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读老庄之道悟生活智慧
4376500000097

第97章 不打断生死的节奏

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庄子·大宗师》)

译文:不过问人因为什么而生,也不去探寻人因为什么而死。

生命是一个由生到死的自然过程,我们就应该尊重这一过程,生就好好地活着,命运给我们什么就去面对什么。对死不必畏惧,但也不要提前去结束你活着的责任和义务,因为生命不仅属于你一个人。

自杀是弱者的行为,是对生命意义无知的表现。其实一个人之所以想要自杀,不外乎太自私、太为自己着想,没有能力应付外来的压力。一个人如果天天只想“我”、“我想”、“我要”、“我爱”,就会感到生命很有限。只要能够活出责任,活出心中有人,自然不会想要自杀。一个人要爱大自然,这么美好的山河大地,为什么要离开呢?一个人要爱国家、社会、众生,这么有成就的社会,何以不爱它就想离开呢?想到家人、朋友,他们不是都爱过你、帮助过你吗?你何以忍心离开大家呢?所以能够活出责任,活出心中有人,自然不会想要自杀。

有的人在世时常觉得“生不如死”,但是自杀后其实是“死更不如生”。自杀而死,虽然方法不同,但自始至终,痛苦了了分明,而且必受恶业果报。

因此,自杀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死,不是痛苦的结束,生命是随着个人的善恶业报而一再相续不断的。佛教讲善终,能够善终才能往生善道,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我们反对任何戕害生命的做法,一个人应该在有生之年,发挥生命的光与热,以奉献一己、服务大众来扩大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延续生命的希望与未来,这才是正当的信仰之道,也才是我们面对人生应有的正确态度。

现代人工作忙碌,加上许多人因为追求完美,希望获得他人肯定而不断给予自己压力,加上又过度压抑情绪,压力指数也就一直降不下来,一旦时间久了就容易出现忧郁症。因此适时为情绪找出口,以及旁人的陪伴与倾听也愈加重要。

想要真正走出生命“忧”谷,除了可求助精神科医师或心理咨询师等专业治疗外,对当事者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出自己的压力源头,学习如何处理压力、解决问题,才能避免压力如影随形,压得人喘不过气。

除了找出压力源外,如何舒解压力也是增加保护因子的良方,进行运动、旅游、散步、打坐、瑜伽等都是不错的方式。

忧郁症患者常因为情、财、事业等问题所困,导致自杀。但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忧郁自杀,归根结底,就是人们常常不懂得适时放下,也就是遇到困境无法转换光明、正向的念头。

要想转变心境,平日忧郁者应该多亲近身旁的能宽慰人心者,当遇到解不开的心结时,向他们请教。透过他们的劝导,往往能解开我们心头的谜团。此外,环境也能改变我们的心境。当我们心情郁闷时,不妨走出户外亲近大自然,找个绿地静坐沉淀思绪,都是解除烦恼的方法。

防止自杀,人人有责,从家庭成员、朋友同事到校园师生,我们要把大部分的自杀倾向,当作一种疾患,除了给予关怀、注意、开导之外,还要让有忧郁症意图自杀的患者建立病识感,以免延误就医而病情加重。

防止自杀之道,人们除了要有挫折教育,要有抗压能力以外,还要找出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目标,路就会走得远,走得长,因此要防范自己萌生自杀念头,惟有找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才能活出生命的尊严与欢喜。

人的一生只能活一次,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别人代替不了,所以要正视“生命的一次性”与“不可替代性”,对自己的生命给予重视与尊重。当你懂得尊重生命,知道生命存在的可贵与难得,就会珍惜生命,而不会因一点挫折就自暴自弃,甚至丧失生存的意志而自杀。

如果能够了解生命的真相,就有力量去忍受、接受、化解。所以,希望想要自杀的人都能勇敢、坚强,以生命来服务、奉献大众,这不是比寻死要好得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