人:“把上寿的礼物,全拿回去吧。”“是。”手下人一齐答应,然后抬起而去,各归衙门。

刘墉见众官员把礼物全都抬回去了,还恐怕传得不到,吩咐内厮拿来一个马扎,刘墉坐在高大人的辕门口,将后来的人一一拦回。高大人在书房等候收众官员上寿来的礼物,越等越不见一份前来,高大人心中纳闷,忽见家生子来福走进来说:“大人不用等着收礼了,今日有了挡横的人,把咱们爷们的辕门都把住。他见众官员上寿来了,他就迎上去,硬派着说:‘大人吩咐,叫他告诉众位老爷们,说今年不做生日。’众位老爷们闻听这个信,乐得叫手下人把礼物全抬回去了。他还不死心呢,拿了一个马扎,在辕门上坐着吸烟。”高大人闻听来福这个话,说:“这是罗锅子干的不是?”来福说:“不是他还有谁呢!”高大人说:“很好,很好。你快去把他叫进来,叫他认认我是谁。”“是。”来福答应,返身向外面去。去不多时,把刘墉带至书房。刘墉见了高总督,难越大礼,只得行庭参见之礼,在东边站立,说:“大人传唤卑职前来,不知有何教谕?”高大人闻听,冷笑道:“知府你做的好事,心中岂不明?闻说你难缠真不错,从今后,要你小心办事。但有一点不周,管叫你马到临崖悔不能……”总督言犹未尽,刘大人说:“卑职不做亏心事,哪怕暴雨与狂风?食君俸禄当报效,我刘墉,断不肯江宁落骂名。大人想,一辈做官坑百姓,他的九辈儿孙现眼睛。我本是甘心洁净把民情理,望大人‘忠奸’二字要分明。”高大人听罢,心中说:“罗锅真可恶,话语如刀。有心要归罪又不合理,私事难以奏明圣上。要不拿错将他治住,还如何统领三江!”刘墉将总督的财路破了,高宾总想找机会报复。不多久,高宾报复的机会就来了。

民人赵洪一天早晨打水时,从城隍庙井中捞出一女人头,便随同地保刘宾把情况报告了知县孙怀玉,孙怀玉又将此事报告了总督高宾。高宾则因前时生日事件有意作难刘墉,故勒限给刘墉五日破案。这在当时的破案条件下,无疑比登天还难。

刘墉接令后明知是高宾有意为难,但这事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只有认真对待此案了。在亲验女头及寻找女尸的过程中,正好又从同一井中打捞出一具年轻男子的尸体,人头已被砸去半个,独不见女头的尸体。刘墉见状心中大为叫苦:一案未了,又有一案,且都无原告被告,让我如何在五日内破了此案?叫苦之余,刘墉只好装扮成卖药的郎中去私访。在一家酒馆中,刘墉从二个喝酒人的谈话中了解到,城中有个尼姑庵叫莲花庵,庵中住着主持妙修武姑娘及表妹净师父,均为年轻美貌女子。并听其中一人说,那井中捞出的女人头好像是净师父的头。半信半疑中,刘墉决定到莲花庵去探探情况。

在去莲花庵的途中,刘墉遇到一女人要求给她男人驱邪。在她家中,刘墉看到此家男人虽有病态,却是一副地痞无赖相,便有意恐吓试探,说确有冤死鬼附体,需要画符驱鬼。在使用她家的刀裁纸时,刘墉又看到刀柄上刻有“长保记”三字,便联想到井中捞出的男尸臂上刺字:“一年长吉庆,四季保平安。”除去前后各二字,岂不是“长保”二字么?莫非此人就是杀害男尸的杀手?便又诈称病人三日内必须到城隍庙中去上香,才能免去灾祸,并问得此家男人叫李四,妻子刁氏。

在探庵过程中,刘墉又在莲花庵东边荒路上意外拾到一个蓝布包裹,打开一看,却是个盐腌的男婴,通身如胭脂一般红。刘墉想,这准是私情所生,其中必有隐情,不然的话,谁会把自己的亲骨肉腌成这般呢?回到衙门,刘墉一面派承差王明去查办男婴一事,一面派承差杜茂、贾瑞去???隍庙守候,捕捉叫李四的上香人。

李四捉到后,经刘墉诈审,果系杀害男尸的凶手并因此受惊生病。据李四供称,死者为他的盟兄弟长保,在镇江做买卖生计,最近发财回来探亲遇到李四,免不了要到李四家喝顿酒。在李四家喝酒时,李四见财生歹念,将长保杀害,剥下衣服后抛入官井中,刻有长保名字的刀子便留在了李四家,不料想成了破案的线索。与此同时,奉派查办死婴一事的王明,在一家酒馆喝酒时,无意间听到二人谈话中提到被腌男婴一事。其中一人夜间到莲花庵后解手时,看到皮匠王二楼在庵东边扔下一个包裹,他拾起看到包个死孩子,就又扔在了那里。

