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菜根谭心得
4376900000010

第10章 修身养性的心得(2)

李世民临终前,预感到自己在世的日子已经不多了,于是作了《帝范》十二篇赐给太子。他说:“修身立德,治理国家的事情,已经全在里面了。我有何不测,这就是我的遗言。除此以外,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太子接到《帝范》,非常伤心,泪如雨下。李世民说:“你更应当把古代的圣人们当作自己的老师,你若只学我,恐怕连我也赶不上了!”太子说道:“陛下曾叫臣到各地视察,了解民间疾苦。臣所到的地方,百姓都在歌颂陛下宽仁爱民。”李世民说道:“我没有过度使用民力,百姓受益很多,因为给百姓的好处多、损害少,所以百姓还不抱怨;但比起尽善尽美来,还差得远呢!”他又告诫太子说:“你没有我的功劳而要继承我的富贵,只有好好干,才能保住国家平安,若骄奢淫逸,恐怕连你自己都保不住。一个政权建立起来很难,而要败亡,那是很快的事;天子的位子,得到它很难而失掉它却很容易。你-定得爱惜,一定得谨慎啊!”

太子李治叩着头说:“陛下的教诲臣当铭记在心;决不让陛下失望。”李世民说:“你能这样想。我也就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了。”唐太宗教育太子,要求宽仁待人,报民众拥戴之恩,同时要念自己的过错,并不断地调适自己,端正行为。这种博大的心胸,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精神,直到现在,不管是当政还是为学,都应当把它奉为楷模。

一个有修养的人不同于一般人的地方,首先在于待人的恩怨观是以恕人克己为前提的。一般人总是容易记仇而不善于怀恩,因此有“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过河拆桥”等等说法,古之君子却有“以德报怨”、“涌泉相报”、“一饭之恩终身不忘”的传统。为人不可斤斤计较,少想别人的不足、别人待我的不是;别人于我有恩应时刻记取于心。人人都这样想,人际就和谐了,世界就太平了。用现在的话讲,多看别人的长处,多记别人的好处,矛盾就化解了。

富奢不足贫俭有余

奢者富而不足,何如俭者贫而有余?能者劳而府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

生活奢侈的人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也不会感到满足,哪里比得上那些虽然贫穷却因为节俭而有富余的人呢?有能力的人辛勤劳作而招致众人的怨恨,还不如那些生性笨拙的人无所事事而使自己保持纯真的本性。

庾冰,字季坚,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其父庾琛,西晋任建威将军,后过江任东晋会稽(今浙江绍兴)太守。其姊为东晋明帝司马绍的皇后。他与弟庾翼在明帝、成帝时,都是以国舅的身份,掌握朝政,据有兵权的显赫人物。

庾冰上书给康帝,大意是说,他因承家宠,冠冕当时。其实自己是志无殊操,德不及远的人。今皇家多难,期望国器,降及我身,我在朝中俯仰任事,至今已有十五年之久,对上没有襄赞的计策,对下没能缉熙政务,而陛下对我遇之过分,我万分感谢你的宏恩。现在北方强敌未灭,其侵略之心未可量;国内百姓贫困而未安;群才之用也未可尽。陛下你必须要多听下情,要纳谏、兼听,然后览其大当,以总国纲,还要躬俭节用。如能这样做了,则无事不成。

???年九月康帝死,其子司马聃即位,是为穆帝。时帝仅2岁,便由其母康献褚太后摄政,准备征召庾冰回朝辅政,庾冰固辞不受,不久病发而死。

庾冰为政清廉谨慎,以勤俭节约为荣。他的中子庾袭常常借贷公家财物,一次贷绢十匹,庾冰发现,便怒斥,甚至加以鞭打,然后自己用款买绢还给公家。临终前,他对人说:我将要死了,只恨报国之志未能施展,这是命该如此!我死之后,殓以时服,不要任何公家之物随葬。及死,家人遵嘱,不为绢质的丧衣。家中无妾和配妾的佣女。室内无私自积累的财富。当时的人们均称颂他的公廉。

