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尘世佛心
4376700000007

第7章 他经常晚上不睡觉,彻夜长坐,而不知道保养身体。(7)

有一段时间查理试着不去接那个电话,渐渐地他发现,无论接与不接,那电话总是在响,就像都市里的心理热线那样。

久居沙漠的查理当然不知道,对于都市人,这电话还真有点类似心理热线的作用。身居闹市的他们凭借一根电话线接通了一片空旷,如果正好查理来接,他们可以聆听那寂静无边的美妙声响;如果没人接听,就正好证实了那里空无一人。他们本来就不是想找什么人,而是想找一处空旷,一处可供心灵迷失片刻的地方。

查理更想不到的是,这个电话号码如今已被贴在互联网上,很多人都在拨打它。结果是,那头电话铃声整天响个不停,这头拨号时常遭遇忙音。为了找一处空旷,人们争先恐后,拥挤如斯。

人们生活在拥挤而嘈杂的都市,但彼此的心灵距离却越来越远,虽然,大家都渴望交流和倾诉,却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大家想要找一个安静与空旷的地方却不可得。这是谁造成的?其实正是我们自己。

金子与石头

有个守财奴用自己的全部家当换成了一块金子,把它埋在墙角下的一个洞里,而且每天都要看一次。由于他总要去那里,渐渐地引起了别人的注意,发现了这个秘密,终于趁他不备偷走了金子。守财奴再去时,金子已经不在,于是他放声大哭。

明醒大师见他如此难过,就安慰他说:“金子埋在那里不用,和石头有什么分别,这样吧,你再埋一块石头在那里,拿它当金子不就行了吗?”

金子如果放置不用,自然无法发挥作用,无异于石头一块,所以明醒大师所说的确实很有道理。可是守财奴偏偏就想不通。

宰相与军吏

明朝天启初年,京师正阳门有一位老军人,看守一间舡铺,鳏居无子。每年可领到十石米粮,他留存四石供日常食用,将剩余的六石变卖,购买薪柴蔬菜等,闲居无事,每天焚香诵《金刚经》。

当朝的宰相每次身穿锦衣,乘坐大轿,前面有随从开道,浩浩荡荡地经过那儿时,一听到老军人的诵经声,往往慨叹说:“他要诵经很容易,而我却很难,我享受不到他这个福分。”

老军人后来活到73岁,无疾而终。虽是炎热的6月,尸体却毫不臭秽,更没有飞蝇聚集,京师里的贵人看了都惊奇赞叹,后来大家出钱为他择地安葬。

处于太平盛世,不求闻达,又能无事一身轻,得自由身,所得足够一身温饱,乃是人间仙福,为出世正因,岂是一世的公卿富贵所能相比?

只要适合自己就不糟糕

美国梭罗博物馆曾在互联网上搞了一次测试,题目是:你认为亨利·梭罗的一生很糟糕吗?最后,共有467432人参加了测试,结果是这样的:92.3%的人点击了“否”,5.6%的人点击了“是”,2.1%的人点击了“不清楚”。

这一结果大大出乎主办者的预料。大家都知道,梭罗毕业于哈佛大学,他没有像他的其他同学那样,去经商发财或走向政界成为明星,而是选择了瓦尔登湖。他在那儿搭起小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原始而简朴的生活。他在世44年,没有女人爱他,没有出版商赏识他,直到他得肺病死去。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世界上竟有那么多人认为他的生活并不糟糕。难道这些点击者的生活还不如当时的梭罗吗?显然不是,因为从点击者显示的国籍来看,他们大多来自西欧及北美。这些地方的穷人,也远比当时的梭罗富裕,那么,是什么使他们羡慕起梭罗呢?