王明立即将皮匠王二楼捉来审问。王二楼承认包裹是自己扔的,但它不是自己的,而是北街鞋铺老板李三的。因为他向李三去借钱不给,很生气,便顺手把李三柜台下面的一个包裹偷了出来,以为里面有值钱的东西。在莲花庵东边打开看时,见是个死孩子,就扔在了那里,至于其中的内情,一概不知。

捉来李三审问得知,李三住的是一年轻寡妇的房子,却不想给房钱,便以腌小孩子讹她,说是房东私养的,寡妇怕人耻笑,便只好隐忍过去。至于这个孩子的来历,李三说是他的朋友、三官庙纸马铺老板张立所送。其中的详情他也不知道。随后传审张立得知,男婴是他和莲花庵妙修主持私通所生死胎,原本让他抛掉的,恰遇朋友李三想讹他的房东,便把死胎送给了李三。

传审妙修,妙修只承认自己和张立有奸情,并生有一死胎,却拒不承认与女头案有关。刘墉便让人将已发现的女人头包在原来包死胎的包裹里让妙修领认。从妙修识认包裹的一刹那神情突变中,刘墉断定妙修、张立与女头案有关,因为她一度现出极度恐怖的神情。然而严审妙修,仍拒不承认她与女头案有关。怎么办?刘墉想了一个妙计。

他先令差役在傍晚时押妙修于城隍庙外等候,自己则和其他差役趁夜色潜入庙中装扮城隍诸神,等到夜半时分一切布置停当后,押解差人依计将妙修押入城隍殿中。妙修刚进入大殿中,眼见阴森森的,已有几分惧怕。忽听城隍神说道:“莲花庵女僧听着,有屈死的女鬼将你告下,说你庵内人因奸不允将她杀害,正欲差鬼捉拿,不料自投罗网,吾神面前,从实招来,否则油锅伺候!”

妙修在惊惧之下招供说:死者为其妹妹素姐,同在庵中,纸马铺老板张立见妙修貌美,便设计请妙修到家中用斋饭,用泡过酒的江米饭将其醉倒,将她奸占,遂成通奸。后来张立于庵中见素姐也很漂亮,又想奸占,不料素姐不仅不答应,而且要去告官,张立情急之下将她杀死,尸体埋在庵内后院,割下人头欲嫁祸仇人赵洪,正巧当日赵家人多无法下手,就把人头扔在了城隍庙的官井里。

案情终于大白,犯人各有处置。查考历史记载,高宾或为高晋的谐音。高晋字德昭,满洲镶黄旗人,大学士高斌的侄子。监生出身。历官知县、知州、道员、布政使、江宁织造、安徽巡抚、河道总督、内大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兼江苏巡抚、漕运总督等职,直做到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死后谥“文端”。乾隆三十四年刘墉做江宁知府时,他正好在两江总督兼江苏巡抚任上。他死后,乾隆曾评价说:高晋“品行端醇,材猷练达,考成敦朴,体用兼优。由州县登陟封疆,宜勤奉职,已历多年,自简畀纶扉,仍兼管两江总督,秉公持正,董率有方。其兼管南河事务,亦能经理得宜,深资倚任”。

刘墉在江宁的一年多时间在他一生中可谓最有作为,然而地方志上却没有什么记载,这可能与他做江苏学政时得罪了当地士人有关。但当时就住在江宁的袁枚曾有评价,他曾赞刘墉说:“初闻领丹阳,官吏齐缩腽。光风吹一年,欢风极老幼。先声将人夺,苦志将人救。抗上耸强肩,覆下纡缓袖。张口辄诋,上手多宽宥。奸豪既帖柔,狐鼠亦俯伏。”应有所指。

如果说,上说还比较隐晦,袁枚后来在他的笔记中又记载说:乾隆三十四年,今协办大学士刘崇如先生出守江宁,风声甚峻,人望而畏之。相传有见逐之信,邻里都来送行。我与先生家素有母谊,听说此信,偏偏不去拜访他。出我意料的是,一年多的时间里相安无事。先生托单人刘某要我代撰《江南恩科谢表》,备申宛款。直到现在才知前说都是捕风捉影。不久升任湖南观察使(实际上是江西盐驿道)。我为他送行有一联云:月无芒角星先避,树有包容鸟亦知。因为没有存稿,所以久已忘了。今年先生出任会试总裁,闲暇之余,仍向内监试官王葑亭诵此二句。王葑亭寄信来向我问起此事,故感而志之。

这是袁枚在乾隆五十八年所记,当年仍为协办大学士的刘墉主持会试,故袁枚所记当为事实。其中“见逐之信”即或为抑制豪强之举。前面“抗上耸强肩”一句,或即指刘墉不讨好上司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