勤以修心,俭以养德,君子之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方为人生至乐。富贵奢侈,挥金如土,则使人慵懒自毁,而贫寒却能使人奋争,创造美好前程。富而奢侈,不如穷而俭廉;聪明累人,不如笨鸟先飞,脚踏实地地生活。

天理路宽欲路甚窄

天理路上甚宽,稍游心,胸中便觉广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俱是荆棘泥涂。

追求自然真理的正道非常宽广,稍微用心追求,就感觉心胸坦荡开朗,追求个人欲望的邪道非常狭窄,刚一跻身于此,就发现眼前布满了荆棘泥泞,寸步难行。

追求个人欲望者甘愿为了此刻的快乐,而付出此刻之后永远的痛苦。

有一位年轻的助理研究员,在一家省级研究单位工作,是一位很有发展前途的年轻人,上司也很赏识他。可是他竟为图-时的快乐,几乎半公开地与本单位几个女临时工发生性关系。一位大学同学问他为什么这样?他振振有词,回答道:

“人生不就是图个快乐吗?为什么要放弃今天的快乐去空想什么明天的前途?天知道明天是个什么样子?明天你是谁我是谁,你在哪里我在哪里都说不清呢?”

不久,事情被他妻子知道了,妻子告到他单位主管那里,主管经过调查,给予行政处分。女临时工被辞退了,妻子与他离婚。

幸福的家庭破裂了,当初同事和主管心目中的好印象也破坏了。自此,他-蹶不振,陷入忧郁痛苦之中。想调单位,折腾了几次均未成功。离婚三年了,至今仍光棍一条。

追求个人欲望到了极致,甚至可以为了此刻的快乐而不顾之后的死亡。饮鸩止渴者便是典型,他虽然知道那是毒药,喝下去之后会毒死他的生命,可是他仍然为了解除眼前的口渴而一饮而尽。

人生在世是及时行乐还是追求理性,这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凡是能合乎天理的大道,随时随地都摆在人们的面前供人行走,这条路不能满足人的种种世俗的欲望,而且走起来枯燥寂寞,假如世人能顺着这条坦途前进,会越走越见光明,胸襟自然恢宏开朗,会觉前途远大。反之世人的内心总充满欲望,而欲望的道路却是非常狭隘的,虽然可以满足一时的杂念,可走到这条路上理智就遭受蒙蔽,于是一切言行都受物欲的驱使,前途事业根本不必多谈,就连四周环境也布满了荆棘,久而久之自然会使人坠入痛苦深渊。物质需求和情感要求是必要的、合理的,但如果因此而沉溺就不是明智之举。从长远看,人生应该有高层次的追求才对。

一念贪私万劫不复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

人只要有一丝贪图私利的念头,那么就会由刚直变为柔弱,由聪明变为昏庸,由慈善变为残忍,由高洁变为污浊,这样就损坏了他一生的品格。所以古人将没有贪念作为修身的宝贵品质,就是为了超越这个物欲的时代。

原民航江苏省管理局局长(正厅级)崔学宏因受贿人民币18.58万元、美金1000元,挪用公款383万元,被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没收财产人民币15万元;以挪用公款罪,判处有期徒刑8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6年,没收财产人民币共计15万元。受贿所得款物及非法所得人民币43.57万元予以追缴,上交国库。

案子一出,世人皆惊。这位曾经在江苏民航系统工作过31年的“老民航”为何会迷航折翅?