为了搞清原因,梭罗博物馆在网上首先访问了一位商人,商人回答说:“我从小就喜欢印象派大师们的绘画,我的愿望就是做一名画家,可是为了挣钱,我却成了画商,现在我天天都有一种走错路的感觉。梭罗不一样,他喜爱大自然,就义无反顾地走向了大自然,他应该是幸福的。”

接着他们又访问了一位作家,作家说:“我天生喜欢写作,现在成了作家,我非常满意;梭罗也是这样,所以他的生活不会太糟糕。”

后来他们又访问了其他一些人,比如,银行经理、饭店厨师以及牧师、学生和政府职员等,其中一个人是这样留言的:“别说梭罗的生活,就是梵高的生活,也比我现在的生活值得羡慕,因为他们没有违背上帝的意旨,他们都活在自己该活的领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他们是自己真正的主宰。而我却为了过上某种更富裕的生活,在烦躁和不情愿中日复一日地忙碌。”的确,一种生活,只要适合自己,只要有自己喜欢的内容,就是最好的生活,何必踏破铁鞋去寻找那些离你十万八千里的遥不可及的生活目标呢?

欲望是人们堕落的源头

慧远禅师年轻时喜欢四处云游。

20岁那年在行路途中,慧远禅师遇到了一位嗜烟的路人,两个人结伴走了很长的一段山路,然后都坐在树边休息。那位路人给了慧远禅师一袋烟,慧远禅师高兴地接受了路人的馈赠,然后他们就开始了闲聊。由于谈得很投机,那人便送给他一根烟管和一些烟草。

慧远禅师与路人分开之后,心想:“这个东西令人十分舒服,肯定会打扰我禅定,时间长了一定会养成恶习,所以还是趁早戒掉的好。”于是就把路人送给他的烟管和烟草全部都扔掉了。

之后,他又迷上了书法和诗歌,每天钻研,竟也小有所成,有几位书法家和诗人居然对他的书法、诗赞不绝口。但是他转念又想到:“我又偏离了自己的正道,再这样下去,我很有可能成为一名书法家或诗人,而不是一位禅师。”

从此,他不再舞文弄墨、习字赋诗,并且放弃了一切与禅无关的东西,一心参悟,终于成为了一位著名的禅宗大师。

致力于自己所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一路上不为外物所惑动、所引诱,唯有控制自己的欲望,方能成就自我的追求。“欲望”可以是推动人们向上的一股力量,也可以是人们堕落的源头。

别让贪婪毁了你

有一个农民想买一块土地,他打听到有个地方的人想卖地,于是就到了那里,向当地人询问土地的价格。

当地人说:“只要交两个金币,给你一天的时间,从太阳升起的时候算起,直到太阳落下地平线,你能用步子圈多大的地,这些地就都归你了。但是在太阳落下地平线之前不能回到起点的话,这些土地你将一寸也得不到。”

农民心里想:“那我辛苦一点,多走一些路,就可以圈更大的土地了,这样的生意实在是太划得来了。”于是他就和当地人签订了合约。

天刚刚亮,他就迈着大步向前奔走,到了中午,他也顾不得吃饭,当回头时他已经看不见出发的地方了。但是他仍然不停地往前走,心里在想:“再忍耐一点,以后就可以多享受一点了。”

他又走了好远的路,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他心里非常着急,因为太阳下山之前他赶不到起点,这些土地将不属于他了。于是他大步往回赶,可是太阳很快就要落到地平线以下了,终于他耗尽了全身的力气,在回到起点之前倒下了。

贪婪是人的本性。因为贪婪,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被金钱驱使和奴役。一生的幸福在没有来得及享受时就快速消逝。没有了生命何谈金钱和自由?所以,人不应该太贪婪,在有生之年让自己充分享受到活着的自由和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拒绝金钱的锈蚀

一天,一个拥有着巨额钱财的守财奴去拉比那里乞求祝福。拉比先让他站在窗前,透过玻璃去看外面的街道,然后问他到底看到了什么,守财奴回答说:“看到了满街的人。”

接着拉比又把他带到了一面镜子前,问他又看到了什么,守财奴回答说:“只看到了我自己。”

于是,拉比对这个守财奴说:“窗户和镜子,它们都是用玻璃做的,只不过镜子的上面又多镀了一层银。所以窗户让我们看到了别人,而镜子则因为多了这层银就只能让我们看到自己了。”

所以,世人应时刻保持一份对自己和对金钱的清醒,不要让金钱腐蚀了自己的心灵,尽管你无须成为佛家的一分子,成为一个出世之人,但能够保持一种心灵的澄澈终归是好的。

知道自己有什么

一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这天,来了一个老和尚,问他:“年轻人,你为何不高兴?”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那么穷。”

“穷?你很富有嘛。”老和尚由衷地说。

“这从何说起?”年轻人问。

老和尚不正面回答,反问道:“假如今天斩掉你一个手指头,给你1000元,你干不干?”

