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尘世佛心
4376700000017

第17章 规矩不可行尽。(2)

于是调了一砚浓墨,铺开宣纸,寥寥数笔,就画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注入到了茶杯中。年轻人问释圆:“这幅画您满意吗?”

释圆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释圆说:“你画得确实不错,只是把茶壶和茶杯放错位置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

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壶往茶杯里注水,而茶杯在上茶壶在下的?”

释圆听了,又微微一笑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里呢?”

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才能逐渐积聚各种营养,成海之博大,成山之巍峨。

进退的智慧

从前有个又穷又愚的人,在一夕之间突然暴富了起来。但是有了钱,他却不知道如何来处理这些钱。

他向一位和尚诉苦,这位和尚便开导他说:“你一向贫穷,没有智慧,现在虽有了钱,可是依然没有智慧。你倘若遇到疑难的事,且不要急着处理,可先朝前走七步,然后再后退七步,这样进退三次,智慧便来了。”

“智慧’就这么简单吗?”那人听了将信将疑。

当天夜里回家,他推门进屋,昏暗中发现妻子居然与人同眠,顿时怒起,拔出刀来便要砍下。这时,他忽然想起白天和尚讲的进退三次的智慧,心想:何不试试?

于是,他前进七步,后退七步,又前进七步,然后,点亮了灯光再看时,竟然发现那与妻子同眠者原来是自己的母亲。

人们往往在受到外界刺激时,容易头脑发热,怒火中烧,于是失去理智,意气用事,以致害人害己,将人生置于无可追悔的地步,而且大多数人认为蒙辱不争、不斗,就是懦夫、胆小鬼、窝囊废,让人瞧不起。所以,普通人对侮辱的承受能力是很小的,很多人在受到侮辱时,不是反唇相讥,就是以命相拼,打个你死我活,只要挣回了面子就好,后果如何,很少有人去想。

决不后退

当年隐峰学禅的时候,老师马祖为了测试爱徒修行的深浅,决定找个机会试试他。

一日,老禅师看到隐峰推着板车,要从一条狭窄的小路上经过,就故意跑过去躺在路中间假装睡大觉,伸腿挡住去路。

“师父,你老人家快起来,要不然车压到您的腿了。”

马祖爱理不理地答道:“已经伸出去的脚不能收回来。”

隐峰一听,立即接口道:“已经前进的车不能再后退。”

于是,隐峰推车从老禅师的腿上碾了过去。

马祖大叫一声,腿上已经鲜血淋漓。气愤的马祖一瘸一拐地找来一把斧头,来到法堂,敲钟召集所有僧众,大喝道:“哪个小子刚才碾伤了老僧双脚?你给我出来!”

僧人们个个都吓傻了,今天看来要血溅佛堂了。

阿弥陀佛!

只有隐峰和尚毫无惧色,大踏步走上前去,把头放在马祖抡起的斧头下面。

马祖哈哈大笑,把斧头扔在地上,高兴地说:“孺子可教!”

马祖横插一腿挡路,实际上是在问隐峰如何克服学禅路上的各种障碍。隐峰推车碾过,是表示自己决不后退。

马祖又手执利斧进一步考验他,隐峰又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无畏精神坦然面对。看到爱徒如此精进,难怪老和尚哈哈大笑。

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应该毫不胆怯、毫不迟疑地勇往直前。这是禅家修禅所需的勇气,我们在生活中若想有所成就,道理也与此相同。

好人不悔

许多年前一位名叫杜芸芸的年轻女工捐出10万元遗产的新闻曾轰动一时,当时舆论对其人其事一致表示了肯定、钦佩和赞誉。

没想到多年后的今天,杜芸芸再次被新闻关注,大报小报文章的落点都在:她对她当初所做的抉择后悔吗?奇怪,她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作出的选择,她为什么要后悔呢?

可这么多年的确有太多太多的人写信,打电话询问她,后悔吗?人们遇到她,最想问的也是这么一句:后悔吗?

那些杀人抢劫者,那些贪污受贿者,收到的有关后悔不后悔的疑问,恐怕也不及杜芸芸多。

这就让人不明白了,做好事的后悔难道比做坏事的后悔还要多吗?

也许是因为,那些案犯承认后悔,人们就不再追问;而杜芸芸表示不后悔,人们不信,才一再追问。

可以理解坏人的后悔,却无法理解好人的不后悔。

正因为好人越来越少,人们才觉得做好人有后悔的理由。当做好事成为一件悔事时,这是何等的悲哀!但毕竟总有不悔的好人,他们告诉世人:做好事永远无需后悔。

自卑的力量

有个人被公认为是全班最胆小、最怯懦的人。大学毕业挥手告别之时,许多人预言十年后的相聚他将是失败者之一。

十年后的相聚如期举行。聚会到高潮,同学们依次上台讲述自己的现状和理想,还有对目前生活的满意程度。大多数人目前的现状不如当年跨出校门时的理想,对目前生活满意者几乎没有。

他上台了:“我目前拥有数家公司,总资产上亿元,远远超过当年走出校门时的理想。如果说还有什么遗憾的话,就是我认为离那些我所欣赏的成功者还很遥远。是的,无论是在学校还是投身社会,我一直很自卑,感觉每个人都有特长,都比我强。所以我要努力学习每一个人的特长,并且丢掉自己的缺点。但我发现无论我如何努力,也总是无法赶上所有的人,所以我就一直自卑下去。因为自卑,我将所有的伟大目标转化成向别人学习一点点的进步。这样,永远让自己处在自卑之中,我就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从某种角度说,当自卑化成了谦虚,化成了上进的动力的时候,自卑又何尝不是一种自信呢?如果你自卑,那也不是坏事,至少你看到了自身的不足。

盲童的执著

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

海澄大师到寺外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很多,而且忽高忽低。海澄大师便站在他身后不远处,看他打那瓶子,因为他还从没有见过打弹弓这么差的孩子。

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地上捡起一颗颗石子,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

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猜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海澄大师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在不停地打。

海澄大师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

“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

他母亲对海澄大师笑了一笑:“谢谢师父,不用了!”