1940年6月,崔学宏降生在安徽省肥东县,其家境非常贫困。1949年,崔学宏进了小学后就开始发愤苦读。中学时,他凭借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全校最高奖学金。中学毕业后,崔学宏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尔后又进入空军某航校学习。1968年,崔学宏从民航浙江省局调往江苏省局工作。他从最基层的运输处运输员做起,一步一步地走上了商务主任、局办公室主任、副局长的领导岗位。

20世纪70年代末期,时任商务主任的崔学宏在一个极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个女人。她叫程芳,是南京一家工厂的驾驶员,比崔学宏小4岁,精明能干,又温柔妩媚。崔学宏立刻就被她身上独有的韵味吸引住了。于是他三番五次地通过朋友制造“偶遇”接近程芳。能与炙手可热的民航局官员搭上线,程芳可是求之不得。她竭尽所能去巴结迎合崔学宏。

一次,崔学宏埋怨家里计划粮太少,不够吃,想回老家拉点粮食。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程芳当即把桌子一拍:“没问题,明天我就给你拉回来。”当晚,程芳就日夜兼程驾车赶往崔学宏老家,给他拉回了两三百斤粮食,崔学宏见程芳对自己一点小事都如此尽心尽力,心里感激不已。他愈发喜爱这个女人。终于,崔学宏突破了最后的“防线”,将温柔的程芳揽入怀中……

这样的情人生活,他们一过就是10年。

1992年,崔学宏被提拔为民航江苏省局局长。

1994年,在程芳50岁时,崔学宏将她调进了省民航局下属的一家公司,并让她担任了一家酒楼的经理。

圈里的人都知道,要想打通崔学宏这道后门,必须先迈过程芳这道坎。程芳时常在局长面前出谋划策,她常说,你应该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一点拨,使崔学宏开始了人生的追求:吃喝玩乐、以权谋私、享受人生。

承包南京北海渔村酒店的个体老板邝某,准备趁中秋节大做一笔月饼生意。于是邝某找到程芳,想通过崔学宏从省民航局拆借70万元作资金。

对方提出“事成之后将有丰厚的回报”时,她心动了,便安排邝某与崔学宏见了面。

酒过三巡之后,崔学宏表示可以借款,但条件是让其小儿子经营的蓝宇餐厅承接月饼加工。但邝某实地考察后认为蓝宇餐厅条件不够,月饼还是须由广州厂家制作。崔学宏对邝某的表现颇为不悦。但在程芳的授意下,崔学宏转而要求让其女婿潘某和程芳一道参与经营,无论盈亏都必须取得60000元的保底利润。为了能得到70万元的资金,邝某只好丢卒保车,在程芳的一手操持下,潘某与邝某签订了协议。而这边崔学宏立即打电话给省民航局运输部,要他们赶紧将70万元公款汇入邝某账户,并再三强调“要抓紧办,越快越好。”

一个多月后,月饼运抵南京。崔学宏又让程芳拿着他写的条子到民航安徽省局和东方航空公司推销月饼。崔局长的面子谁敢不给,而且还有他的“经纪人”亲自出马,月饼生意自然马到成功。事后,崔学宏如约拿到了邝某送上的60000元的酬金。崔学宏当即就甩了20000元给程芳,把剩下的40000元交给了他的女婿潘某,并慷慨地说:“这钱我和你妈不要了,你们四家(崔学宏有四个子女)一家分10000吧。”

在程芳和崔学宏联手谋利的生涯中,还有一个“典故”昭示着他们无所不为的私欲。

与崔学宏、程芳往来密切的南京鸿安公司经理赵某找到崔学宏,说自己联系到一批羊毛,转手就可大赚一笔,只是缺少本钱,请他帮忙借些资金。一向在朋友面前表现得非常仗义的崔学宏这次照样充起了“老大”,一口一个“没问题”。在没有对赵某公司资信和还款能力做任何调查的情况下,便擅自同意将省民航局300万元公款,通过银行贷给鸿安公司,并为其提供了担保。贷款到期后,鸿安公司无钱还款,崔学宏又同意延期还款,并在“借款延期偿还申请书”担保人一栏中,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结果,鸿安公司经营亏损,只付了150万元,余款根本无法归还。在崔学宏身边,明的情妇是程芳,另外还有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叫吴雯,比程芳小10岁,她是南京明城酒店经理。她打通的是崔学宏小儿子这条路子。1994年4月,她从崔学宏手中弄到了300万元的省民航局贷款。尔后,她又捕捉一切机会极力攀附崔学宏这棵大树,1995年1月,崔学宏夫妇结婚30周年纪念日,吴雯专门在一家星级酒店为他们举办了庆贺酒宴,并送给崔学宏夫妇一人一件皮衣。尔后她又花12000元给崔家换上了一套红木餐桌椅……