“不干。”

“斩掉你一只手,给你1000元,你干不干?”

“不干。”

“让你马上变成80岁的老人,给你1000万,干不干?”

“不干。”

“让你马上死掉,给你1千万,干不干?”

“不干。”

“这就对了。你已经有了超过1000万的财富了,为什么还哀叹自己贫穷呢?”老和尚笑着问。

不要抱怨家庭的贫寒,不要抱怨时运不济,不要怨天尤人。有一种资本是用金钱买不到的:这就是年轻。身体是一部不停运转的机器,因为年轻,它还是崭新的,只要你运用得当,就能不断地创造价值,所以不必为暂时的不得意而垂头丧气,只要不让机器闲置,成功早晚会降临在你头上。

黄金毒蛇

一天,释尊带着阿难??舍卫国的原野上漫步。

释尊忽然停步说:“阿难,你看前面的田埂上,那块小丘下藏着可怕的毒蛇!”

阿难停下了脚步,随着释尊手指的方向望去,看了之后也说:“果然有条可怕的大毒蛇。”

这时附近有个农夫在耕田,他听见了释尊和阿难的对话,听说田里有条毒蛇,便走向前探看,在那块小丘似的土包下,发现了埋在土里的一坛黄金。

“明明是一坛金子,可这些和尚偏偏说是毒蛇,真不懂他们怎么想的。谁能有我这样的运气,锄地锄得一坛黄金,带回家去,下辈子也不愁吃喝了。”农夫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挖出那坛金子,匆匆带回家去。

原先穷困潦倒的农夫连一日三餐都成问题,现在突然发了笔横财,自然乐不可支,开始大量地添置着新衣、家具,顿顿都吃精美的食物。同村的农夫们颇感疑惑,流言四起,一传十,十传百,没过多久就传到官府,官吏把他找来问话说:“听说你向来很穷,最近一夜之间成了大富翁。这钱是从哪里来的,是偷的吗?快从实招来。”

农夫无法回答,被扣在官府,整日逼问,不胜其烦,但又无法证明自己不是小偷。家人花钱买通官吏,只希望能保住他一条性命,但所有的钱都花光了,仍然救不出他。

农夫最终被宣判了死刑。受刑这天,农夫望见断头台,心中恐惧万分,口里不断叫嚷道:“那的确是条毒蛇啊,阿难!真是条大毒蛇啊,释尊!”

官吏听见这怪异的言论,认为其中必有缘故,就将此事禀告了国王。

国王把农夫叫来问道:“你犯了偷盗罪,受刑时不断地叫嚷:‘那的确是条毒蛇啊,阿难!真是条大毒蛇啊,释尊!’到底是什么意思?”

农夫惶恐地禀告国王说:“大王啊!有一天我正在田里耕作,释尊带着弟子阿难从这里经过。他们看见埋藏黄金的地方,都说有条毒蛇,是条大毒蛇,可我却不相信,偏偏挖起金子搬回家里。我今天落到这个地步,才明白黄金是条大毒蛇的真谛。黄金能使我富贵,也能使我丧命,它实在比大毒蛇更可怕啊!”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都是贪念惹的祸,人对金钱的欲望一旦无休止地膨胀起来就会迷失自己的心性。

见好不收

美国田径名将卡尔·刘易斯曾获得过9枚奥运金牌。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年届32岁的刘易斯拿到了他的第8枚奥运会金牌,在一般人看来,他应该激流勇退、见好就收了。