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海澄大师怔住了。半晌,才喃喃地说:“噢……施主,对不起!但他为什么要这么玩?”

“别的孩子都这么玩。”

“呃……”海澄大师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

“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海澄大师沉默了。

过了很久,那男孩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

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海澄大师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打一弹,再转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他只知道大致方向啊!

过了很久,夜幕降临,海澄大师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便转身向寺庙的方向走去。

走出不远,海澄大师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在恒心和爱的支持下,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不能逾越的障碍。

尊重一盏灯

某公司添置了一辆新车,需要聘用一名司机。这是一家薪水诱人、待遇优厚的公司,所以应聘者如云。不过,它用人却是很严格和挑剔的,凡录用员工都必得经理亲自把关。

刚从驾校拿到驾驶执照的小韩,迫于生计,也硬着头皮去应聘,尽管他知道自己的希望很渺茫。

初试由办公室主任进行,他过去曾是经理的专车司机,对驾驶这行轻车熟路。他向应聘者询问的都是汽车驾驶以及维护保养等方面的技术问题。所幸这些恰好都是小韩新近学过的,还烂熟于心,竟轻而易举地过了这第一关,而很多有实践经验的驾驶员却被淘汰出局。

接下来是实际操作,由应聘者驾车载着经理和主任上路行驶,考察驾驶技术。最后一个轮到小韩,这时已是黄昏时分,当汽车行驶到一个僻静的交叉街口时,前面亮起了红灯,小韩赶紧刹车。本来对他车技就不太满意的主任冷冷地问他:“为什么不开过去?”小韩说:“有红灯啊。”

主任有些不耐烦:“我是说,这里既没警察,又没行人车辆,为什么不灵活一些,把车开过去呢?”小韩一听那口气,知道自己没啥希望了,他抬头望了望闪烁的指示灯,心里竟轻松了许多,但还是郑重地回答:“为了尊重这盏灯!”

一直不动声色的经理眼睛一亮。

回到公司,经理对所有等候的应聘者宣布:小韩入选!这使所有的应聘者都吃惊不小,当然,这结果也出乎小韩的意料。

望着发愣的小韩,经理握住他的手说:“作为司机,你还需要锻炼。但是,作为本公司的员工,你已经很称职了。”

学佛要遵守佛寺里的清规戒律,日常生活中,照样有一些“戒律”必须遵守。交通灯本来就是为了维护交通秩序而设的,尊重交通灯其实就是对秩序的尊重。作为职员,对秩序的遵守应该是一种必备的素质,而由于许多人讲求“灵活”,往往将秩序抛在脑后,以至于遵守秩序成为一种难得的品质。表现你的品质,哪怕只是为了尊重一盏灯。

生命的账单

不论你是年轻还是年老,不管你身上有没有大资本,千万不要在生命的账单上随意赊账。

东北大寒时节,李财主和家人围着火炉取暖。望望窗外,大雪纷飞。李财主发现有个叫花子站在他门前的树底下,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裤。李财主突然好奇起来,他把叫花子叫到屋里问:“天这么冷,你为什么冻不死?”叫花子笑笑说:“习惯了。你看这衣衫,熬了好些年了,今年当然也不会冻死。”

李财主不信。他决定和叫花子打个赌:“今天你就在门外那棵大树下站一夜。如果没事,我输给你500亩良田,外加一栋大房子;如果你冻死了,不关我的事。”

叫花子同意了。他们请来有声望的老人做证。画押签字后,正式开赌。雄鸡叫过三遍,叫花子微笑着做他的美梦;东方映出红太阳,叫花子还活生生地在雪地上踏步。叫花子赢了,因此也就摇身一变,成了富人。为了感激李财主,他称他为大哥,经常伴他一起喝酒。

两年后,两人回忆当年的情景,觉得很有意思。李财主说:“你真是天生的富贵命。不过你还不算富,你敢不敢再和我赌一次?赌注照旧,赌法也照旧。还敢不敢再赌?”

从叫花子变过来的新财主想也不想就答应了。

于是他们重新签字画押。

但是,这一赌后果却有天壤之别:新财主还没到天亮就已经冻死在当年发迹的树下。

我们常感叹人生无常,其实在“无常”的背后,有一些道理需要探究。比如那个可怜的乞丐,他的境况变了,重要的是他的心已变了,抵抗寒冷的能力也就变了,结果偶然性也就成了必然。人一旦失去了一份素心,被“冻死”是不足为怪的。

一条狗与一只猫

一户人家养了一条狗、一只猫。

狗是勤快的。每天,当主人家中无人时,狗便竖起两只耳朵,虎视眈眈地巡视在主人家的周围,哪怕有一丁点儿动静,狗也要狂吠着疾奔过去,就像一名恪尽职守的警察,兢兢业业地为主人家做着看家护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