吴雯如此“善解人意”,更是让崔学宏心存感激,对她关爱有加。崔学宏不仅自己经常光顾吴雯的明城酒店,还要求省民航局的一些部门将公款打到酒店账上,作为吃喝的费用。

一天,崔学宏带着程芳又来到明城酒店。酒桌上,吴雯说自己投拍电视剧正缺资金,向崔学宏提出借些钱。

不久,崔学宏便让省民航局借给吴雯30万元,这30万元自然有去无回。而吴雯投拍的电视剧也是泥牛入海不见踪影。

崔学宏的贪得无厌、假公济私、生活腐化终于激起了天???人怨。要求对崔学宏进行查处的举报信不断飞向有关部门。

上级部门的调查令崔学宏如惊弓之鸟。为逃避罪责,他开始四处活动,堵塞漏洞。

然而,这一切都是枉费心机。国家民航总局和江苏省纪委、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崔学宏的问题开始进行调查。一个多月后,江苏省检察院依法将其逮捕。办案人员经过深入调查,终于查清了崔学宏的违法违纪行为。

品行的修养是一生一世的事,艰苦而又有些残酷,尤其古人对品行有污染者很不愿意原谅。为人绝对不可动贪心,贪心一动良知就自然泯灭,良知泯灭就丧失了正邪观念,正气一失,其他就随意而变了。俗话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生活中一些人抵不住“贪”字,灵智为之蒙蔽,刚正之气由此消除。在商品社会,许多人经不住贪私之诱,以身试法。“不贪”真应如利剑高悬才对,警世而又可以救人。

欲路理路全凭一念

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从理路上来。一起便觉,一觉便转,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勿轻易放过。

在念头刚刚产生时,一发觉此念头是个人邪恶的欲望膨胀,便马上用理智将这种欲念拉回到正路上来。邪念一产生就发觉它,一发觉就转变方向,这个时候就是将祸害转变为福祉,将死亡转变为生机的重要关头,千万不能轻易放过。

明朝崇祯十四年,清兵大败明师于锦州,俘获明军统帅洪承畴。

清太宗久存并吞中原野心,想利用洪承畴做开路先锋,便派了一名说客,劝他投降。洪承畴自诩为梗介名士,深明大义,所以凡有说服者,他皆执意拒绝,且绝食明志。

清太宗见无计可施,无精打采地回宫休息。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问:“国主大败明师,中外震惊,为什么长叹起来?”

太宗说:“你们女流,怎知国家大事?”

“是不是中原还未征服呢?”

“你真是聪明,一下便说中了心事。只是为征服中原,才想招降明朝的将领洪承畴为我前驱,可是他却矢志不降。”

“怎会有不降的傻瓜?”皇后说:“威迫不来,利诱就行了!”

聪明的皇后却深知世上男子的弱点。帝后密议一番之后,事态便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于是皇后特别打扮一番,黄昏时候,携了一个酒壶秘密出宫,独个儿走到禁闭厅。见洪承畴正闭目危坐,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态,乃细声轻问:“此位是洪将军吗?”声如出谷黄莺。

洪承畴是一个英雄,什么威逼利诱,毫不动心,惟独对于声音婉转,吹气如兰的女人特别敏感,不知不觉地就把眼张开,咦!怎么有这样一个美人儿?

但洪承畴仍正色问:“你是什么人?谁叫你来的?有什么事?”

她深深行了一个礼,说:“洪将军!我知道将军是忠心耿耿的,绝食明志,了不起,就是一死殉国,还有什么可怕的!”说时嫣然一笑。