可刘易斯不,因而引出了他3年来连续不断的败绩。在令人瞩目的赛事上,他不是无权参赛,就是在首轮就被淘汰,惹得刻薄而势利的传媒说:“老刘”“堕落”到谁都敢输的地步。而勉强以第3名的身份拼到参赛资格的刘易斯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却再次夺得了世界冠军。

如果说人生如棋,那么输了就不来了的人,是懦夫;赢了就不来了的人,叫做见好就收。见好就收的人是聪明人,见好不收的人同样也可能是人杰。

穷人、富人和乞丐

在某地的杨姓家族史里,记载着三个关于葬礼的故事。他们祖先里有一个富人、一个穷人和一个乞丐,这三个人是邻居。乞丐光棍一条,父母早亡,从小乞讨,长大了当然没有结婚生子;穷人有幸娶了邻村的丑姑娘,生了不少孩子,结果只养活了一个儿子;富人生了三个儿子,儿子们长大了也是富人,个个都有出息。

到老的时候,富人、穷人和乞丐碰巧在一个月内先后死去。乞丐最先死,死在去外乡乞讨的路上。由于乞丐没儿没女,也没有人去收尸,被好心的过路人用一个破旧的草席卷了起来,扔在了野地里,简简单单埋了一下。几天后,乞丐的坟就被野狗和老鹰扒开了,吃去腐肉,只剩下一堆白骨。穷人死后,他唯一的儿子告知了父亲生前的几个亲朋好友,按照村里的习俗把他埋了起来。富人死后,他的三个儿子悲哀无比,请了和尚来大做法事,吊丧的亲朋好友从四面八方涌来。据说这成了轰动一时的丧事,这样盛大的丧事百年难遇。做丧事的同时,三个儿子请来最好的工匠给父亲做一副特制棺材,外面建了一个坚固无比的坟墓,坟墓外修建了亭台楼阁,外表豪华气派,和他们这样的大户人家很相配。

轰动的丧事却为三个儿子引来了强盗,几百里之外的强盗打听到这里有个大户人家大做丧事。在做完丧事不到两个月后的一个漆黑夜晚,强盗打着火把骑着大马冲进村里,把富人的庄院洗劫一空。回头还掘了富人的坟,掠夺了里面陪葬的金银珠宝,一把火烧毁了坟墓外的亭台楼阁。更可恶的是那伙强盗把富人的尸体拖走,扔到了几十里外的荒野里,直到七天以后三个儿子才找到富人破碎的衣衫,此时富人的腐肉也被老鹰和野狗吞光了,只剩下白骨和衣服残片。

乞丐和富人的残骸早就不知所终了,经过若干年的风风雨雨,至今那个穷人的墓还在。

人这一辈子不能无所求,否则最终就会像那个乞丐一样,变得两手空空,一无所有,最终抛尸荒野。但若是我们太在乎人生的是是非非、荣华富贵,并拼命想固守这些东西,想造一个世界上最坚固的坟墓来固守那些身外之物,结果也只能是固守越严,失去越快。

按门铃

有一个性子特别急的年轻人去拜访一位朋友,他来到朋友楼下,按响了朋友家的对讲门铃。

门铃响了两声,里面没有动静,他等不及了,就返身回家。刚刚走了几步,他又觉得这样回去不甘心,于是又返回来重新按门铃。

这一次他还是没有耐心,门铃只响了两下他又等不及了。

但是走了几步,他又返回来了。

这次他刚把门铃按响,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觉得脖子一凉,浑身上下被冷水浇了个透!

原来朋友一直在家,几次来开门外面都没有动静,他怀疑有人捣乱,就从楼上向下面泼了一瓢冷水,作为报复。

这样去按朋友的门铃会被泼一瓢冷水,那么这样按命运的门铃,又怎能不被命运浇一瓢冷水呢?

生活有时候是需要等待的,尤其是在命运的门前,不妨多拿出一点耐心,哪怕多等一天、多等一个小时、多等一分钟,结果可能就会截然不同。

给菩萨的信

在谷地的一座小山包上,住着老张大叔一家。

一次狂风暴雨将他种的粮食毁于一旦。无计可施的张大叔想起了菩萨,决定给菩萨写一封求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